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是否随病程进展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11年299例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就诊的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包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依据发病特点将DMD患儿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5岁组、5~<10岁组、≥10岁组。所有数据资料经方差齐性及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取对数后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DMD患儿各年龄组心肌酶谱均显著升高,且<5岁组、5~<10岁组心肌酶谱升高最明显,≥10岁组心肌酶谱显著低于<5岁组、5~<10岁组。结论 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10岁升高最明显,之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肌纤维坏死速率和病程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血清心肌酶谱改变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与心肌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 82例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 79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酶谱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 86例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与非病毒性心肌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纯心肌酶谱变化不能作为心肌炎的唯一诊断依据 ,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心肌酶谱改变。诊断心肌炎时应结合病史、体征等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病毒性脑炎 (病脑 )并心肌炎或心肌损害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 0例病脑患儿 (意识障碍组 12例 ,无意识障碍组 2 8例 ;惊厥组18例 ,无惊厥组 2 2例 )及 4 0例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水平。结果 病脑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同时有意识障碍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 (P <0 .0 5 ) ,有惊厥组血清心肌酶谱和CTnI阳性率高于无惊厥组 (P均 <0 .0 5 )。结论 CTnI对病脑并心肌损害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是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87例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87例肺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期门诊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患儿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K-M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婴儿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增高显著,年龄越小心肌酶谱水平越高,心肌损害越明显,对小婴儿肺炎患儿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 AST、LDH、CK、CK-MB)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RP升高45例(56.25%),对照组则为2例(4%),观察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31.55, P<0.01)。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59例(73.75%),其中 AST 异常51.6%、CK 40.1%、CK-MB 21.4%、LDH 72.2%;对照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6例(12%),其中AST异常16%、CK 10%、CK-MB 4%和LDH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和hs-CRP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有效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并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CTnl)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 SE患儿和对照组各20例,均于晨起空腹抽静脉血3.5 ml,测心肌酶谱、CTnl,专业人员检测ECG。结果 SE组乳酸脱氢酶(LDH)589.6±385.4 U/L,对照组为256.4±63.5 U/L;肌酸激酶SE组为612.3±65.6U/L,对照组为274.1±47.2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E组为82.5±17.3U/L,对照组为32.4±13.9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E组为196.9±93.8 U/L,对照组为48.6±21.4 U/L,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CTnl在SE组13例阳性,对照组仅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SE组ECG异常16例,对照组为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SE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提示治疗时应动态观察心功能变化,注意保护心脏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儿早期血清心肌酶变化,探讨其与ACMP时意识状况间的关系。方法ACMP患儿54例和非ACMP感染性疾病对照组60例,均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心肌酶谱。根据ACMP患儿意识状况分为清醒组12例、昏睡组27例、昏迷组15例,比较各组血清心肌酶值变化。结果对照组与ACMP组血清心肌酶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意识状况ACMP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显著(P<0.05);意识障碍越重,血清心肌酶值越高,昏迷患儿改变明显(P<0.01);清醒患儿心肌酶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测定ACMP患儿血清心肌酶对判断心肌、神经系统受损程度、预后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新生儿窒息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二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1,6-二磷酸果糖0.10~0.25g/(kg.次),2次/d,快速静脉滴注(10min内滴完),疗程7~10d,入院12h内及治疗后查血清心肌酶谱。结果治疗与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麻疹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疫苗接种对麻疹患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71例住院麻疹患儿按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分为有疫苗接种史组23例(有接种组)和无疫苗接种史组48例(无接种组),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1(LDH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同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接种组与有接种组比较,CK-MB、LDH1及α-HBD明显升高(Pa〈0.05),并肺炎增多(P〈0.05),平均住院天数增加(P〈0.01)。二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MB、LDH、LDH1及α-HBD均明显升高(Pa〈0.01)。结论麻疹患儿急性期存在心肌酶谱升高,接种麻疹疫苗对急性期麻疹患儿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可减少合并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对本科1999年1月至4月收治的20例EHF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例EHF患儿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岁至14岁。均符合EHF防治方案(中华内科杂志1987年)的诊断标准。分别于入院后3日内(即发热期)行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方法:取静脉血2ml,取其血清,采用酶动力学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危重患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探讨危重患儿高血糖发生相关机制.方法 检测2007年1至12月我院PICU收治的51例危重患儿入院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并与15例健康体检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各种基础疾病下的危重患儿入院24 h内血糖均值均高于正常范围,以感染性休克组为最高[(11.35±6.21)mmol/L];患儿入院5 d内每日血糖均值波动情况以入院当天为最高,其后持续高于正常.