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6(IL-36)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哮喘儿童65名,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儿童30名,缓解期组儿童35名,健康儿童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36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EOS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17水平分别为(45.73±8.86)pg/ml和(21.06±5.51)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9±4.29)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2)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36水平分别为(53.76±10.60) pg/ml和(24.45±6.59)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4.86) 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36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哮喘患儿中,IL-17和IL-36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IL-17和IL-36水平分别与EOS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17和IL-36参与儿童哮喘发病过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激素治疗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Treg)、血清白介素-17 (IL-17)水平的影响,为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指标,外周血CD_4~+CD_(25)~+Treg、IL-17水平,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FEV1、PEF、外周血CD_4~+CD_(25)~+Treg均显著高于治疗前,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观察组FEV1、PEF、外周血CD_4~+CD_(25)~+Treg均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上调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降低IL-17水平。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13血浆浓度变化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13基因多态性(Arg130Gln)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IL-13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3基因多态性.结果①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IL-13(Arg130Gln)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3(Arg130Gln)突变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13基因多态性(Arg130Gln)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IL-13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3基因多态性。结果:①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IL-13(Arg130Gln)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3(Argl30Gln)突变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平衡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22例)、临床缓解期(20例)和对照组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儿童20例外周静脉血Th17/Treg细胞频数,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A、TGF-β、IL-10和IL-35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h17细胞百分率在急性发病时明显升高;在缓解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患儿,而Treg细胞的百分率在哮喘急性发病时明显下降;在缓解期开始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7/Treg明显失衡。哮喘患儿外周血清的细胞因子IL-17在急性发病时明显升高;在缓解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患儿,而IL-10和TGF-β在哮喘急性发病时明显下降;在缓解期开始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检验,Treg细胞百分率与TGF-β和IL-35表达水平正相关(r=0.686,r=0.714,P0.01),IL-17的表达和IL-35表达水平明显呈负相关(r=-0.574,P0.01)。结论 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是导致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12月重庆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哮喘患儿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200名健康儿童进行肺功能、外周血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检测,分析Th17细胞水平与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哮喘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分别为(68.3±5.9)%和(70.4±6.2)%,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87.9±6.1)%和(92.4±6.7)%(均P0.001);病例组哮喘患儿的外周血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2.48±0.87)%、(166.84±29.45)ng/L、(5.30±2.14)ng/L和(529.46±193.20)pg/m L,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0.26±0.12)%、(68.95±12.37)ng/L、(2.89±1.70)ng/L和(157.97±48.24)pg/m L,干扰素-γ水平为(35.16±5.04)ng/L,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51.49±7.02)ng/L(均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01)。结论 Th17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其作用可能与通过IL-17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外周血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46例SLE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分别为病例组(SLE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6、IL-10、IL-17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se chain reaction,q PCR)技术检测PBMCs中IL-6、IL-10、IL-17的m RNA表达水平,分析比较2组的蛋白和m 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SLE组IL-6、IL-10、IL-17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儿外周血中IL-6、IL-10、IL-17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SLE患儿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细胞因子和IgE水平对哮喘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为CAP组,13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为哮喘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CAP组与哮喘组MP抗体阳性率。依据哮喘组M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MP抗体阴性组(62例)与MP抗体阳性组(73例),比较各组血清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 (IL-13)、白细胞介素-4 (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分析哮喘组MP抗体阳性患儿细胞因子与IgE的关系。结果 CAP组MP抗体阳性率为27.50%(22/80),哮喘组MP抗体阳性率为51.85%(70/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血清IgE、TNF-α、IL-13、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哮喘患儿血清IFN-γ与IgE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0.55,P0.01),TNF-α、IL-13、IL-4与IgE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P0.01; r=0.57,P0.01; r=0.49,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发作过程中,MP既是感染原,又是变应原,且TNF-α、IL-13、IL-4及IFN-γ等相关细胞因子与IgE的关联性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sane》2014,(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选择KD患儿32例(KD组)及健康幼儿28例(对照组);抽取对照组幼儿和KD组患儿使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前及治疗后热退3天时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D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5、IL-17和IL-23水平均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4.35、-3.98和-4.11,P0.05);经治疗后,血清中IL-15、IL-17和IL-23水平均有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74、2.94和3.06,P0.05)。KD组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2.54,P0.05),经治疗后可基本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13,P0.05);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1.87,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t=2.71,P0.05)。结论 Treg细胞与Th17细胞之间的失衡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比例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CE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方法将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实验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处理豚鼠,在终末激发后(依据致敏结果以及取材时点的不同,将TCE实验组以及DNCB阳性对照组分为TCE致敏组24 h、TCE致敏组72 h、TCE未致敏组24 h和TCE未致敏组72 h;DNCB组24 h和DNCB组72 h)进行皮肤反应评分,并采取皮肤组织,制成蜡块,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IL-1、IL-6和IL-8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皮肤反应评分≥1判断为致敏阳性,TCE实验组致敏率为62.1%;TCE致敏组24 h和TCE致敏组72 h的IL-1水平要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CE致敏组24 h与TCE未致敏组24 h比较、TCE致敏组72 h与TCE未致敏组72 h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和IL-8水平在各个组别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2.
