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深圳地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8月至该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1 800例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对HPV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对其HPV感染状况,所感染的HPV亚型分布以及与病变程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 800例标本中检查出HPV阳性病例379例,感染率为21.06%。深圳妇女在4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单一HPV感染的有335例,占88.39%,2种以上的多重HPV感染共44例,占11.61%。单一感染和双重以上感染其引起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基因型高危型由高至低依次是52、16、58、56、33,低危型依次是43、42、6、11。结论:深圳妇女宫颈HPV感染亚型常见的是高危型52、16、58、56、33,低危型是43、42、6、11。其中引起高度CIN和宫颈癌的HPV亚型主要是16、33、52、58。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0例宫颈正常组织、145例宫颈CIN Ⅰ级、77例宫颈CINⅡ级和94例宫颈CINⅢ级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20例宫颈正常组织检出HPV感染者2例,感染率为10.00%;145例宫颈CIN Ⅰ组织检出HPV感染者61例,感染率为42.07%;77例宫颈CINⅡ组织检出HPV感染者67例,感染率为87.01%;94例宫颈CINⅢ组织检出HPV感染者85例,总的HPV感染率为90.43%.结论: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1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对我国女性宫颈病变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研究及宫颈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艳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2)
目的 探讨本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情况,及不同亚型与高级别CIN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宫颈细胞学阳性并同时进行HPV-DNA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病例155例,对其HPV感染状况、病毒亚型及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5例患者中,宫颈HPV总体感染率78.7%(122/155).宫颈慢性炎及CIN I107例,占69.0%(107/155),HPV感染率75.7%(81/107),检出HPV亚型16种,常见亚型为HPV16、33、58、18、52、;CINⅡ、Ⅲ43例,占27.7%(43/155),HPV感染率86.0%(37/43),检出HPV亚型10种,常见亚型为HPV16、58、33、31、18;宫颈癌5例,占3.2%(5/155),HPV感染率80.0%(4/5),只检测到16型及16/33复合型.Logistic回归分析16型、33型与CINⅡ、Ⅲ密切相关( OR=4.285、3.469;95%CI:1.950~9.413、1.040~11.56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宫颈病变常见HPV亚型是HPV16、58、33、31、18,HPV16、33是CINⅡ、Ⅲ的主要致病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B组,另选78名同龄健康人员为C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HPV DNA载量,比较不同组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HPV DNA载量。结果宫颈癌患者(A组)HPV16、HPV18、HPV33检出率分别为88.46%、73.08%、32.05%,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B组)HPV6/11检出率14.10%,其它两组没有检出。HPV DNA载量方面,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47.12,P<0.05),同时A组中不同宫颈癌分期及B组中不同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患者的HP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明显异于健康同龄妇女,且宫颈癌分期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期对其表达也有较大影响,应重视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兵团)各师的已婚女性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进行筛查。方法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所有常住(居住≥6个月)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开展HPV感染及宫颈癌筛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共对49 154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女性进行HPV感染及宫颈癌筛查,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8.09±6.51)岁。一师、二师、三师1分别占45.30%、27.63%、27.07%。以汉族为主,占81.85%。共检出HPV阳性人数4 022例,阳性率为8.18%,CINⅠ 288例、CINⅡ-Ⅲ 64例,宫颈癌18例,宫颈癌患病率为0.04%。其中宫颈浸润癌-鳞癌11例(22.30%),宫颈原位腺癌7例(14.19%)。以HPV16(2 082例,占51.77%)和HPV18(923例,占22.95%)为主,感染率分别是4.24%、1.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三师已婚女性相比,一师(OR=1.389)和二师(OR=1.231)的已婚女性HPV感染风险较高。与35~44岁已婚女性相比,55~64岁(OR=1.354)已婚女性HPV感染的风险较高。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已婚女性HPV感染率相对较低,且呈单一感染的特点。地区、年龄与HPV感染紧密相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海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4):234-237
目的:探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判断宫颈病变阶段的可行性。方法:在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收集73例HPV16阳性标本,采用重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对HPV16型基因组L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以及上游调控区(URR)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甲基化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分析HPV16型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HPV16基因的31,37,43,52和58位点在正常标本中存在中度甲基化,宫颈上皮内瘤变1度(CIN1)~CIN3标本存在低度甲基化,而宫颈癌(CA)标本表现为高度甲基化。正常标本、CIN标本以及CA标本各位点甲基化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CIN1,CIN2以及CIN3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基因的3887,3927,3941和5602位点甲基化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并且正常标本、CIN、CA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均<0.05);5608,5709,5611,5617,5762,6367,6389位点甲基化水平在正常标本、CIN1、CIN2和CIN3标本间无统计学差异。正常标本与CA标本、CIN标本与CA标本间比较,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16型基因组的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上通过检测HPV16型DNA的甲基化可对宫颈病变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来自河南省的2 110例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其主要感染亚型。方法:采用PCR和导流杂交技术,对来自河南省的2 11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 110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 856例,感染率为87.96%(95%
