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UF-100检测北京地区健康人群尿液的有形成分,为临床建立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范围。方法应用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658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3243人,女性3344人,年龄为1~92岁)随机中段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EC)及管型数。结果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12岁以下组除外)、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检测结果男女13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检测结果男性12岁以下与19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岁年龄组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3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细胞检测结果男性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3~55岁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12岁以下及56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型检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RBC、WBC、EC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男女性别之间、年龄之间生物参考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于60岁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患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入选小于60岁AMI女性患者75例、同期患病同年龄段男性440例,比较两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职业、体质量指数及并发症、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女性AMI患者中吸烟、高血脂者及脑力劳动者的比率明显低于男性(P<0.001、P<0.05、P<0.001);女性AMI患者中高血压者、体力劳动者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均<0.001);女性AMI患者患糖尿病的比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AMI患者体质量指数与男性接近。女性AM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无论是心性死亡还是全因死亡,女性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男女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于60岁的AMI患者中,女性合并高血脂者少;脑力劳动者少,体力劳动者多;合并高血压者多。男女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西宁地区体检者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 244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受试者的L1~4骨密度(BMD)值。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岁年龄组,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女性在40岁后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60岁以上2个年龄组与(20~50)岁4个年龄组和同年龄组男性比较有明显性差异。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性增加十分显著。50岁以上3个年龄组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性。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普通人群的超声骨密度水平和骨质疏松的流行现状,为本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9111名健康体检者的跟骨超声声速值(SOS)进行测定,同时测量记录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跟骨超声声速值(SOS)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50岁以上各年龄组男性的跟骨SOS值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②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4.7%。除20~29岁组外,女性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高于男性;③骨质疏松组的BMI值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BMI<18.5的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BMI≥18.5的男性(P<0.05);④绝经是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是非绝经女性的2.8倍。结论成都地区普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流行水平存在差异,低体重指数的男性和围绝经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重点防治对象,应定期监测骨密度,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5.
马慧敏  姚惠敏  张萍 《农垦医学》2005,27(6):417-419
目的:了解新疆博州地区高脂血症类型的分布及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方法:对新疆博州408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进行测定,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比较.其中男性263例,女性145例,年龄在23~76岁之间.结果:40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所占比例分别为51.47%、17.16%、31.37%.男性和女性高脂血症的类型分布基本相同;在>55岁年龄组高脂血症患者中高胆固醇血症所占比例(29.87%)明显高于≤55岁组患者(9.45%、P〈0.01),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明显低于≤55岁年龄组(P〈0.01).结论:新疆博州地区高脂血症类型分布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多,高胆固醇血症为最少;>55岁年龄组患者中高胆固醇血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55岁年龄组,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明显低于≤55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药物有效剂量之间关系. 方法对1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根据病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剂量高于女性剂量,男病人25岁以下年龄组有效剂量最大,女性则是46~55岁组剂量最高,而55岁以上男女病人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药物有效剂量可能与激素及躯体机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 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发病人数逐年增加,通过有效的综合管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存在差异,迫切需要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目的 探讨宁夏社区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差异,为制定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3月于宁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社区居民2 48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比较不同性别基本情况及各年龄组理想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结果 男性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女性,总胆固醇(TC)、理想分数、理想行为和因素个数、理想吸烟比例、理想体育锻炼比例均低于女性(P<0.05)。男性<50岁年龄组血压优于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男性50~54岁年龄组血压优于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男性<50岁年龄组FPG优于50~54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男性各年龄组BMI、TC、吸烟、健康饮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50岁年龄组血压优于50~54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0~54岁年龄组血压优于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5~59岁年龄组血压优于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0岁年龄组TC优于50~54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0岁年龄组FPG优于60~64岁年龄组(P<0.05)。女性50~54岁年龄组体育锻炼比例高于60~64岁年龄组和65~69岁年龄组(P<0.05)。女性各年龄组BMI、吸烟、健康饮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个数多于男性(P<0.001)。女性有5~7个理想心血管指标比例高于男性(P<0.001)。结论 宁夏社区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存在差异,男性应作为重点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目标干预人群,特别要针对50~70岁社区人群制定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5年贵阳市城镇及乡村国民中20~69岁人群的体重超重、肥胖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集贵阳市20~69岁人群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筛查男性、女性和城镇、乡村各年龄组超重率及肥胖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贵阳市男40~44岁、女50~54岁年龄组肥胖率最高,男60~64岁、女55~59岁年龄组超重率最高.男30~34岁、女40~49岁年龄组体重增加速度最快.30~34、35~39岁2个年龄组男性超重率大于女性(P<0.01);在45~69岁年龄段女性标准化超重率及肥胖率均大于男性(P<0.01).45~69岁年龄段,城镇男性标准化超重率大于乡村男性(P<0.01);50~69岁年龄段城镇女性标准化超重率大于乡村女性(P<0.01).贵阳市成年男性超重率与肥胖率均低于全国水平(P<0.01).结论:贵阳市男性30岁、女性40岁起就要注意监控体重.45岁后女性比男性肥胖,城镇人比乡村人肥胖.贵阳市成年男性肥胖状况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9.