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某些白细胞介素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尘肺患者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9例尘肺患者(其中煤工尘肺40例、矽肺19例)灌洗液中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结果煤工尘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随期别增加而明显下降;矽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随期别增加而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与Ⅱ、Ⅲ期煤工尘肺相比,Ⅱ、Ⅲ期矽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2p70、IL-12p40和IL-10水平在各组中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单纯煤工尘肺比较,煤工尘肺并发肺气肿患者灌洗液IL-10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矽肺及其并发肺气肿患者灌洗液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改变。IL-12p70、IL-12p40和IL-10三者间呈正相关,与IL-18不相关。结论尘肺患者存在异常免疫应答。检测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IL-18和IL-10水平可能对鉴别尘肺期别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香烟对肺部炎性介质IL-1、IL-6、IL-8分泌的影响。方法 制备香炯烟雾提取物(CSE),用不同浓度的CSE(10%~100%)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IL-6、II-8的水平。用不同吸烟剂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天吸烟4、8、16支)制备动物吸烟模型,采...  相似文献   

14.
修玉芳  黄东林  王颖  肖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53-255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 h、分娩后24 h、48 h和72 h等5个时点的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均有升高(P<0.01),且多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魏思忱  孔郁  白文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5-209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认为细胞因子的失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介素.18(IL-18)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IL-1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及对照组的血清IL-6、IL-8的含量;应用碱性磷酸酶桥联法(APAAP)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IL-6、IL-8已升高,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01);轻型急性胰腺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D+4、CD+8均明显低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1),尤以发病第3~7天明显,但CD+3和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的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好转期IL-6、IL-8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加重或恶化者IL-6、IL-8持续上升;好转患者CD+4、CD+8恢复正常,恶化者保持下降.结论IL-6、IL-8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2/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的动态变化及其杏丁的干预效应。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分对照组、胰腺炎组、杏丁治疗组,每组32只。各时相点动物处死后,通过肠系膜上静脉取血用于血清IL-2和IL-10水平的测定,并计算IL-2/IL-10比值.同时取胰腺组织用于胰腺的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各时相病理改变明显加重。P组血清IL-2水平在制模后0.5、2、6、12h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0在6、12h时明显增高(P〈0.01)。P组IL-2/IL-10先升高,后逐渐减低,在3h起开始升高,6h达峰值,在12h接近c组水平俨〉0.05)。与P组比较T组各时相病理改变明显减轻,T组各时相血清IL-2在6、12、24h水平较P明显降低沪〈O.01),IL-10在12、24h时明显降低(P〈0.05)。T组与P组比较IL-2/IL-106h起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ANP时IL-2/IL-10比例失调,呈现由升高到相对平衡,再转为降低的过程。杏丁可下调IL-2/IL-10比值,其机理考虑为通过双向调节IL-2、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13、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明确诊断的UC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3和IL-8的水平。结果 UC组患者血清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的血清中,IL-8的浓度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IL-13的浓度水平相反。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L-8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IL-8和IL-13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两者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13与IL-8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UC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不同年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 2和IL 10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3例青年(18~35岁,青年组)、20例中老年(50~72岁,中老年组)CA患者的血清IL 2和IL 10水平,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2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均P<0.001),IL 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青年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中老年组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青年组CA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水平高于治疗前,IL 10水平低于治疗前(分别P<0.05,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中老年组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2及IL 10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明显障碍,中老年患者细胞免疫恢复能力不及青年患者明显,其愈后复发可能性高于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脓毒血症大鼠生存率及IL-6、IL-10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右美托嘧啶组,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右美托嘧啶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率和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与脓毒血症组相比,右美托嘧啶可明显提高脓毒血症大鼠生存率,降低血清IL-6,升高血清IL-10水平。结论右美托嘧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提高脓毒血症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