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和HBV-DNA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89.13%(41/46),与对照组的86.96%(4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肝颗粒、恩替卡韦联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软肝颗粒+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乙肝病毒学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是引起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病情进入失代偿期,5年生存率大大降低,预后普遍较差,故而尽早控制病情尤为重要,联合软肝颗粒与恩替卡韦开展对症用药可有效抑制病毒繁殖,抗肝纤维化,提升肝功能水平,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在乙肝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观察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配合复方鳖甲软肝片,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统计分析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的变化,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91.49%(43/47)、70.21%(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ALT、AST与对照组比较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Bi L值与对照组比较也有变化(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在治疗乙肝肝硬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延缓肝硬化进程,是值得应用的口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柴保山 《临床医学》2021,41(11):116-118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9%(43/47),对照组为72.34%(34/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阳性率为25.53%(12/47),低于对照组[55.32%(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N、H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N、H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HBeAg阳性率,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肺结核伴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伴慢性乙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可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促使结核病灶吸收、肺部空洞闭合、乙肝病毒转阴。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07-4609
选取收治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两组治疗前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HBV-DNA阴转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硬度值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较单用恩替卡韦胶囊能更好地抗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进程,疗效确切,是早期乙肝肝硬化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单用恩替卡韦对照组,每月查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每3个月检测HBV-M、HBVDNA,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48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明显恢复,两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均有一定的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联合应用时抗纤维化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白蛋白(ALB)水平、谷丙转氨酶(GP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研究组的血清TBIL、ALB和G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79-3381
观察丹芪软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在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恩替卡韦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芪软肝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均较前下降,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芪软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在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硬化进程,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 N 端肽(PⅢNP)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以不同临床分型和自然史分期为背景,对兰州地区724例 HBV 感染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和病毒复制作量化检测研究。结果在所有临床类型中,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 数值均高于正常,且最高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CⅣ、PⅢNP 均以 HBeAg(+)CHB 组最高。按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P ⅢNP、CⅣ在免疫清除期最高且 CⅣ在HBeAg 及 HBV-DNA(+)组中均值都高于 HBeAg 及 HBV-DNA(-)组。四项指标均为 HBeAg(+)CHB 组高于 HBeAg(-) CHB 组,但仅有 HA 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CⅣ与 HBV-DNA 以及 HBV-M 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可以间接反映肝损害程度以及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取乙肝后肝纤维化病人 6 0例 ,分为两组。试验组 30例用氧化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 ,对照组 30例使用水飞蓟素片治疗 ,疗程均为 4~ 6月。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IV型胶原及层粘蛋白 (HA、IV -C及LN)、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 (TBIL、ALT、AST、Alb)及乙肝病毒标志物 (HBsAg、HBeAg)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 ,同时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A、IV -C及LN水平均明显降低 ,其中尤以HA、IV -C降低显著 (P <0 .0 1) ,TBIL、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亦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生化指标中仅血清ALT明显下降 (P <0 .0 5 )。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HBsAg、HBeAg阴转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氧化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在逆转乙肝后肝纤维化中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间的关系,为临床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桂阳县中医院269例HBsAg阳性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HBe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GT、TBIL水平,并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ALT、AST、γ-GGT、TBI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阴性组患者ALT、γ-GGT、TBI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ST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指标ALT、AST、γ-GGT、TBIL与HBeAg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乙肝的诊断及肝功能评估中应予以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准确反映HBV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程度,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肝病中心收治确诊的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儿的术前3d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HBV-DNA病毒栽量等检测指标。根据肝脏病理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炎症损伤两组及无肝纤维化和肝纤维化两组,分析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Abl)、Ⅲ型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及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轻度肝脏炎症组57例,中重度肝脏炎症组22例,两组的ALT、AST、Abl及HBV-DNA载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脏纤维化组19例,肝脏纤维化组60例,两组的肝纤维四项指标发现Ⅲ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及Ⅳ型胶原蛋白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HBV-DNA载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及HBV-DNA载量不能预测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炎症改变程度,肝纤维四项对评估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肝穿刺活检为评估患儿肝脏病理改变的金标准,对于指导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和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HBV e抗原(HBeAg)的相关性。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HBV DNA、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HBeAg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型HBV感染者间HBV DNA、ALT、AST、TBIL、ALB、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感染者HBeAg水平高于B型HBV感染者(P0.05)。结论 C型和B型HBV感染者间HBV DNA、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无差异,但C型HBV感染者HBeAg水平高于B型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CIV、PⅢP)、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肝病患者血清TGF—β1、HA、LN、CIV、PⅢP、HBV—DNA、ALT,同时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病理分级分期,分析TGF-β1、HA、LN、CIV、PⅢP、HBVDNA、ALT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各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在肝脏炎症各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各期和炎症各级之间HBV—DNA、ALT均无明显差异(P〉0.05);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CIV、PⅢ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血清TGF-β1水平测定有助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乙肝病毒DNA (HBV-DNA)对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252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BeAg血清学转换组(83例)与未转换组(169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结果12周与24周HBeAg分别以90 S/CO与25 S/CO为临界值时,其预测治疗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0.852,0.639,0.680,0.828与0.899,0.663,0.763,0.845,24周的HBV-DNA载量与较基线下降幅度也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结论HBeAg血清定量值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转换最佳预测指标,此外,治疗24周HBV-DNA载量与较基线下降幅度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草药制剂抑毒调平液的抗乙肝病毒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抑毒调平液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疗程3mo。于治疗前、治疗3mo末、停药3mo末进行肝功能、HBV-M、HBV-DNA定性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mo末及停药3mo末,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BeAg、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抑毒调平液能显著改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有确切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