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小板减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SLE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血小板≤(20~30)×109/L且伴有出血表现的患者,采用泼尼松≥1mg·kg-1·d-1合并长春新碱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短期治疗,待血小板≥(40~50)×109/L且无明显出血表现时改为低剂量泼尼松(≤0.25mg·kg-1·d-1)治疗并长期随访,效果显著,而且感染等不良反应少见。为评价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对这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采用中剂量泼尼松(≥0.5mg·kg-1·d-1)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和BP180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BP180NC16a-ELISA分别测定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病情缓解、糖皮质激素开始减量时和糖皮质激素减量至相当于泼尼松0.5 mg·kg-1·d-1时,体内BP180抗体滴度,观察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在治疗前,19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BP180 ELISA平均A值为0.520(0.832~0.372);在病情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准备减量时,其BP180 ELISA平均A值为0.405(O.723~0.204);在病情缓解、糖皮质激素减至相当于泼尼松0.5 mg·kg-1·d-1时,其BP180 ELISA平均A值为0.215(0.412~0.093).结论 BP180抗体的滴度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是一种评估疾病病情的有用手段,也可对治疗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D-半乳糖诱导大鼠皮肤衰老的形态学与生化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D-半乳糖诱导皮肤衰老大鼠的皮肤形态学改变及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变化。方法 26只SD雌雄大鼠随机分为2组:D-半乳糖组每天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120mg·kg-1·d-1,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喂养100d后处死大鼠,观察血液和皮肤中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弹力纤维的面积。结果 D-半乳糖组大鼠表皮变薄,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减少,排列疏松,呈现与人类皮肤衰老相似的表现。D-半乳糖组大鼠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结论 D-半乳糖120mg·kg-·1d-1皮下注射100d可导致大鼠皮肤衰老样改变。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XSB狼疮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用小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集供者C57BL/6的正常造血干细胞,输入经用环磷酰胺(CTX)、马利兰预处理的BXSB狼疮鼠体内,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动态观察移植后BXSB狼疮鼠的造血和免疫重建,尿蛋白试剂、ELISA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后的BXSB鼠尿蛋白、抗双链DNA抗体、肾病理改变和观察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死亡率,并用微卫星PCR法检测移植后BXSB狼疮鼠的植活情况。结果 移植后60dDNA指纹图分析BXSB狼疮鼠转为供者的DNA指纹图,移植后白细胞下降至最低值是(0.2±0.1)×109/L,白细胞从最低值上升至1.0×109/L的时间是移植后(47.5±12.8)d,移植后第8周CD3-CD5+和CD3+CD5+尚未恢复,移植后40d95.5%BXSB狼疮鼠尿蛋白减少,90.9%肾荧光减少,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4.5%抗双链DNA抗体转阴,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移植相关的出血、体重减轻、肺部感染及死亡率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Allo-HSCT是一种有效的较彻底的治疗重型SLE的方法,其在降低BXSB狼疮鼠尿蛋白,使抗双链DNA抗体转阴及改善肾病理改变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但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有一定的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大剂量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超敏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疱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重症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球蛋白0.4g·kg-1·d-1静脉滴注,每个疗程时间均为连续5d,治疗25例重症皮肤病.结果 大剂量IVIg对这25例重症皮肤病疗效各有差异,其中21例重症患者疗效较好,尤其是急性发病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药物超敏综合征效果最好;1例成人皮肌炎患者和2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未得到缓解,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死亡;仅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血压升高等.结论 大剂量IVIg是治疗某些重症免疫性皮肤病的有效手段,对于缩短病程、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预防感染等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SLE患者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身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16例接受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LE患者列入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个月血清中自身抗体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后,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的滴度均较移植前下降。其中移植后3,6,12个月的血清中ANA、抗RNP抗体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移植前。结论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减少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有效治疗SLE。  相似文献   

7.