(2)人院24 h内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儿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7.65±16.85)mU/L、(13.45±7.33)mU/L、(16.24±12.41)mU/L,均高于对照组[(8.70±6.57)mU/L],而先天性心脏病组[(6.75±3.22)mU/L]略低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0.356,P=0.127);入院当天和第3天、第5天患儿血胰岛素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70±6.57)mU/L];根据血糖水平,将患儿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两组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44±3.38)mU/L、(14.22±12.29)mU/L,高血糖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患儿危重评分(PIM Ⅱ)均值为12.69±16.82,共死亡8例,病死率为15.6%;死亡患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儿(P<0.05).(4)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危重症评分和血胰岛素水平无线性相关性;血糖和危重症评分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危重症患儿常出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也是判断预后的间接指标;高血糖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至于其确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例心肌酶谱异常的HFMD患儿随机分为左卡尼汀治疗组(左卡组)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果糖组),每组30例,在抗病毒、退热等基础上分别给予左卡尼汀或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并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HFMD患儿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细胞凋亡因子sFas和sFasL的变化。结果两组HFMD患儿治疗有效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果糖组1例进展为危重型。治疗前,左卡组和果糖组心肌酶谱、MDA、sFas、sFas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OD低于对照组(P0.05),但HFMD的两组间心肌酶谱、MDA、SOD、sFas、sFas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卡组和果糖组的心肌酶谱以及MDA、sFas、sFasL浓度均下降(P0.05),SOD水平增高(P0.05);治疗后除果糖组的CK高于对照组和左卡组,其余心肌酶指标及MDA、sFas、sFasl在两组间及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与AST、LDH、CK、CK-MB呈负相关(r分别为-0.437、-0.364、-0.397、-0.519,P0.05),MDA水平与LDH、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2、0.411,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所致HFMD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DKA组22例;血糖控制一般组18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9%;血糖控制较差组(HbAlc≥9%)22例;健康对照组36例.检测其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常规检测空腹血糖、血气、血清离子(K+,Na+,Cl-,P)、肾功能、尿常规、HbAlc.结果 DKA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血糖控制一般组(P<0.01),但与血糖控制较差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糖尿病患儿血清NO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糖控制较差组NO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一般组(P<0.01);3组糖尿病患儿血清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4组间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儿血清MDA水平与HbAlc呈极显著正相关(r=0.375,P<0.01),NO与HbAlc呈显著正相关(r=0.250,P<0.05),DKA患儿血清SOD水平与HbAlc呈显著负相关(r=-0.507,P<0.05),其他氧化应激指标与代谢参数问无相关性.结论 DKA患儿氧化应激产物显著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这些改变主要应归因于慢性高血糖而不是急性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的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SV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出院4个月后采用Liverpool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2组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5%(19/54例)的SVE患儿死亡或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住院期间死亡7例(13%),随访中死亡3例(6%),留有严重后遗症9例(17%)、中度后遗症7例(13%)、轻微后遗症5例(9%).导致SVE患儿预后不良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脑电图中度异常、惊厥持续状态、发热病程长、头颅MRI累及病灶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及合并应激性高血糖(Pa<0.05),而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偏瘫、意识障碍、合并多脏器损伤、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与SVE预后不良无关.结论 SVE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质量.伴有惊厥持续状态、应激性高血糖、发热时间长、脑电图中度异常及累及病灶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等是影响儿童SVE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缺氧及心功能的关系,为心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115例先心病患儿心肌酶谱和58例先心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115例中A、D、E组心肌酶谱改变以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增高明显,在各组心肌酶谱结果比较及与正常值比较中,两组有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CK-MB/CK>0.05。先心病患儿58例中A、D、E组cTnI检出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且A、D、E组中cTnI与LDH、LDH1、CK、α-HBDH阳性率比较,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CK-MB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DH、LDH1、CK-MB、CK-MB/CK、α-HBDH、cTnI是判断先心病患儿心肌损害重要指标;CK-MB与cTnI是诊断心肌损害的血清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柔红霉素(DNR)化疗后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心脏功能指标改变,以探讨BNP水平变化早期评价DNR对心脏功能影响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应用DNR 长春新碱 左旋门冬酰胺酶 泼尼松(DVLP)方案诱导化疗31例,应用DNR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浆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常规检测化疗前后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LDH1、CK-MB)。结果ALL患儿应用DNR化疗后血浆BNP水平从(3.97±2.41)ng/L升高至(18.25±7.63)ng/L(P<0.01)。LVEDD也从(50.1±1.9)mm增加至(53.9±2.3)mm(P<0.05)。BNP水平升高和LVEDD增加呈正相关(r=0.61 P=0.005)。而ECG、心肌酶谱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早期监测DNR对ALL患儿心脏功能影响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12月收治入院的182例IM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及对照组(n=91)。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肝大消失、脾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4+/CD8+、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改善IM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进而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12月收治入院的182例IM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及对照组(n=91)。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肝大消失、脾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4+/CD8+、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改善IM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进而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