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强  李雁 《江西中医药》2005,36(8):49-50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观察8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瘀证有关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粘度降低(P〈0.05),症状好转。结论:消瘀抗瘤方能改善血瘀证症状及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肿瘤合并血瘀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接受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仅接受化疗治疗,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接受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液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外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血液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 K 值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肿瘤合并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血瘀证症状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使患者血液黏度迅速降低,在临床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病瘀血舌象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瘀血舌象患者的血液生化物质的变化与不同血瘀证型是否内在联系。方法:用常规方法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肝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组湿热瘀滞组、肝瘀痰阻组、气滞血瘀组、气虚血瘀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肝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组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湿热瘀滞组、肝瘀痰阻组、气滞血瘀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高于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结论:肝病瘀血舌不同血瘀证型有其不同的中医生理病理基础,肝病瘀血舌血液流变性与中医不同血瘀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碧血胶囊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 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碧血胶囊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对照组、碧血胶囊低、中、高剂量(242,484,968 mg.kg-1)组,各治疗组分别ig相应的药物,共7 d,然后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碧血胶囊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碧血胶囊能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结论:碧血胶囊能降低大鼠血瘀证模型的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改善其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治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OLF(奥沙利铂+CF+5-Fu)方案化疗,观察组加服化瘀消瘤方并随证加减。2个化疗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化瘀消瘤方加减配合化疗可较好改善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血瘀证证候积分,提高生活质量,稳定并增加体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况,减轻血液、消化系统及脱发、周围神经损害等毒副反应。结论化瘀消瘤方加减配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明显,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胰糖瘀消胶囊对急性应激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应激诱导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胰糖瘀消胶囊使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血瘀模型对照。结论:复胰糖瘀消胶囊可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消瘀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瘀散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D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用消瘀散外敷治疗,B组空白对照。用药第3、5、10d作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观察、血液流变检测。结果:两组大体观察各时相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5dA组组织病理革兰氏染色评分优于B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A组用药后各时相全血粘度(低、中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都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1)。结论:消瘀散外用治疗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其血液流变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消瘤平移合剂抗肿瘤术后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消瘤平移合剂与化疗结合应用对肿瘤术后患者抗转移、复发及抑瘤方面的作用。方法:96例常见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消瘤平移合剂加化疗,对照组(38例)单纯化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近期(1年)远处转移、原位复发的情况;复发转移者继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其病灶大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体重、外周血细胞、免疫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远外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62%、1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4%、60.53%(P<0.01)。对于复发转移者其近期客观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46.24%,对照组有效率为24.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瘤平移合剂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结论:消瘤平移合剂配合化疗对常见肿瘤术后患者具有抑瘤、抗转移、抗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仲跻申  张栋梁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24-1125
目的:观察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血瘀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熏蒸组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对症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熏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熏蒸组治疗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远期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之瘀血证中西药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益气活血化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之血瘀证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 68例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和对照组 (2 8例 )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地加用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治疗 ,对照组仅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潘生丁等常规治疗 ,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黏度等 )显著降低 (P <0 .0 1 ) ,SLE之血瘀证症状有明显改善 (P <0 .0 5)。结论 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改善SLE之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观察丹参配合化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快测仪检测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其中30例单用常规化疗,另30例在化疗同时合用丹参,治疗后6月两组患者均复查血液流变性、血常规及骨髓。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丹参及常规化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同时配合丹参治疗能降低高黏滞血症,改善微循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玫 《广西中医药》2003,26(1):16-18
目的 :观察加用扩管消瘀汤治疗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4例患者采用扩管消瘀汤治疗 ,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 01)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甲襞微循环、血脂、SGOT及ESR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 05)。结论 :扩管消瘀汤对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微血管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107例,随机分入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合口服丹参饮,观察组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加内服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连续2周。在1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心肌微循环指标[循环阻力指数(IMR)、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心绞痛发作次数、6分钟步行距离(6MWT)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R和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降低,CFVR和6MWT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证候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能有效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心脏微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针刺法联合和营止痛汤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腰腿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予电动牵引床牵引治疗,并口服依托考昔片,观察组另予和营止痛汤加活血通络针刺法。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血瘀证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JOA评分、血瘀证症状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JOA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VAS和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1)。两组治疗后血瘀证症状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1)。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77%(P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未报告不良事件。结论 活血通络针刺法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血瘀型LDH所致腰腿痛的疗效明显,能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中医证候,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血养心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CO)、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及脉涩或沉弦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F、CO及TT、APTT、PT均显著提高(P均<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FIB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进行痛经视觉模拟量表(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CMSS评分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CM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优,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瘀贴贴脐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PC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消瘀贴贴脐,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血液流变学、盆腔静脉血流速度及盆腔静脉内径等变化。结果:2组在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盆腔静脉内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瘀贴贴脐治疗肾虚血瘀型P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特点,进一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市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伞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肿节风、苏木等6味药物均能明显改善寒、热2种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寒性药中丹参、益母草、大黄均能明显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仅丹参能够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5味热性药中红花、三七能够显著改善瘀热瓦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血液平均高切黏度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降低伞血黏度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降低全血黏度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征,在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在寒证和热证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益气化瘀通痹方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瘀通痹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NSS、N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等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通痹方可减轻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症状及神经缺陷,降低炎性因子,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