蒋长顺  贺学姣  杨春林 《安徽医学》2010,31(12):1520-1524
目的分析合肥地区部分职业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流行率。方法测定13 431名体检者血脂4项指标(TG、TC、LDL-C、HDL-C),按百分位数法得出各年龄组的血脂结果,统计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血脂异常流行率,并与国内近10年有关地区的血脂研究资料比较。结果与其他地区类似研究结果相比合肥地区职业人群血脂水平较高,男女差异明显(P〈0.05);TG、TC及LDL-C在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呈偏态分布,HDL-C相对稳定。受试者中41.5%的男性和26.2%的女性存在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男性各项血脂的分布及异常率在41~60岁达高峰;女性各项血脂的分布及异常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在50岁后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合肥地区职业人群血脂水平及异常率较高,男性以中年期最为明显,女性以老年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婷容  韩梅清 《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1~4、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者的骨密度比较,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果①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65~70岁组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除了60~65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外,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结论①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②2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者易患有骨质疏松症。③骨质疏松患者最早出现骨密度改变在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健康人肌酸激酶的参考值,分析男女之间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兰州地区健康体检者2503人,男1620人,女883人,年龄1-80岁(大都在20-60岁间),分三个年龄组:1-10岁,20-60岁,61-80岁。测定用标准方法:结果:男女两组之间及女性1-10岁组与老年组之间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但男性各年龄组之间酶活性的差别无统计这意义。结论:由于健康人血清中肌酸激酶含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正常肌酸激酶活力与人体肌肉总量有关,肌肉发达者肌酸激酶活力也较高,男性各年龄组之间肌酸激酶活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女性1-10岁组与老年组之间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广州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4 152例20~100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不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不断增加,由15.5%增加到最高49.4%,在60岁以上年龄组增加不明显;其中50~60岁各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明显高于同组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明显,由7.6%增加到最高33.7%,在70岁以上各年龄组增加最高,女性明显高于同组男性。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出现骨量减少时应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转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特点。②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1—4椎体、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与同年龄与性别的健康者的骨密度相比较,观察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特点。③结果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65—75岁组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除了60~65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外,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④结论2型糖尿病使部分老年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在Wardps三角区出现骨密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赤峰地区成年人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变化规律,为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赤峰市4 633例成年人采取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 Bravo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处骨密度(BMD),对测定结果分性别、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各年龄段女性和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赤峰地区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39.30%,其中男性为39.46%,女性为39.2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6~50岁以及7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15.43%,其中男性为5.31%,女性为21.5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大于5%的速度增长,且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P<0.05)。结论:①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早期进行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②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忽视,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不低,如何重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血脂,即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方法按照WHO推荐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男性、女性40岁以上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每5岁分一组,共8个年龄组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分析。结果男女各年龄组中胆固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高血压各组中甘油三酯与对照组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高血压患者在各年龄组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女性45~49岁年龄组外)均高于对照组,男性高血压虽然总体高于对照组,但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男女高血压患者组均高于对照组(除50~5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女性高血压患者各组血糖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血糖的变化与高血压病呈正相关,年龄越高差异越明显,其中以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HBV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28348名体检者总感染率3.81%.男性感染率4.06%;女性感染率2.06%,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20岁与50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各年龄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HBV感染模式共7种,前3种为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小三阳)64.62%;HBsAg伴抗-HBc阳性15.02%;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大三阳)9.44%.结论:28348名铁路职工HBV总阳性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高于女性.3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40岁年龄组,20岁与5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低,HBV感染模式中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小三阳)构成最高(64.6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海南岛55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方法采用人口学、健康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等问卷和量表进行筛查。结果海南岛55岁及55岁以上人群MCI的患病率为4.25%,男性患病率为3.88%,女性患病率为4.5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高(P﹤0.001);相同年龄组男女之间比较,55~64岁、65~74岁年龄组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P﹤0.05,P﹤0.01),75~84岁年龄组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P﹤0.05),而在≥85岁的年龄组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P﹤0.001)。结论高龄、低教育水平是海南岛MCI高发人群,应注意防治MCI,减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药物有效剂量之间关系。方法:对1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根据病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剂量高于女性剂量,男病人25岁以下年龄组有效剂量最大,女性则是46~55岁组剂量最高,而55岁以上男女病人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药物有效剂量可能与激素及躯体机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南昌地区不同职业健康人的血脂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进行了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男性是53.86±13.5毫克%;女性是60.45±12.9毫克%,女性比男性明显地增高。其中年青人比年老人为高;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为高。并用预测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数,结果:男性比女性明显更高;40—49岁年龄组比其他各组为高;脑力劳动者比工人、农民组为高。  相似文献   

20.
《华夏医学》2007,20(2):243-245
目的:了解本地区20岁以上健康人群血脂水平分布情况。方法:将1172例体检者从21-85岁,每10岁1个年龄组共分为6组。按血脂测定标准化方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TG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TC、LDL-C随年龄而增高,但男女两性其随年龄增高的变化趋势并不平行,50岁以前各组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各组女性高于男性;HDL-C与年龄关系变化不大,男女性别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除60岁年龄组外,其他各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P〈0.01)。在1172名受检者中,有血脂异常者541人,总异常率占46.16%,其中男性异常者378人,异常率占52.06%,女性异常者163人,异常率占36.55%,男女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中,男性40岁组血脂异常率最高,女性50岁组血脂异常率最高。在TG、TC、HDL-C、LDL-C4项检测中,男女间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梧州市民的血脂水平并不低于其他地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是预防高血脂血症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