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朋巴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方法 2009--2010年对全国12个研究人群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11623人,最终有效数据10340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中年人群超重朋巴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肥胖的定义依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标准。结果 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轻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2.2%,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地区高于南方(P结论 我国中年人群超过一半为体重超重朋巴胖者,且肥胖伴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公认的高血压三大危险因素.国内有关专家最近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我国成人的正常体重指数以18.5-23.9(体重公斤/身长米2)为好.本文旨在探讨某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关系有无差异及其在代谢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肥胖防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选取2009年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参加健康体检的79012名城市人群,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按年龄、性别、地区分层计算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我国城市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6.7%和11.6%,约44.8%的成人为中心性肥胖,在体重正常(BMI<18.5kg/m2)的人群中,仍有12.1%为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随年龄段的增加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北京和重庆两地超重率已相差不大,但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仍然是北方地区高于西南地区。年龄增大、生活在北方地区、不良生活习惯均为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城市人群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应充分关注中心性肥胖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07年5-6月对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 499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及各指标异常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各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49.9%.其中男性65.7%,女性33.5%,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体重成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成人SBP、DBP、TC、TG、LDL-C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BP、高DBP、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 L-C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成人SBP、DBP、TC、TG、LDL-C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BMI正常成人的2.27、2.37、2.97、2.24、5.37倍,HDL-C降低的危险性为BMI正常成人的4.02倍.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与体重指数等级呈线性相关(X2趋势=238.485,P=0.000).结论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开发区某社区成年人群体质指数、超重率、肥胖率的流行现状,方法调查本社区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以及超重与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的分布率和患病率。结果本社区成人居民超重率为29.8%、肥胖率为32.0%。老年人(≥60岁)与退休人员、行政干部与技术人员超重与肥胖之和率均高。肥胖组5项相关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运动偏少、高脂饮食、腹型肥胖)分布率最高。肥胖组4种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所有调查对象的运动量均低。结论本社区成人居民超重与肥胖己超过社区成人总人数的1/3,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社区健康干预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超重/肥胖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而超重肥胖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为了解社区居民超重 /肥胖的现患率及影响因素 ,为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自 1998~ 1999年济南市某社区≥ 2 0岁自然人群 ,按 1/ 10整群抽样 ,共 1866人。根据WHO西太区办事处2 0 0 0年 2月发布的“亚洲人种判断标准” ,体重指数 (BMI)≥ 2 3为超重〔1〕。其中BMI=体重 (kg) /身高〔(m2 )〕。1 2 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 (1)社会行为因素 :如年龄、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7.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超重肥胖成人体重水平低估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 18岁成人共计179 570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水平自我评价、慢性病患病知晓情况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和血压;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和血脂四项。选取收集到的87 552名超重肥胖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体重水平低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我国有74.7%(95%CI:73.3%~76.1%)的超重肥胖成人低估自我体重水平,其中轻度低估率为60.7%(59.6%~61.7%),严重低估率为14.0%(13.1%~14.9%)。较高年龄、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农村地区和肥胖是低估和严重低估体重水平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高血压患者知晓和血脂异常患者知晓是低估和严重低估体重水平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中国大部分超重肥胖成人低估自身的体重水平,低估受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慢性病知晓等因素影响,应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现况,为降低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对不同的形态指标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北戴河区老年人总体超重率为43.52%,肥胖率为15.41%。男女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形态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北戴河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并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7—12月安阳地区某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有效研究对象1 672名,仅15.79%不暴露于任何危险因素。1 408例(84.21%)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其中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43.78%、32.66%、47.37%、22.31%、25.78%、10.71%。1、2、≥3种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18.78%、37.80%、27.63%。常见危险因素暴露组合是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危险因素暴露是女性的1.784倍,70~79岁危险因素暴露是60~69岁的2.323倍,居住地为城区的居民危险因素暴露是乡镇的1.531倍,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危险因素暴露是初中及以下者的0.883倍。结论 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尤其应关注男性、70~79岁、城镇、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加强高心血管疾病预防、筛查、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为有效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5-45岁居民800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搜集资料.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结果 非母乳、混合母乳和母乳喂养人群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1.21%,12.08%,11.31%,各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87,P=0.071);各组超重发生率分别为45.45%.37.68%.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2,P=0.005);非母乳组超重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X2=7.493,P<0.05).非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人群(混合和纯母乳)肥胖和超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和超重发生率未随纯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减少到0.816倍,出生体重、母亲BMI和能量摄入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516,1.922和1.738倍.结论 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应大力提倡合理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省、重庆市4个县区农村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农村地区"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糖尿病防控知信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血糖检测。结果共调查糖尿病前期人群994例,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7.68%和23.74%;糖尿病前期人群体质指数(BMI)知晓率仅为6.86%,认为身体活动、膳食、体重控制必要的比例在64.14%~80.00%,增加身体活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行为的实行率仅为8.59%~13.60%;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自认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控制知信行总体状况好于自认体重过低和正常者,体型自我判断一致率仅为43.76%;超重肥胖与体型自我判断、控制体重行为及必要性、控制饮食行为、增加身体活动必要性、文化程度、年龄有关。结论 4个县区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很高,为促进体重控制以预防糖尿病,建议通过健康教育传播体重控制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超重肥胖判断标准,增加身体活动和控制饮食的技能,并促进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3.
