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特点及中医症状特征,为诊断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65例符合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诊断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及中医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的眩晕均有在起床、躺下和辗转时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眩晕临床特点,且45例(69%)有颈项部不适感,体查中32例(49%)有颈后关节突或横突两侧不对称的特征但无眼震体征,有39例(60%)在放射学X线中有寰枢侧间距或寰枢关节不对称现象,34例(52%)颈2棘突有偏歪现象。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诊断应以在起床或躺下或辗转时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眩晕特征且无眼震体征为标准,同时有一项寰枢关节不对称的体查或放射学表现即可确诊。中医认为此类眩晕与风、痰、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寰枢椎失稳型眩晕诊断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6例及西药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针刺双风池、百会、印堂、双眩晕区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4.5%。两组有效率比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寰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眩晕症状属于颈性眩晕,后者在颈椎病中较为常见。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以经常低头工作的多发。该病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机制是,寰枢关节脱位后,由于异位引起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眩晕。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呈多元化,治疗效果有所不同[1-3]。本文采用温针灸结合正骨疗法,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寰枢关节半脱位型眩晕患者,入选标准如下:1)触诊  相似文献   

4.
正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是指因寰椎后弓与枢椎齿突的距离变窄,造成寰枢关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眩晕,属于颈性眩晕。笔者在临床中用动留针术治愈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1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周某,女,65岁,2015年11月9日入院。4年前伏案工作后出现颈项部强痛不适,当时未予以重视,症状反复发作,后多次在我院住院行针灸、输液(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寰枢关节紊乱是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如关节松动与位移,并伴有相应症状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人[1].眩晕、头痛等症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寰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常因忽视对颈椎的检查而误诊.近2年来笔者运用正脊手法配合针刀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0例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椎牵引、刮痧和手法复位。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结论:三联疗法能纠正寰枢关节紊乱,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软组织内压,舒张椎动脉,改善脑部血供,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颈性眩晕中以寰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较多见,占颈性眩晕的30%左右。该病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导致的颈椎病性眩晕,多见于中年人,临床发现寰枢关节错位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寰枢关节错位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寰枢关节错位的传统整复手法由于技术难度大,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以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是指成人非外伤原因导致以寰枢关节为中心的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变等刺激神经、血管所产生的以眩晕、头痛、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疾病。在临床上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是导致颈性眩晕的常见原因。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运用手法为主治疗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患者5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诊断应以发作时临床特征和寰枢关节不对称体征和影像学特征为依据并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电针治疗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颈性眩晕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优于对照组的50.0%、8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寰枢关节错位伴颈性头晕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经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头晕发作次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8.70%,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缓解头晕的发作次数和频率,有效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13.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眩晕症38例,疗效肯定,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共观察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76例患者,均符合寰枢关节紊乱所致眩晕症的相关诊断~([1]),其中男33例,女43例;年龄18~60岁;病程3天~11年不等;其中位置性眩晕76例,转颈受限45例,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移76例,后枕部肌紧张或压痛或按压舒服感51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组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章科烽 《中医研究》2023,(11):30-32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对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数字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床旁牵引干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定点旋转、悬颅垫枕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干预,1次/d。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7 d,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眩晕、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8.00%(39/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眩晕和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骨手法治疗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寰枢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韧带断裂处呈中等T1长T2信号。在横断位和矢状位,斜冠状位和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寰枢关节的各条韧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与手法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疗程和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该病的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寰枢关节扭伤和劳损足除外了寰枢关节部骨折、脱位、半脱位、畸形的关节损伤[1],寰枢关节错缝或并发滑膜嵌顿、关节囊和韧带充血水肿压迫高颈髓或椎动脉,是本病的基本病理表现[2,3].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高颈髓轻度受压等神经症状,而不同于其它关节扭伤或劳损,亦容易被误诊为神经内科疾病.我们以按摩外劳宫穴和肩背部(第1至第7胸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解除寰枢关节囊或韧带的痉挛、颈椎拔伸理筋整复的方法治疗寰枢关节扭伤和劳损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与病因关系。[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X线、CT、MRI/MR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椎动脉供血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0例X线检查提示:颈性眩晕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81例,占90.0%;钩椎关节增生67例,占74.4%;寰枢间隙不对称(差值1 mm)77例,占85.6%;颈椎失稳59例,占65.6%;对其中46例X线片示寰枢间隙左右不等者作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寰椎的侧移和旋转者41例,占89.1%(41/46)。84例MRI检查提示:明显的椎动脉孔左右不等、边缘欠整者61例,占72.6%(61/84)。[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因多与寰枢椎侧移及颈椎失稳有关,其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扭曲、牵拉引起椎动脉迂曲或受压,或颈椎失稳刺激椎动脉及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反应性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  相似文献   

20.
寰枢关节整复术是中医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有效手段,在治疗颈部疼痛、颈性眩晕、偏头痛等由寰枢关节紊乱引发的疾病时已被广大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采纳。本文从神经性耳鸣、三叉神经痛、抽动秽语综合征、过敏性鼻炎4例看似与寰枢关节紊乱无关的病例选用寰枢关节整复术进行治疗的体会,阐发寰枢关节解剖生理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真正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