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垂直和水平腹股沟平面入路行髂筋膜腔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40 例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30 min 随机在超声引导下行垂直腹股沟平面入路(实验 组)或水平腹股沟平面入路(对照组)髂筋膜腔阻滞,分别注射0.25% 罗哌卡因30 ml。术后采用静脉患者自 控镇痛(PCA),记录术后2、6、12、24、36 和48 h 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CA 追加次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术后2、6、12 和24 h 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PCA 追加次数在6 ~ 12 h 和 12 ~ 24 h,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垂直腹股 沟平面入路行髂筋膜腔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优于水平入路,这可能与药液向头端扩散增加,更 充分阻滞了手术区域内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的痛觉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杨柳英  王世萍  叶玲  郭小文  吕晨 《浙江医学》2017,39(5):391-393,40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隙阻滞/持续镇痛方案应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6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信封法分为L组和H组,每组8例。L组在髂筋膜注入0.375%罗哌卡因0.7ml/kg,H组注入0.5%罗哌卡因溶液0.7ml/kg,两组均置管持续镇痛至48h。阻滞后15、30、45、60、90、120min和24、48h静脉抽取3ml血液,LC-MS/MS法测试血浆总和游离罗哌卡因浓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结果L组和H组均提供了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L组和H组各有3例患者罗哌卡因血浆总浓度在某些时间点超过2200ng/ml,最高点分别达到3191.5ng/ml和3362.6ng/ml,但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中毒征象,H组48h时点血液浓度(1401.22±648.34)ng/ml明显高于24h时点(1098.15±570.30)ng/m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隙阻滞/持续镇痛在老年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术后镇痛和安全性,临床中单次大容量加持续注射镇痛应尽可能采用低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评价其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6例择期腰麻下行单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连续髂筋膜腔阻滞(FICB)和神经刺激针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后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ml/h,冲击剂量2ml/min,保留镇痛48小时.记录术后6、12、24、48小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小时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FICB组在守候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期间VAS评分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内阻滞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髂筋膜腔隙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髌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行髌骨手术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30ml行髂筋膜腔隙阻滞及舒芬太尼PCA为术后镇痛者为F组,S组则单用舒芬太尼行术后PCA镇痛,行VAS评分、记录PCA量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F组在术后第1d和2d PCA总量显著低于S组,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髂筋膜腔隙阻滞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能作为临床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应用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和最佳浓度。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乙、丙三组,均拟在单侧腰麻下行THA,三组均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分别配制成0.375%、0.5%、及0.75%的罗哌卡因1.5ml,并采用患侧朝上体位行腰麻。对比三组感觉阻滞见效、运动阻滞见效、感觉恢复、运动恢复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感觉阻滞见效时间、运动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丙组各时间参数与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比较,甲组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乙组(P<0.05)。结论:以0.5%罗哌卡因1.5ml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腰麻,镇痛效果完善,麻醉维持时间合理,循环安全稳定,与更低浓度相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混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连续髂筋膜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股骨头坏死择期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定混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组(DR1组、DR2组和DR3组),每组25例.全麻诱导前30min,行高位髂筋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运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6~2017.6期间该院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按不同镇痛方案平分为研究、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方案,常规组则进行麻醉诱导,并将两组术后6h、12h、24h、48h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13.190、t=-16.526、t=-4.726、t=-11.487),P<0.05.结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镇痛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罗哌卡因目前已广泛用于硬膜外阻滞、外周局部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但其用于轻比重腰麻的报道尚不多见.文中研究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65岁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Ⅰ~Ⅲ级、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于L2-3行腰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穿刺后,根据注入腰麻药液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第1组为0.75%罗哌卡因2 ml+灭菌注射用水1 ml,第2组为0.75%罗哌卡因1.5 ml+灭菌注射用水1.5 ml,第3组为0.75%罗哌卡因1 ml+灭菌注射用水2 ml;对照组为0.5%布比卡因2 ml+5%葡萄糖溶液1 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4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完全阻滞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Ⅲ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和试验组Ⅰ相比显著延长(P<0.01).患侧最大Bromage评分、麻醉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P<0.05或P<0.01).试验组Ⅰ有1例出现心率、血压下降现象,试验组Ⅲ有2例(10%)出现阻滞不完全. 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11.25 mg腰麻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达到完全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髂筋膜腔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最早由Dalens[1]报道作为替代3合1神经阻滞的方法,它能有效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现作为下肢神经阻滞主要方法之一,广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患者的镇痛。