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T_xB_2水平及两者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塞病人于病后3日内采血,恢复期病人病后2周采血,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T_xB_2水平。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ET、T_xB_2均较对照组及恢复期水平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对急性期ET与T_xB_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T与T_xB_2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ET与T_xB_2共同参与了脑梗塞的病理过程,ET所致的脑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增加T_xB_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酯质过氧化物(LPO)在脑出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了60例脑出血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和血清LPO的水平,并分别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血浆ET及血清LPO水平升高(P<0.01),其升高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出血量呈正相关,血浆ET含量与血清LPO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ET与LPO在脑出血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加重出血后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患者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脑梗塞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 ) ,对 3 2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肘静脉血 ET和CGRP含量进行测定 ,并与 3 2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并且中重型患者 ET含量高于轻型。而 CGRP在脑梗塞急性期含量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恢复期 CGRP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中重型患者 CGRP血浆含量明显低于轻型。结论 :ET和 CGRP参与脑梗塞的发病过程 ;测定 ET和 CGRP含量对急性脑梗塞的病情判断和临床分期有指导意义 ;维持 ET和 CGRP之间的平衡可能为脑梗塞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姜述斌  侯燕 《新疆医学》1997,27(1):15-16
对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选择60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浆ET和A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且二者呈正相关(r=0.86,P<0.05);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ET和ANP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二者无相关性(P>0.05),但ET值仍高于正常组(P<0.05)。并发现在急性期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ET和ANP值明显高于普通肺炎患儿(P<0.05),恢复期则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情况及其与HI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ET的浓度,同样方法 测定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 中重度HIE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HIE组(P<0.05).结论 HIE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与HIE严重程度有关,测定它的浓度变化情况对HIE的病情的严重程度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脑梗死病人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探讨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53例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分别作血浆 ET 和 CGRP 分析,并用33例健康对照人员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 ET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有所下降,而血浆 CGRP 含量在疾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0天恢复正常。结论在脑梗死的急性期,血浆 ET 及 CGRP 含量明显升高,与脑损伤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神经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免法测定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ET)及26例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结果显示,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8例重症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均高于恢复期,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浆ET及尿EGF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系(r=0.481,P<0.05)。提示测定血浆ET及尿EGF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肺炎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NO、E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 NO、ET的动态观察。结果 :在发病 72小时内 ,脑梗塞组血浆 ET明显升高 ,NO明显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 P均 <0 .0 1 ;治疗后两组 ET均有明显下降 (P<0 .0 1 ) ,NO有明显升高 (P<0 .0 1 ) ,但治疗组 ET降低 ,NO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 .0 5)。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助于改善梗塞灶局部的血液供应 ,有助于抢救梗塞灶的半暗带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患者检测血浆ET-1、CGRP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缩血管肽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对 3 1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血浆ET -1和CGRP含量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ET -1和CG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恢复期血浆ET-1含量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而CGRP在恢复期则降至正常 (P >0 .0 5 )。结论 血浆ET -1、CGRP含量测定对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恙虫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内皮素 (ET)在恙虫病患者的含量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镉还原比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 36例恙虫病患者的血浆NO和ET水平 ,并与 2 0名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36例恙虫病患者急性期血浆NO和ET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恢复期NO和ET水平回复正常(P >0 .0 5 )。且NO与ET水平呈直线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恙虫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脑梗塞患者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含量,并与20例未应用UBI疗法的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血浆ET含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用与未用UBI疗法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ET含量均显著升高,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显著下降,但UBI组ET下降更明显,与非UBI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UBI有降低ET的作用,其对ET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诸多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均在4 8h内,按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d、10d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2 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3组患者内皮素水平均升高,其中以中、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ET水平越高,且下降速度慢。[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均升高,与病情轻重及与病情进展相关,因此急性期测定ET水平,对判断病情、预后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观察通络益气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文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 6 2例 ,随机分为通络益气组和活血化瘀组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与正常健康人群作对照研究。结果 :急性脑梗塞发作时 ,患者血浆ET、NO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后ET下降 ,NO升高 ,ET/NO下降 ,而通络益气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活血化瘀组 (P <0 .0 1) ,同时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1)。结论 :通络益气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抑制ET的生成 ,解除血管痉挛 ,降低血粘度 ,增加脑血流量 ,保护缺血性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急性脑梗死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抗脑梗死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纳洛酮。动态检测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治疗组1例(2.5%)死亡,对照组4例(10.5%)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两组ET和NO治疗后同步进行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和NO下降与纳洛酮早期干预正相关(P=0.78)。结论纳洛酮能缓解ET和NO在急性脑梗死时的血管作用,ET和NO水平可判断预后和判定治疗脑梗死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探求这些物质与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和Green's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塞发病48、168、480h共3次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值)AVP、ET、NO水平。结果:脑梗塞后48和168h的AVP、ET显著高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后与正常值接近,P>0.05。NO在脑梗塞后48和168h,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接近正常值,P>0.05。脑梗塞大梗塞灶组AVP、ET显著高于小梗塞灶组,P<0.01;而NO大梗塞灶组显著低于小梗塞灶组,P<0.01。结论:AVP、ET、NO与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的时间和梗塞范围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塞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庞国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00-902,90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98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组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清Hcy,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多种神经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内皮素(ET)、神经降压素(NT)、及心房利钠肽(ANP)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ET、NPY、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T、CGRP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ET、NPY、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CGRP、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其改变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ET、CGRP检测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发病2d以内)脑梗死患者3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前血浆ET、CGRP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则显著改善(P<0.01),且在基本治愈组、有效组、无效组中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改善程度基本治愈组>有效组>无效组。ET、CGRP值又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