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月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386-2387
目的探讨对适龄儿童家长进行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将对儿童接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卫生院所辖范围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免疫接种知识干预,选取另外1个人口总数、经济条件等基本相似的卫生院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全年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接种延迟时间及接种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5.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接种延迟时间(3.19±1.26)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接种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可以加强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儿童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皋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如皋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干预效果。方法:于2008年(基线调查)-2011年,每年5月份在全市20个镇进行0-6岁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建卡率、接种率及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调查,同时开展免疫接种综合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建卡率分别为65.00%和98.96%,五苗覆盖率分别为61.90%和96.97%,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1.49%和4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本次综合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建卡率、接种率及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社区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寻求如何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新方法,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深圳市南山区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前后的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干预后外来流动儿童"六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六苗"全程基础免疫覆盖率均有大幅度提升(P<0.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流动儿童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提高(P<0.01),在流入地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儿童的比例明显增加(P<0.001);干预后家长对各项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的KAP均有明显变化(P<0.001),表现为认知提高,免疫接种意识增强,态度更加积极,接种疫苗的主动性、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结论社区干预是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的行之有效措施,需长期坚持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实施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干预措施效果,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干预前)和2011年(干预后)高县辖区内的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县对流动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基础免疫接种实施干预后,5苗接种率和全程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25%、97.81%、99.12%、98.25%、98.68%和97.81%,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实施干预后与干预前的2006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35.83、36.59、36.36、20.96、25.09和28.19,P〈0.01)。结论高县对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实施干预后,5苗接种率和全程合格接种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对社区儿童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儿童家属仅作日常常规教育,观察组则实施免疫接种知识干预,比较2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行为及态度的变化,比较干预后2组儿童接种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群流脑、OPV、DPT、MR、Hep B、JE 6种疫苗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8.3%、96.7%、96.7%、96.7%、98.3%、96.7%,儿童家属对接种地点、1岁以内幼儿接种6种以上疫苗、3种疫苗名称、6种疫苗名称、接种疫苗预防作用、3种疫苗预防作用、6种疫苗预防作用、3种疫苗接种次数等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8.3%、31.7%、33.3%、13.3%、90.0%、46.7%、16.7%、30.0%,主动接种率、通知后接种率、抽时间接种率、主动询问下次接种率、流入地接种率分别为83.3%、98.3%、98.3%、98.3%、9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对提升儿童家属对免疫接种认知水平有积极的价值,可提升社区儿童免疫接种率,控制易感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在我院分娩出生的113例农村儿童,其中,男性60例,女性53例。将113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52例,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接受我院实行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指导,与此同时,观察组儿童从胎儿5个月开始采用我院设计的科学训练方案,直到婴儿时期。两组儿童均在3岁年龄段测试神经心理的发育水平。对我院实行发展干预措施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两组儿童在3岁年龄段测试神经心理发育的过程中,观察组的儿童发育年龄和智能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开发其智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儿童发育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智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眉县健康教育干预5岁以下儿童腹泻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方法,陕西省眉县被确定为西北地区的试点。本文运用格林模式,采取健康教育、改水、改厕三位一体方法,通过2年的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实验乡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率较对照乡及干预前均有明显下降,儿童母亲防治儿童腹泻的知、信、行水平也显著提高(P<001),进一步证实综合干预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同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实施经验。  相似文献   

8.
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册、证和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使接种对象得到有效的免疫 ,缩短易感者暴露时间 ,以减少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是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于 1998年 11月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对儿童免疫接种的及时性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儿童免疫接种时间来自各接种的免疫接种册和儿童家长保管的儿童免疫接种证。1 2 方法 在辖区 10个镇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取 30个村 (或居委会 ) ,在抽取的村级单位中随机调查 7名 1997年 1月 1日~ 1997年 11月 2 6日出生的儿童 ,进行现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授课、亲子教育及网络干预方式对儿童家庭意外伤害的干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9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1747名参加干预活动,在干预后1周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安全知识中,家居用品安全检查最重要的五方面和抗生素治疗的病原类型,网络干预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15.37%和34.63%;药物的正确选择上,教师讲解组知晓率最高(12.63%)。在行为养成中,吃饭时的情况,亲子教育组(33.28%)和网络干预组(32.43%)的形成率高于教师讲解组(30.62%);吃东西征求意见和使用剪刀的类型,网络干预组形成率最高分别为34.29%和86.66%;是否到厨房玩耍,教师讲解组形成率最高(29.07%)。以上分别在不同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害预防健康教育中,网络干预对减少儿童意外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通过网络的特殊作用加强儿童伤害知识的传播,同时结合其他方式,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儿童形成安全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查达永  雷马香  闵闽  杨林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95-1796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预防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托幼机构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和家长进行预防儿童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期为一年,通过对干预前后进行伤害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干预前后儿童伤害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跌伤、道路交通伤、烧烫伤及异物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并推广改善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朝阳区2所幼儿园的451例儿童作为干预组,采用互动式课程系统进行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选取另外2所幼儿园的521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保健行为习惯的改善程度;并调查干预组幼儿园工作人员对互动式课程系统的使用意见。结果干预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P<0.001),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由81.79%提高到94.89%,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5.34,P<0.001)。