CI:8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方法:采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68例宫颈癌、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以100例子宫颈炎患者的HPV基因型别作为参照。结果:子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75.0%、84.0%和95.5%,其间差异比有显著性。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主要基因型分别为HPV16,58,53,52,68和18。结论:丽水市及周边地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HPV感染率很高,以16、58、53、52和68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免疫组化法在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诊断HPV阳性与阴性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95份病理诊断阳性病例HPV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82.1%(78/95);20份阴性病例仅2例表达阳性。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中HPV16、18和(6.11.18)表达率分别为48%、22%和61%;CINⅡ~Ⅲ中表达率分别为85%、10%和30%;原位癌中分别为88%、38%和38%。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中型别表达不同。[结论]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宫颈病变表达不同型别的HPV,高级别宫颈病变与高危型HPV有关,免疫组化法对HPV感染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HPV不同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436例,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8例、CINⅠ69例、CINⅡ134例、CINⅢ129例、宫颈癌4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计算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结果:436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5.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5.73%)、HPV58(18.58%)、HPV33(11.70%)、HPV31(10.78%)、HPV52(7.80%)、HPV53(7.57%)。宫颈癌组依次为HPV16、18、39;HSIL组依次为HPV16、58、33、31、53、52;LSIL组依次为HPV16、58、52、31、53/33、11、68、cp8304、18。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00)。结论:沈阳地区宫颈病变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58、33、31、52、53型,HPV16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黄国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75-677
目的探讨派特灵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行宫颈高频电刀电圈切除术治疗,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6个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正常而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未自然转阴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派特灵局部上药,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停药3、6个月后再次进行细胞学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治疗组停药3、6个月后抗HPV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0%、9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3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79、3.751,均P〈0.01),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HPV—DNA负荷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3.606、4.365,均P〈0.01),对照组无明显疗效(U0分别为0.947、1.407,均P0〉0.05),治疗HPV负荷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3.653,U2=3.147,均P〈0.01)。结论派特灵可用以治疗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不同年龄段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分布,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8月医院就诊的3288例宫颈刷片标本,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杂交系统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18.95%;高危型主要为HPV16占HPV阳性亚型总数的16.92%;HPV52占15.96%;HPV58占14.60%;各年龄组总HPV阳性率以及高危HPV阳性率居前3位的是30~39、40~49岁和50~59岁.结论 高危型HPV亚型前3位为HPV 16、52、58;30~39岁年龄段HPV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分流价值.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11 105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同时TCT异常者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 11 105例TCT检测结果中,阳性者445例(4.40%),其中HPV感染的阳性率为67.9%(300/44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组HPV感染率为91.7%(187/204),以CINⅡ~Ⅲ级为终点时,HPV检测在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1.0%,63.0%和99.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组分别为98.2%,44.0%,66.7%和95.7%,HSIL组分别为100.0%,33.3%,81.8%和100.0%.结论 HPV检测对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分流方法,减少进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的患者比例;但对宫颈细胞学为LSIL和HSIL时,其分流的意义不大,对此类患者均应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术后HPV感染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一四九医院收治的2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术后均持续随访12个月,据其是否存在HPV持续感染分组,分为HPV持续感染组(23例,术后3、6、9、12个月时均HPV感染阳性)和HPV转阴组(193例,术后12个月HPV转阴)。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患者术后HPV感染持续阳性的易感因素。结果 2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术后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存在HPV感染持续阳性,发生率为10.65%(23/2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V持续感染组中年龄≥4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无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阳性、有阴道内上皮瘤变、HPV 16/18感染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HPV转阴组,切除标本厚度小于HPV转阴组(均P <0.05);多因素L...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幼保健》2017,(14)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感染型别。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67例和宫颈癌患者394例进行HPV感染型别检测,并对不同级别的癌前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型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以单一HPV感染为主。