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S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8例OSS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情况、治疗方法、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对本组8例OSST患者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就诊年龄及原因:均为青少年女性(年龄为14~36岁),体检发现盆腔肿块,伴随症状为月经不规律或月经间期出血。②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仅3例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升高,其余均正常。③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见直径为6.7~13.5 cm的卵巢囊实性或实性肿块。④手术结果:对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6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单侧卵巢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对其中2例已婚、已育者实施开腹手术(患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活检术);而6例未婚患者中,实施患侧附件切除术为1例,患侧卵巢肿块切除术为5例。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均无交界性或明确恶性病变,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被确诊为OSST。⑥随访结果: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15个月)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期转移。 结论OSST发病率低,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OSST的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可见假小叶结构。对于高度怀疑恶性卵巢肿瘤者,应于术中对切除组织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决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文燕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2):1683-168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行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的85例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输卵管病变51例,子宫内膜异位11例,卵巢异常10例,子宫异常5例(鞍状子宫3例,不全纵隔子宫2例),子宫内膜息肉6例,还有2例患者宫腹腔下均未见异常;病检结果均提示良性病变.行相应治疗后出院随访3年,妊娠率为44.7%(38/85).结论 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绝大多数女性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忽视。支原体可通过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引起输卵管和子宫内膜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不孕。对于辅助生殖技术(ART)失败的女性,应考虑支原体引起内膜容受性改变造成胚胎植入失败的可能。因此,再次行胚胎植入前,可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内膜活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若存在支原体感染,应采用抗生素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再行经阴道超声多普勒(TVS)检测内膜厚度、血流及蠕动波来评估疗效,从而避免辅助生殖的再次失败。此外,支原体感染对辅助生殖失败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95-1496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与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比较其子宫内膜厚度、病灶内部回声情况、内膜与肌层分界情况、内部血流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高,且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晰比例显著较高(P均<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部血流丰富比例为70.83%,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31.25%(P <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RI为(0.38±0.12) mm,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0.65±0.14) mm (P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优势显著,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的优点,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OS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05—2017年,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例OSMBT患者(患者1~4)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这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进行分析。本研究对OSMBT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设定文献检索策略为:以"卵巢肿瘤""浆黏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ovarian neoplasm""seromucinous neoplasm"及"borderline neoplas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OSMBT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总结OSMB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要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4例OSMBT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年龄为29~65岁,中位年龄为4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盆腔包块;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均为Ⅰ期。手术方式:对患者1、2进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3、4进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的大体观察:肿瘤直径为0.9~10.0 cm,平均为4.4 cm;患者2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患者1~3肿瘤呈单房囊性(囊壁内可见乳头状结构),患者4肿瘤呈实性。手术切除标本的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囊壁衬覆分支乳头状结构,无间质浸润。肿瘤上皮细胞内、乳头状结构的间质内和肿瘤性腺体的腺腔内,均可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乳头被覆上皮细胞复层排列,主要由宫颈管型黏液性上皮、浆液性上皮、嗜酸性细胞组成。细胞核呈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患者2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免疫表型CK7、PAX8呈阳性,CK20、CDX2呈阴性。随访结果:对4例患者于术后随访15~156个月,平均为78.8个月,均未发现OSMBT复发或转移。②文献复习结果:共计筛选出9篇OSMBT相关文献,涉及OSMBT患者为86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下腹不适等,中位年龄为49岁;肿瘤平均直径为7.9 cm;19.1%(13/68)患者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34.9%(30/86)患者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91.2%(62/68)患者FIGO分期为Ⅰ期。8篇文献报道对6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5.9个月,OSMBT复发率为6.1%(4/66)。 结论OSMBT临床较少见,多见于较年轻女性,其发生主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需注意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黏液性肿瘤及癌的鉴别诊断。OSMBT患者多为FIGO Ⅰ期,预后良好。对于需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OSMBT患者,可采取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并且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是一种良性子宫疾病,其特征是子宫肌层中存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该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临床常表现为无症状、下腹疼痛、异常子宫出血。经阴道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有助于AD诊断,尽管诊断方法有所改进,该病缺乏统一分类,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仍不足。目前该病的药物治疗方法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保守手术治疗方法有子宫动脉栓塞、病灶切除术、高强度聚焦超声。研究表明AD对女性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并且具有流产和产科并发症的高风险,AD治疗后可以提高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需要制定AD终生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7.
