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会阴切开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住院单胎头位初产妇22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18例实施限制会阴切开(会阴保护法)进行接生,对照组107例采取常规会阴侧切术助产分娩方式接生,比较两组会阴伤口、产后疼痛情况及产妇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73.7%;其产后并发会阴水肿、产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娩方式及其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限制会阴切开可有效增加会阴完整率,减少产后并发会阴水肿及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头位自然分娩过程中限制会阴切开和非限制会阴切开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67例孕妇,将所有非限制会阴切开的孕妇分为对照组,限制会阴切开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4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2例新生儿发生窒息状况,占比例的6.4%;观察组有3例新生儿发生窒息状况,占比例的8.3%,两组比较P>0.05,比较无差异。对照组患者产后48h会阴重度疼痛的26例,中度疼痛的5例;观察组患者轻度疼痛者30例,中度疼痛者6例,无重度疼痛者,P<0.05。结论:限制会阴切开能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陶纯 《中国校医》2022,36(2):113-115
目的 观察会阴评估量表在分娩中产妇会阴切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9月于我院自然分娩产妇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助产士判断,观察组使用会阴评估量表判断.对比两组会阴损伤情况、会阴疼痛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会阴损伤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会阴切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会阴切开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62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行会阴切开分为会阴切开组和对照组。调查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产科资料及助产士工作年限等有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阴道分娩产妇会阴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28例产妇中行会阴切开207例,占32.96%,纳入会阴切开组;未行会阴切开421例,占67.04%,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年龄、瘢痕子宫、硬膜外镇痛、使用催产素、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及助产士工作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551,95%CI=1.187~5.482)、瘢痕子宫(OR=3.103,95%CI=2.432~3.958)、使用催产素(OR=3.291,95%CI=1.494~7.250)、第二产程时间>120 min(OR=4.378,95%CI=2.047~9.365)及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OR=...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阴道分娩非会阴侧切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会阴水肿、疼痛、愈合、感染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性生活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量(343.94±69.55)m L少于观察组(404.75±89.87)m L(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会阴裂伤多为I度裂伤(159/200),观察组产妇伤口疼痛分级(≥2级8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17例),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水肿情况相当,且均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但观察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结论经阴道非会阴侧切的分娩结局优于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者,低危孕妇不建议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6.
雷春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47-1048
目的:了解会阴自然裂伤与会阴切开经阴道分娩产妇两种伤口的肿痛愈合情况。方法:选择300例会阴自然裂伤产妇为观察组,300例会阴切开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伤口肿痛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产后1~3天会阴肿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轻微,伤口Ⅰ期愈合率为98.00%,而对照组Ⅰ期愈合率为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分娩要正确评估会阴条件,限制会阴切开,尽可能保护会阴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会阴侧切与否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000例低危初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31岁,孕龄为37~41^+6孕周。按照经阴道分娩时是否行会阴侧切,将其分为会阴侧切组(n=500)和会阴保护组(n=500)。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多于会阴保护组[(366.73±44.43)mL vs.(287.33±19.08)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01)。两组第二产程时间、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3,P=0.083;χ2=3.824,P=0.373;t=0.330,P=0.751;t=1.580,P=0.157;χ2=0.028,P=0.799;χ2=2.318,P=0.453)。结论经阴道分娩中会阴侧切者的分娩结局不优于未侧切者,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不提倡常规会阴侧切。  相似文献   

8.
自然分娩会阴切开术切口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自娟 《现代医院》2009,9(2):102-103
目的了解自然分娩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方法,比较切口感染者与对照组之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各支出情况。结果切口感染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平均多4.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多896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增加的是药费、床位费及治疗费用。结论会阴切开术后合并切口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增加了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及痛苦,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9.
10.
对分娩妇女常采用会阴侧斜切开,以防止分娩阻滞,及分娩引起的严重会阴撕裂。本院采用阴道粘膜连续缝合,会阴内侧缘直褥式缝合1针及会阴皮内缝合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 观察组153例,平均年龄25.4(21~36)岁,其中初产妇89例,经产妇64例;对照组153例,平均年龄23.5(20~34)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初产妇分娩时行会阴侧切和自然裂伤与盆底功能近期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确定为阴道生产的初产妇150例,分为会阴侧切组(85例)、自然裂伤组(35例)、自然顺产分娩组(30例),分别对3组同期同时在产后42天后,通过问卷调查、详细的身体检查、盆底相关肌肉检查,评估其盆底功能变化以及分别于自然顺产组相比的OR值.结果 分娩时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1.085,均P>0.05);会阴伤口疼痛、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5.929、27.525,均P<0.05).盆底肌力分级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9,P<0.05),肌电位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6.689,P<0.05).盆底肌力分级会阴侧切组与自然顺产组相比OR=1.450,自然裂伤组与自然顺产组相比OR=1.023,盆底功能与会阴侧切、自然裂伤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1.123和1.458,均P<0.05.结论 分娩时会阴侧切、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大于自然顺产,但是会阴侧切的影响重于自然裂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方式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间34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方式助产,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助产方式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会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3.100、11.442,均P<0.01),而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553,均P<0.01),两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01,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128、23.272、39.637,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0.000,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可较好的保护会阴,降低会阴侧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的原因,探讨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00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预防措施。结果:在100例巨大胎儿中,母亲有糖代谢异常者9例,占9%;过期妊娠56例,占56%;有遗传因素者5例,占5%;孕前肥胖48例,占48%;孕期体重增加过多73例,占73%;正常分娩22例,占22%。巨大胎儿可以通过尽早诊治孕妇的轻型或隐性糖尿病、提倡科学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加强孕妇监测等措施进行预防。结论:孕期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巨大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4.