青蒿琥酯对Ⅰ~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过敏反应的作用 方法 分别建立Ⅰ、Ⅲ、Ⅳ型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腹腔注射青蒿琥酯100~125mg·kg-1·d-1, 连续6天, 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 设立体外溶血反应体系, 加入一定浓度的青蒿琥酯, 测定其抑制作用 结果 青蒿琥酯15mg·kg-1·d-1腹腔注射、抑制Wistar大鼠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0.01)及Arthus反应(P<0.05), 100mg·kg-1·d-1腹腔注射, 减轻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中足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 试管内浓度3.10×10-5mol/L时抑制体外溶血(P<0.05) 结论 青蒿琥酯明显抑制Ⅰ~Ⅳ型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生殖器疱疹病毒(HSV)患者病毒DNA进行定量测定.方法 以标准的HSV质粒作为标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HSVDNA.结果 10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中93例HSV测定阳性,7例阴性.在93例阳性者中有58例为HSV-2(占62.4%),35例为HSV-1(占37.6%).93例阳性者定量测定结果,250μL标本混悬液中DNA质粒数为115~1.1×105个,平均7.1×104个;58例HSV-2阳性者,250μL标本悬液DNA质粒数为136~1.1×105个,平均7.6×104个;35例HSV-1阳性者DNA质粒数为115~9.4×104个,平均6.3×104个.分别随机取HSV-2和HSV-1阳性患者各8例已淬取和纯化的DNA混悬液10μL,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SV-2患者最高为2.7×104个DNA质粒数,最低35个,平均1.8×104个.HSV-1最高2.5×104个,最低29个,平均1.6×104个.结论 所用几种检测法中ELISA定量总阳性率为93%,与DNA印迹法阳性率相同.诊断PCR阳性率为91%,HSV分型PCR阳性率为88%.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联合非清髓性化疗结合CD34+细胞分选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SLE的疗效。方法 难治性SLE 3例,均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性肾炎Ⅳ型,狼疮处于活动期,病情进展,常规治疗无效;应用以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免疫吸附剂的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一个疗程共6次,每次吸附血浆3 L;随后采用异环磷酰胺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Baxter 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获取单一核细胞,通过CD34+细胞分选仪分别得到2.6 × 106/kg、2.1 × 106/kg、2.4 × 106/kg CD34+细胞,采集物中分别含3 × 105/kg、2.1 × 105/kg、2.0 × 105/kg CD3+细胞,预处理为回输前6 d,每日应用氟达拉滨50 mg/d 共5 d,回输前3 d始每日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90 mg/kg共5 d。 结果 ①3例患者吸附后血浆中抗dsDNA、ANA抗体、IgG均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上升。②3例患者均于移植后2 ~ 3 d获得造血重建。③移植后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SLEDAI评分均 < 3分。④移植后6个月,患者血浆中抗dsDNA、ANA抗体均转阴性,补体C3升至正常,尿蛋白转阴性,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移植治疗难治性SLE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GPA)的突变频率.方法 分离、固定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GPA突变频率分析.结果 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GPA突变频率:NN突变频率为(21.23±13.97)×10-6,NO突变频率为(33.13±25.72)×10-6,MM突变频率为(110.90±63.58)×10-6,MO突变频率为(20.35±21.26)×10-6,GPA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肿瘤组:NN突变频率为(31.50±16.13)×10-6,NO突变频率为(54.50±38.13)×10-6,MM突变频率为(159.33±66.22)×10-6,MO突变频率为(45.16±12.69)×10-6,GPA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1).结论 砷中毒可导致人类外周血红细胞GPA的突变.提示GPA的突变频率值可作为一项检测有否砷中毒及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SLE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1例住院的SLE患者进行APBSCT治疗。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4 g/m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4~5天。预处理方案为CTX 50 mg/(kg.d),4天;抗胸腺球蛋白(ATG)15~25 mg/(kg.d),3天。预处理结束后回输采集到的CD34+造血干细胞。采用WHOQOL-BREF中文版,观察并评价移植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1例患者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移植相关的死亡率为0%。WHOQOL-BREF表的五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总体感觉等在移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良好的疗效,患者在移植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9例活动期SLE患者和7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P<0.05).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A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与HLA-A等位基因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的方法,对106例SLE患者和122例健康人进行HLA-A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 共发现19种等位基因,SLE患者中检出18种,对照组中检出15种。其中A*11等位基因与SLE呈强正相关(RR=2.4380,EF=0.1502,χ2=12.2440,P=0.0005,Pc=0.0095);A*01和A*24等位基因尽管P值均<0.05(分别为0.0498和0.0124),但Pc值都>0.05(分别为0.9462和0.2356)。结论 A*11可能是云南汉族SLE的易感等位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方法 心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B7-H1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结果 活动期SLE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B7-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7-H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1=0.42,P1<0.05;r2=0.52,P2<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t=3.20,P<0.01).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B7-H1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00、6.75和4.33,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表达增加,且与SLEDAI成正相关,B7-H1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3例SLE患者和16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SLE患者ICOS表达水平与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人对照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均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01、r=0.56,P=0.03)。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