栾岚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76-47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卵巢血流灌注及子宫内膜生长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不孕妇女,并选取4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从患者月经周期第8 d起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及卵巢血流灌注,同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结果。并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是否排卵,并观察子宫内膜与卵巢血流灌注和卵泡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各个时期的卵泡发育情况均明显好于不孕组(P〈0.05),对照组各个时期的RI值及S/D值均明显低于不孕组(P〈0.05)。卵泡大小与卵巢血流灌注成正相关。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要低于原发性不孕组,而高于继发性不孕组;对照组卵泡发育情况要好于不孕组。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卵巢血流灌注及子宫内膜生长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不孕症患者受孕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6例APA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年龄为23~59岁[(40.8±10.7)岁];15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为绝经后女性。(2)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流液、尿频与尿痛、盆腔包块分别为12、2、1及1例。(3)术前合并症:术前合并≥1种合并症,如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为11例,其余5例无合并症。(4)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为3例;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泡状液性暗区、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未见确切占位为5例;提示宫腔内占位位于宫腔中下段,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为8例。(5)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PA伴子宫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为5例,其中APA伴子宫内膜灶性癌变、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肉瘤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为2、1、1与1例;而APA伴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以及单纯性APA伴鳞状上皮化生,分别为1、1与9例。(6)治疗及随访:6例接受子宫切除术;10例接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其中,6例有生育要求,术后仅1例自然妊娠,但是最终流产,其余5例均未妊娠。对16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1例失访,对其余15例随访7~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尚未见APA复发。结论 APA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常合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需根据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对于有生育需求的APA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闽清县总医院就诊的56例疑似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宫腔镜、经阴道超声及病理学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宫腔镜、经阴道超声及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一致性,以及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效果。结果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宫腔镜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阴道超声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内膜增生、黏膜肌瘤、内膜癌及正常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2018年9月~2020年9月妇科就诊的卵巢畸胎瘤患者66例,术前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比,计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的正确率及误诊率,并分析卵巢畸胎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诊断卵巢畸胎瘤59例,其中诊断为成熟型52例,未成熟型7例,成熟型畸胎瘤主要超声表现为纯囊性、囊实混合性及类实性,未成熟畸胎瘤主要超声表现为实性。经术后病理学证实卵巢畸胎瘤患者共66例,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卵巢畸胎瘤59例,诊断正确率为89.39%。其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6例,误诊率为9.09%,其中3例误诊为卵巢囊腺瘤,1例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例误诊为单纯卵巢囊肿,1例漏诊。卵巢畸胎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肿块为实性、类实性、纯囊性以及囊实混合性。结论:卵巢畸胎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能够...  相似文献   

11.
汤永飞  李艳  黄亚冰  刘琳  徐万洲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94-2396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血清中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AU-2700自动生化分析依检测95例淋巴瘤患者的血清中蛋白。结果淋巴瘤患者在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含量及白/球(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球蛋白(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瘤患者的PA、TP、A、G与淋巴瘤病理类型无关,但A/G与病理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P、A在不同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G、A/G与分期无关。乳酸脱氢酶(LDH)与PA、TP、A、A/G呈负相关(r=-0.298、-0.137、-0.411,P〈0.05),但关系并不密切。LDH与G无相关(r=0.08,P〉0.05)。结论 A对预测淋巴瘤的分期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G对预测和评估淋巴瘤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6例儿童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临床表现的分析,为儿童AIT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6例AITL住院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AITL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为特点,病理学形态表现为所谓的三联征,免疫表型T、B淋巴细胞均有表达,以T为主。结论该病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其确诊靠淋巴结活栓,预后个体差异较大,其预后与成人的差异性值得探讨,治疗上宜根据病情选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临床角度研究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的因素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科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232例临床或病理诊断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淋巴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的原因及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结内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可靠性分别高于结外淋巴瘤和非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取材方式对病理诊断可靠性也有影响,切除活检的肯定性病理报告率最高为73.7%。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14例(6.0%),3例对治疗产生中度影响,剩余11例产生轻微影响。诊断差异主要与病变部位、取材方式及淋巴瘤病理类型有关。结论 淋巴瘤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主要是淋巴瘤本身病理诊断即十分困难,此外病灶位置与取材方式也会影响病理诊断的可靠性,临床医生应与病理专家充分沟通,争取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YC/Bcl-2蛋白共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以探讨MYC/Bcl-2蛋白共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8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进行MYC和Bcl-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查,对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原发部位、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免疫组化Hans分型、Ki-67表达率以及MYC/Bcl-2蛋白共表达等因素进行无进展生存期的单因素比较,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MYC/Bcl-2共表达患者为29例,占32.6%,单因素分析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年龄≥60岁、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3~5分、MYC/Bcl-2共表达为不良预后因素(均有P<0.05),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年龄≥60岁、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3~5分、MYC/Bcl-2共表达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MYC/Bcl-2共表达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5 6例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及 10例肿瘤患者非转移淋巴结中DC的表达。结果 DC散在分布于淋巴组织之间 ,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 ;霍奇金病 (HD)、和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B -NHL)中的DC数量与正常对照DC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 P >0 0 5 ) ,而T-NHL中的DC较正常对照减少 (P <0 0 5 ) ;HD的DC较NHL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 -NHL的DC较T -NHL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生存时间长于 5年组的DC较短于 5年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病人的DC均较Ⅳ期增多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DC数量与病人发病到就诊时间呈正相关 (r=0 2 7,P <0 0 5 )而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 2 67,P <0 0 5 )。结论 DC的数量多少与淋巴瘤的类型、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有关 ;淋巴瘤组织中DC的数量或许是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自发病至就诊时间长短与淋巴瘤中DC数量高低呈正相关 ,提示DC在机体抗淋巴瘤免疫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诊断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研究表明现代医学新技术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23例,恶性T细胞型淋巴瘤7例,小细胞性非B非T细胞型淋巴瘤4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4例,侵犯邻近器官者5例.手术切除率91.2%(31/34),根治切除率73.5%(25/34),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全组已死亡8例.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胃镜诊断确诊率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cl-1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Mcl-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Mcl-1和Survivin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28/43)和69.8%(30/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B-NHL患者Mcl-1的表达要高于惰性组(P〈0.05),Survivin的表达与B-NHL的组织病理学等级和国际预后指数(IPI)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Mcl-1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Mcl-1和Survivin在B-NHL中表达上调以及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表明Mcl-1和Survivin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结果: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13例患者共18个病灶,其中多发者4例,位于双侧者2例,位于腮腺浅叶者12个病灶,病灶均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增强后CT值平均增加30~45 HU,其中6个病灶局部密度不均,内见斑点状或小囊状低密度灶。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男性,好发于浅叶,病灶可多发及双侧发病,多中度不均匀强化,故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