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90.4%,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58、52、33、31和51;宫颈癌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97.5%,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18、52和58。不同级别的宫颈癌前病变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4,P=0.102),但随着级别升高,HPV16、18型感染也升高(χ~2=42.700,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9,P=0.012)结论江西地区中HPV16、58、52、33、31、51型别为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主导型别,HPV16、18、52、58型别为宫颈癌中主导型别,HPV16、18型感染提示宫颈癌变高风险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及多重感染与宫颈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阴道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浸润癌患者HPV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宫颈肿瘤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CINⅠ83.35%(15/18),CINⅡ90.63%(29/32),CINⅢ100.00%(17/17),浸润癌(鳞癌、腺癌)100.00%(23/23)。HPV单重感染在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癌中分别为77.78%(14/18)、70.37%(19/27)、94.12%(16/17)、77.27%(17/22);HPV二重感染在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癌中分别为5.56%(1/18)、29.63%(8/27)、0(0/17)、17.39%(4/23);三重HPV感染在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癌中分别为0、7.41%(2/27)、5.88%(1/17)、0,CINII及以上宫颈肿瘤级别中HPV感染的优势亚型依次递减为16、58、52、33、18,其中HPV16为宫颈鳞癌主导感染亚型,HPV18为宫颈腺癌主要感染亚型。结论:随着宫颈肿瘤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逐渐升高。高危单重感染及高危二重感染是宫颈肿瘤中的主要感染型。有效预防及控制HPV16、58、52、33、18感染,将大大降低许昌地区CINⅢ及浸润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来自中国(中组)、澳大利亚(澳组)的212例CIN和427名正常妇女,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并采集相应的子宫颈标本,PCR方法检测HPV DNA,用直接测序法及条型反向杂交法鉴定HPV型别。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PV感染及其他辅助因素对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中、澳对照组妇女的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1%和15%(P〉0.05)。常见型别为HPVl6、58、66、18、31、33、53和MM8等,10%为混合感染。澳组CIN患者的HPV感染检出率高于中组,分别为99%和85%(P〈0.001);HPVl6型最为常见。中、澳组HPV感染致CIN的OR值分别为43.3和541.6。HPVl6的致瘤危险性最强;中组HPV58和59型次之;澳组HPV31型次之,且该组中HPV混合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考虑了HPV感染之后,受教育程度(OR 3.88)、子宫颈癌家族史(OR 4.98)分别是中、澳两组妇女发生CIN的辅助危险因素。两组合并后,受教育程度(OR 4.02~5.15)和经常服用维生素(OR 0.40)是相关因素。结论HPV感染是中、澳两组妇女CIN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同HPV型别的危险性在两组妇女的子宫颈病变发生中存在一定差异,辅助危险因素也略有不同,提示在子宫颈病变防治中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浙江省瑞安市红十字医院妇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经阴道镜取组织活检确诊的CIN Ⅰ、CINⅡ、CINⅢ患者各200例,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PV DNA技术(HCⅡ)行高危型HPV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病例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达80.33%(482/600).与未感染者相比,感染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度均升高,其中HPV31亚型感染者发生CINⅡ的OR值为11.02,发生CINⅢ的OR值为69.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CIN Ⅰ相比,性伴侣≥2个(OR=1.76,95%CI:1.05~2.96)、感染HPV16(OR=2.70,95%CI:1.77~4.10)和感染HPV 18(OR=1.96,95%CI:1.06~3.63)感染是CINⅡ的独立危险因素;性伴侣≥2个(OR=3.91,95%CI:1.84~8.33)、未使用安全套(OR=1.82,95% CI:1.18~2.80)、感染HPV16 (OR =2.85,95% CI:1.85 ~4.41)、感染HPV18(OR =2.04,95% CI:1.10~3.79)和感染HPV31 (OR=4.17,95%CI:1.66~10.49)是CIN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PV16、HPV18、HPV58和HPV31可能是CIN的主要致病亚型,或可作为癌前病变筛查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研究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所感染HPV的基因型,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的致病力。方法:对225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HPV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根据病变级别分为CIN I、Ⅱ、Ⅲ3组。225例CIN患者均有细胞学检查结果,HPV检测采用亚能HPV基因分型检测系统进行23种HPV-DNA亚型分析。结果:HPV-16和58亚型感染位居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前两位,两者感染率占48·4%;本组CIN病例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30·2%)、58(18·2%)、33(8·6%)、18(7·1%)、56(4·9%)、31(4·4%)、11(3·2%)、35(2·2%)、45(1·6%)、6(1·6%)、52、59、68、43、39、66、73、83、42型;HPV-16(57·3%)、58(21·4%)、18(10·7%)、31(9·8%)、35(7·1%)、56(3·6%)亚型居CINⅢ组的前6位,说明这些亚型致病力强,更易导致宫颈的高级别病变;在CINI~Ⅲ级病变中HPV二重或三重感染分别占19·4%、27·9%和16·7%,提示HPV双重或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之间无正相关性。结论:本组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8、33、18、56、31,易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亚型是16、58、18、31、35、56,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病变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参与宫颈病变筛查的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妇女2258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杂交导流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感染检测,同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 258例中共检测感染HR-HPV患者446例,HR-HPV阳性率为19.75%;各种类型的HR-HPV感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PV16、31、52、58、18、53、59,其中重叠感染率为8.06%(182/2 258);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除了35~39岁),HR-HPV感染率也随之增大。经病理组织学检查2 258例中共有78例为宫颈病变,病变率为3.45%;其中子宫颈癌11例,CINⅢ20例,CINⅡ24例,CINⅠ23例。与正常妇女相比,宫颈病变患者HR-HPV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R-HPV的感染与妇女的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高的患者感染风险越大,同时子宫颈病变程度与HR-HPV的感染呈正相关,定期对妇女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是预防宫颈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