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一种μ阿片受体高选择性激动药,镇痛效价为芬太尼的10倍,临床已用于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但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中不设置背景剂量,文献少见报道[2]。本文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以及舒芬太尼在髌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90例在本院进行下肢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均给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浓度分别为0.25%、0.375%、0.4%,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T1、T2、T3时间点三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所波动,但是各时间点三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T0、T6、T8时间点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T4、T5时间点A组静息VAS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5),T4、T5、T7时间点A组运动VAS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6.67%,较A组的30.00%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阻滞和镇痛效果满意,0.375%、0.4%罗哌卡因的效果相当,优于0.25%罗哌卡因,0.4%罗哌卡因的镇痛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自愿接受镇痛分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高危妊娠因素且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15μg进行麻醉,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2 mg联合芬太尼15μg进行麻醉,对比两组分娩镇痛的疗效。结果两组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 O2)以及胎儿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以及VAS减低至0~2分的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30 min的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60 min以及宫口全开时的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下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上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51-15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进行腹横筋膜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fascia block,TAP)阻滞时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6月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术毕进行TAP阻滞,A、B、C三组分别予0.4%、0.5%、0.6%浓度罗哌卡因40 mL。术后患者均口服双氯酸芬钾50 mg/6 h。如服药期间不能维持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的静息、运动状态NR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及首次下地、首次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法)及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A组静息状态NR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术后36 h,A组静息和运动状态NR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 h,A组曲马多使用量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恶心、呕吐,镇静程度及术后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40 mL与使用0.4%浓度比较,能够提供长时效的镇痛,与0.6%浓度比较基本相当,因此更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continuous 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C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ICB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各34例。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1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3h、6h、12h、24h和48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镇痛补救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和48h,CFICB组患者的QoR-15总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身体独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3h、6h、12h和24h,CFICB组患者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48h,CFICB组患者的运动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息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ICB组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的AUC均显著小于PCIA组,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长于PCIA组,镇痛补救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CFICB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并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0.4%罗哌卡因轻比重组(L组)和重比重组(W组),每组30例。测定并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1、3、5、10、20 min MAP、HR,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患肢完全阻滞和麻黄碱使用例数。结果:与麻醉前相比,W组麻醉后5~20 min 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同时间点MAP明显低于、HR明显快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组比较,W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omage评分及麻黄碱使用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0.4%罗哌卡因5 ml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重比重液相比,使用轻比重液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是该类手术麻醉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时效及对产程的影响,来探讨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用抽签法分为2组,罗派卡因( 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均在宫口(3~4)cm 时行CSEA分娩镇痛.腰麻用药R组为3.75mg罗哌卡因+25μg芬太尼,B组为布比卡因2.5m g+25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R组为0.1%罗哌卡因内含1μg/ml芬太尼,B组为0.0 625%布比卡因内含1μg/ml芬太尼.观察指标为镇痛起效、完善、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镇痛强度;产妇舒适度;产程及分娩方式等. 结果 R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镇痛完善时间迟于B组(P<0.05),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罗哌卡因可以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并且较布比卡因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nthroplasty,TKA)病例迅速增加,但此类手术损伤大且术后需早期活动,早期康复锻炼[1],故术后疼痛是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目前提倡多模式镇痛,其中周围神经阻滞是常用联合方式之一,本文将单次髂筋膜腔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用于TKA术后早期镇痛,旨在探讨其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