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的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 an-MGB探针技术,以18SrRNA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名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基因的表达。结果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的△CT值为9.5±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正常对照组的4.3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ANA 1∶100组BLyS检测的△CT为11.4±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 1∶1 000和ANA 1∶10 000组BLyS的△C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C患者PBMC BLy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PR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检测人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RI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APRI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的△Ct值为9.3±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2^-△△Ct法进行数据分析后,PBC组APRIL mRNA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3.5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荧光模式为核膜型19例。其他型13例(着丝点型10例,混合型3例),其APRIL基因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6.5和1.7倍。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ANA荧光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 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B—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 TRAI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RAIL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病毒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59例PBC患者(活动期29例、缓解期3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2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9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A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缓解期PBC患者(Act=7.77±2.74,t=3.39,P<0.01);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t=7.16±2.76,t=2.45,P<0.01)和疾病对照组(Act:7.24±2.75,t=2.53,P<0.01);缓解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CXCR3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以18S rRNA基因为内参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和30例正常人PBM C中G-CSF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BC患者PBM C中G-CSFR mRNA的ΔCT值为10.6±2.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8.9±0.4)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R基因在PBM C中的表达降低与PBC的发病密切相关,提示G-CSFR在PBC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细胞TLR3的表达及其在GP210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选择初次确诊的PBC患者65例,其中男15例,女50例。GP210抗体阳性患者21例,阴性患者44例。对照组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uclear cell,PBMC),抽提总RNA,定量PCR分析其TLR3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以anti-CD3、anti-CD4、anti-CD8和anti-TLR3抗体对PBMC进行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细胞亚群中TLR3的表达情况。结果 PBC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CHB组(P=0.002),而且GP210阳性PBC患者ALP高于阴性患者(P=0.004)。PCR结果表明,PBC组PBMC中TLR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HB组(P=0.01),而且PBC组内GP210阳性患者表达高于阴性患者的表达水平(P0.001)。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发现,PBC组PBMC、CD3+、CD4+、CD8+T细胞表面的TLR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GP210阳性患者PBMC、CD3+和CD8+T细胞表达量较GP210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P210阳性PBC患者中PBMC和T细胞表面TLR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GP210阴性患者,TLR3的表达差异对于PB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β-arrestin 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PBC患者、6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PBMCs中β-arrestin 1 mRN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β-arrestin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PBMCs中β-arrestin 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中β-arrestin 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β-arrestin 1表达水平与Mayo risk score正相关(Pearson r2=0.593 5,P<0.001).PBC患者PBMCs中β-arrestin 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中β-arrestin 1表达显著增高,提示β-arrestin 1在PBC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PBC疾病进程的一个新的免疫状态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对女性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未经治疗的60例女性PBC患者为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的52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ERα基因1号内含子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外周血CD+、CD8+、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RT-PCR方法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IL-2、IFN-γ、IL-4、IL-6、IL-10 mRNA的表达.结果 女性PBC患者的ERot基因PvuⅡ酶切基因亚型中P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基因亚型的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baⅠ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女性PBC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XxPp和xxPp基因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ppxx基因型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PBC患者的其他ERα基因型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T淋巴细胞中CD+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PBC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CD4+CD28-T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IL-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vuⅡ基因的Pp基因型是女性PBC的遗传易感基因型,P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PBC患者外周血以Thl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占优势.ERα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易感背景影响PBC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的偏移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于长海医院确诊的23例PBC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后进行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PBMC中PD-L1的mRNA表达状况,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TGF-β,IL-23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两组之间的变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PD-L1的mRNA表达水平为0.23±0.08 vs 1.27±0.40(t=12.23,P0.00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与IL-23成负相关(r=-0.531,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L1可能参与了PBC疾病形成过程,是该病预测和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