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危害及影响因素。[方法]按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黄浦区3个街道6个社区共计1360名成人,采用问卷和医学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该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其危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0.7%和10.9%,中心性肥胖率为40.6%,体质指数为(24.1±3.6)kg/m~2。超重和肥胖者中有46.3%患高血压,10.7%患糖尿病,31.0%血脂异常。肥胖和超重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2.7倍,患血脂异常的危险性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8倍。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进入回归模型,与超重和肥胖独立相关。[结论]本区超重和肥胖率远远超过全国水平,并导致其他营养相关疾病患病危险性增加,建议加以关注。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主要为高等文化程度和从事中等体力以下职业,≥45岁年龄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年人生活方式与体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长治市城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个体健康行为的相关内容)和身高体重的测量。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指南》提供的超重/肥胖的标准计算BMI值。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回收率为90.4%。长治市18~59岁成年人的超重率为37.61%,肥胖率为11.06%。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月收入低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和每天锻炼可以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结论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减少肥胖的有效方法,在高危人群中应该加强对肥胖的监测,防止体重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分析以膳食为主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20 974名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体重信息和饮食等影响因素分析,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结果】本次调查人群标化超重率为31.18%,肥胖率为9.78%;男性超重率为37.60%,肥胖率为10.40%;女性超重率为26.16%,肥胖率为9.26%。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低文化程度、饮酒、谷薯、油和盐的摄入水平过量可能是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女性、高文化程度、拒绝被动吸烟、从事体力工作者可能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影响因素多样,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8岁以上北京市顺义区居民985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调查分为询问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的内容为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抽烟、饮酒等基本信息;体格测量为身高和体重,计算被调查者体质指数(BMI),同时测量腰围(WC),计算体型指数(FI),分析身体脂肪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顺义区18岁以上成年男性居民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44.4%和24.7%,女性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2.6%和30.0%。超重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已婚是男性居民超重的危险因素,而抽烟和饮酒是男性超重的保护性因素;年龄50~69岁是女性居民超重的危险因素。肥胖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酒是男性居民肥胖的保护性因素,初中、高中及中专教育水平是男性居民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年龄50~69岁是女性居民肥胖的危险因素,教育水平高中及中专和大学及以上是女性居民肥胖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北京市顺义区18岁以上成人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宋逸  马军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8):605-606
近年来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在全球都呈现上升趋势[1] ,统计资料显示 ,在许多国家 ,近 1 0年来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5 0 %以上。现已证实 ,儿童肥胖 ,尤其是青春期肥胖者 80 %将会延续为成人肥胖[2 ] ,而成人肥胖与成年期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国 ,有研究指出 ,儿童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与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例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体重超重。与同龄人相比 ,这些儿童青少年到其成年期后 ,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往往更高。不良饮食行为和不恰当体育活动至少导致美国每年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厨师人群中超重、肥胖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昌平区餐馆、饭店等餐饮单位共计758名厨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验,统计分析超重、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超重率、肥胖率、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超重、肥胖=78.62,P0.01;χ2糖尿病=14.77,P0.01);超重和肥胖厨师IFG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厨师;年龄和肥胖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厨师血糖与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有关。结论降低厨师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有效措施是控制该人群超重、肥胖率;重点人群是30岁超重肥胖厨师;建议患糖尿病厨师在降血糖治疗同时,注意控制血脂的水平,以降低其患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通过厨师传播健康理念,建立健康就餐环境,将有利于昌平区慢性病防治。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博尔塔拉州居民肥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新疆博尔塔拉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汉等4个民族中30岁以上人群的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博尔塔拉州4个民族30岁以上居民共373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6.02%和27.39%;城市肥胖率高于农村;男、女性超重与肥胖总体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重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率则女性高于男性。蒙古族居民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最大,维吾尔族和汉族次之,哈萨克族最小;蒙古族男性和维吾尔族女性的肥胖问题较突出。影响各民族超重和肥胖率的因素主要是性别,民族,年龄,城乡,职业,文化程度,饮酒和肉食等,其中男性超重与肥胖者合并的危险因素多。结论新疆博尔塔拉州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尤其是肥胖,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男性肥胖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定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年龄别性别体重指数标准判定7至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采用卫生部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定≥18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0~6岁、7~17岁、18-44岁、45-59岁和960岁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1.7%、17.9%、66.7%、45.2%和43.7%。不同性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不同,0~6岁组女孩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大于男孩,7岁以后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男女性的超重和肥胖增长幅度均高于城市居民。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其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增加了7000多万和3000多万。结论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21世纪初期是我国肥胖干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