结论组织-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和改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具有明显效果,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Orem自理理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ITP患儿3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及合理的自理计划,比较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3、2.364、2.320、2.157、2.253,均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10±3和15±4;HAMD:13±2和19±3),t值分别为2.324和2.205,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1.19%和70.4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ITP患儿,能够提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能够改善患儿的抑郁、焦虑状态,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临床中实习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评价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88名实习医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结果实习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在16.5%~100%,多数实习医务人员知道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亲脸、抚摸不会感染艾滋病以外,超过80%的实习医务人员认为亲吻、共同使用餐具以及使用公共马桶等日常生活行为有可能会感染到艾滋病病毒。结论部分的实习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教学宣传册以及大众媒体,这说明实习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不全面性,以及夸大其危险性的现象。由于艾滋病知识培训普及面小,培训内容有限,很少可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璐  聂绍发  王敏  许川  熊承良  魏晟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68-1569
目的探讨与评价在艺术类高校进行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艺术类院校1 293名学生进行3个月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提高,对于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其他作用及紧急避孕方法回答正确的分别有15,26,25人,正确率分别为1.5%,2.6%,2.5%;而干预前回答正确的分别为7,10,19人,正确率分别为0.6%,0.8%,1.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生殖健康态度各个指标均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半年内性行为发生率由8.7%降至5%,每次均采用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为的比例均升高。结论校园讲座结合网络途径的干预模式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措施干预对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 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分别对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给予社区综合措施干预的实验组和一般带养的对照组的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社会生活能力水平,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儿童干预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63%,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P〈0.0010);实验组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正常率76.58%好于对照组的61.25%(χ2=21.30,P〈0.001),结论:社区综合措施干预可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杭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口腔门诊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口腔保健综合健康教育将所有体检儿童分为未行口腔保健综合健康教育的对照组与行口腔保健综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比两组儿童健康教育前后刷牙行为、进甜食行为、不良口腔干预效果及龋齿、牙龈炎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较健康教育前相比每日刷牙≥2次比例升高,每日1次、很少或从不刷牙比例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3、6.23、6.11,均P<0.05),且观察组儿童行健康教育后,小儿每日刷牙≥2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7,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较健康教育前相比,经常主动进食甜食及偶尔主动进食甜食比例降低,从不主动进食甜食比例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9、5.12、5.82,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较对照组相比经常主动进食甜食及偶尔主动进食甜食比例均明显偏低(x2值分别为5.32、6.11,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较健康教育前相比睡前含奶嘴、舔唇、咬手指降低,无不良习惯比例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0、5.71、5.39、5.24,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较对照组相比睡前含奶嘴、舔唇、咬手指降低,无不良习惯比例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3、4.81、5.38、5.92,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牙龈炎及龋齿的发病率较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1、6.43,均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度,提升口腔教育行为,所采取的健康教育模式应以学校及家庭为单位,结合多种教育方法开展,以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浙江省玉环县两所人数和教育水平相当的幼儿园中的儿童共1506例作为研究对象。 A幼儿园为实验组,连续2年施行每年1次氯化泡沫治疗、发放宣传手册和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教育等干预措施,男童434人,女童389人;B幼儿园为对照组,未施行任何干预措施,男童354人,女童329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研究,得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龋齿患病率为35.50%,低于对照组的45.45%(χ2=5.71,P<0.05);对照组3岁、4岁及6岁的龋齿患病率分别为61.9%、55.9%和60.9%,实验组3岁、4岁及6岁的龋齿患病率分别为38.1%、44.1%、和39.1%,两组儿童各年龄段龋齿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53、3.345及5.651,均P<0.05)。结论实施安全教育的地区儿童的龋齿患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施行地区,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东营地区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6至12月在东营市鸿港医院口腔科检查的7至12岁儿童共310例,将其按照不同口腔保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牙龈出血发病率、龋齿发病率、饭后漱口率、正确刷牙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结果 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饭后漱口率及正确刷牙率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34,均P<0.05).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牙龈出血发病率、龋齿发病率及龋齿总数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8.37、6.87、8.29;t值分别为7.33、9.36,均P<0.05).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6.89、4.25、6.56,均P<0.05).结论 在儿童口腔保健过程中加用健康教育可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降低牙龈出血发病率,促进健康口腔行为,改善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广茹  陈晓艳  刘烨  柴囡 《职业与健康》2013,(19):2558-2560
目的探讨唐山市路北区社区内儿童家长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8月份路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241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在接种日进行常规教育,干预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儿童1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结果干预组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接种疫苗的禁忌证、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9%、63.64%、64.46%、71.90%、77.69%,均高于对照组的39.17%、42.50%、29.17%、35.83%、32.50%,均P〈0.01。对社区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率为98.35%,高于对照组的90.83%(X2=6.67,P〈0.01);儿童I类疫苗合格接种率95.86%-99.17%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5.04%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除卡介苗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儿童I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适合社区的唐氏综合征(DS)产前干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在现有妇幼保健全覆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目标人群的需求,采用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社区作为干预组,另3个社区作为对照组,按孕产期保健规范工作.结果 通过1年“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社区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干预组对唐氏综合征一般知晓率为88.35%,对照组为79.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74,P<0.01),干预组4个单项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35.32、16.22、9.32、23.92,均P<0.05);干预组89.25%的孕妇愿意在孕期进行唐氏产前筛查,对照组为80.58%,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λx2=16.78,P<0.01);干预组对象实际产前筛查率为64.14%,对照组为56.83%,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7.5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干预对孕妇关于疾病的正确认知(OR=1.86)、接受产前筛查的态度(OR =2.12)、实际接受产前筛查的行为(OR=1.30)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理论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区域内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服务利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