215例巨大儿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相关孕期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15例巨大儿(观察组)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215例非巨大儿(对照组)在产检次数、胎儿性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方面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规范产检率(χ2=18.87,P<0.05)、胎儿性别(χ2=18.12,P<0.01)、剖宫产率(χ2=7.8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进行规范产检,产时及早适当干预,对改善妊娠母儿结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状况,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因素,为控制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实业街院区房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 200例,统计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相关因素.结果 9 200例产妇会阴侧切率为31.40% (2 889/9 200),会阴正中切率为5.00% (460/9 200),会阴裂伤为52.95% (4 871/9 200),裂伤中以Ⅰ度为主,占46.50%,其次为Ⅱ度裂伤,占6.45%,未发生会阴Ⅲ度及Ⅳ度裂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9、胎儿宫内窘迫与会阴侧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28、0.637、0.612、0.827、0.704、0.742、0.704,均P<0.05),而初产妇与会阴侧切无显著相关性(r=0.217,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g、胎儿宫内窘迫均是会阴侧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2、1.913、1.774、1.973、1.883、1.880、1.958,均P<0.05).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产妇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科应综合考虑,以控制会阴侧切,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方案对产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房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自然分娩的1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97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孕妇接受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方案,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会阴保护接生技术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会阴无裂伤、Ⅰ度裂伤、Ⅱ度裂伤发生率分别为10.31%、64.95%、14.43%,对照组分别为3.09%、36.08%、25.77%,研究组会阴无裂伤、Ⅰ度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3.927、8.751,均P<0.05),会阴侧切率、Ⅱ度裂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6.990、3.883,均P<0.05),两组均无Ⅲ度裂伤发生.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974,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72,P>0.05),粪便污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x2=2.539,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923、0.675,均P>0.05),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3.08,P>0.05).研究组产妇满意度为95.88%,对照组为81.4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10.049,P<0.05).结论 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联合控制胎头娩出方案对于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检查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禹州市人民医院146例巨大儿和292例正常足月儿的产前超声检测参数:胎儿腹围(Ac)、股骨长径(FL)、双顶径(BPD)、头围(HC),Logistic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方程.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评价预测效能。结果①巨大儿组AC(36.65±1.36)cm和FL(78.76±2.79)mm大于非巨大儿组AC(34.66±1.33)cm和FL(74.52±3.08)1T11TI,P。0.000。②AC(OR=3.454)和FL(OR=1.7381均入选以巨大儿为结果变量的回归方程,巨大儿预测方程:P=1/[1+EXP(87.331-1.239AC-0.553FL)]。⑧万程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919-0.962)大于AC0.845(95%CI:0.807~0.883)和FL0.837(95%CI:0.797~0.877)的预测面积.P=O.000,方程、Ac和FL诊断巨大儿的敏感性分别是0.842、0.712和0.753,特异性分别是0.904、f).853和0.812,一致率分别是0.884、0.806和0.792。结论超声测量的胎儿Ac和FL是预测巨大儿的显著参数,将这两个指标综合考虑可槎高巨大胎儿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莫秀兰  华少萍  陈蔚  凌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56-4558
目的:通过对本院259例巨大儿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的分析,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原因、诊断、分娩方式,提高对巨大儿的风险意识,努力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995~2005年于本院分娩的7179例新生儿中巨大儿出生情况资料。结果:11年中出生巨大儿259例,发生率3.61%,其中特大儿25例,占巨大儿的9.65%;男性187例,占72.2%,女性72例,占27.8%,两者比较,P<0.01;11年中巨大儿出生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均P>0.05),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报道,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剖宫产率为47.10%。结论:海南地区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巨大儿发生与孕母身高、活动、过期妊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巨大胎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的状况和特点.方法 于2008年8-11月调查安徽省合肥市2~4岁巨大胎儿211名,并选择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为对照1:1匹配,测量儿童身长/身高、体重等体格生长指标.结果 巨大胎儿2~4岁儿童在身高/身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水平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且评价的等级也较高,其中年龄别身长/高、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别体重评价为上等的分别为23.2%、18.0%和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8.1%和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巨大胎儿男童较女童在体格生长指标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更明显.结论 巨大胎儿2~4岁体格发育水平总体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但存在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