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uo JD  Liu YY  Zhang XL  Shi LC 《癌症》2007,26(2):168-171
背景与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能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能够检测出与组织含水量改变有关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的早期改变,已广泛应用于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目的在于探讨DWI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DWI资料,包括恶性病灶27个,良性病变36个.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以10例正常乳腺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ADC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用于诊断.结果: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9±0.26)×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为(1.07~2.11)×10-3 mm2/s;恶性病灶平均ADC值为(0.87±0.23)×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0.42~1.32)×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98±0.31)×10-3mm2/s.95%参考值范围(1.38~2.58)×10-3 mm2/s,三组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6(95%可信区间0.92~1.00),诊断阈值为1.22×10-3 mm2/s.以此值作为良、恶性判断标准,敏感性88.9%,特异性87.9%,准确性85.0%.结论:ADC值有助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DWI在乳腺癌的诊断上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cm以下的肝脏常见病变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量化分析 3cm以下的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影像特点 ,提高对肝脏有关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 4种常见病变病例中 ,选取 97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 2 2个病灶 ,肝转移瘤 2 1个病灶 ,肝血管瘤 2 8个病灶 ,肝囊肿 2 6个病灶 ,测量并计算各种病变DWI图像的表面扩散系数 (ADC值 )以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 /肝ADC值比值。结果 在扩散敏感系数 (b值 )差为 5 0 0mm2 /s的DWI图像上 ,肝细胞癌的ADC值均值为 (0 .91± 0 .0 7)× 10 -3 mm2 /s,肝转移瘤为 (1.13± 0 .2 7)× 10 -3 mm2 /s,肝血管瘤为 (1.94±0 .37)× 10 -3 mm2 /s,肝囊肿为 (3.2 6± 0 .30 )× 10 -3 mm2 /s;肝细胞癌的瘤 /肝ADC值比值均值为 0 .91±0 .0 7,肝转移瘤的瘤 /肝ADC值比值均值为 1.13± 0 .2 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综合分析肝脏病变的ADC值及瘤 /肝ADC值比值的变化规律 ,可准确判断肝脏有关病变的性质 ,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NPC)放疗后随访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3例NPC放疗后复查的患者,将放疗后6个月内分为残留组(4例)和无残留组(33例),6个月以上分为复发组(5例)和无复发组(41例),行鼻咽部常规磁共振和DWI检查,对鼻咽局部残存肿块或鼻咽壁增厚、骨质破坏缺损处及两侧翼外肌进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结果全组NPC患者翼外肌的ADC值(mm2/s)为(1.501±0.069)×10-3,无残留组、残留组、无复发组和复发组的ADC值(mm2/s)分别为(1.843±0.133)×10-3、(1.097±0.183)×10-3、(1.884±0.134)×10-3和(0.787±0.067)×10-3,残留组和复发组的ADC值明显低于翼外肌,无残留组和无复发组的ADC值明显高于翼外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能够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通过对感兴趣区ADC值的测量,可以敏感而准确地鉴别NPC放疗后残留、纤维化斑块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肿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相对邻近正常组织,盆腔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ADC值为1.61×10-3±0.32×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1.04×10-3±0.18×10-3mm2/s(P=0.014)。恶性肿瘤中鳞癌ADC值为1.03×10-3±0.12×10-3mm2/s,腺癌ADC值为1.10×10-3±0.26×10-3mm2/s(P=0.455)。[结论]DWI和ADC值可显示盆腔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35例经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和同期随机选取的3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0s/mm2及800s/mm2),分别测量放疗后鼻咽坏死灶及肿瘤复发区的ADC值,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鼻咽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而肿瘤复发病灶表现为高信号。鼻咽坏死组及复发组ADC平均值分别为(1.073±0.0383)×10^-3mm2/s和(0.844±0.0309)×10^-3mm2/s;最大值分别为(1.728±0.0527)×10^-3mm2/s和(1.477±0.0675)×10^-3mm2/s。鼻咽坏死组ADC平均值及最大值均大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5,P〈0.001;t2=2.932,P〈0.005)。结论DWI以及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放射治疗后常规MRI发现异常病变的100例NPC入组,分析DWI表现,测量病变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不同性质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59例局部复发,3例颅内复发灶DWI图像呈等信号,余均呈高信号。26例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2例DWI呈稍高信号,余均呈低信号。8例放射性坏死DWI均呈明显高信号。局部复发、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及放射性坏死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2(×10-3mm2/s)、1.93±0.13(×10-3mm2/s)及0.41±0.10(×10-3mm2/s),三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292.548,P〈0.01)。以平均ADC值〈1.0×10-3mm2/s及〉1.5×10-3mm2/s,分别作为诊断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水肿/炎症反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2%、71.4%及86.6%、100%。[结论]DWI表现及病变的ADC值差异有助于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等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初诊时尚处于局限性阶段,但目前常规的单指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该研究旨在应用双指数函数模型探究外周带局限性前列腺癌及慢性炎性反应的水弥散特性,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正常组织的双指数参数的差异,评价双指数DWI鉴别局限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并与单指数DWI相比较。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局限性癌16例,穿刺证实的前列腺炎性反应患者14例,行常规DWI(b值为0和1000 s/mm2)和一项10个b值(0~3000 s/mm2) DWI检查。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及正常组织的单指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快弥散系数(fast ADC,ADCf)、快弥散系数比例(f)和慢弥散系数(slow ADC,ADCs)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共测量和计算18处前列腺癌、18处前列腺炎性反应和37处前列腺外周带组织的单、双指数参数。前列腺癌ADC[(0.83±0.11)×10-3 mm2/s]低于其他组织(P<0.01)。前列腺炎ADC[(1.45±0.19)×10-3 mm2/s]低于正常外周带组织[(1.67±0.31)×10-3 mm2/s,P<0.01]。前列腺癌的ADCf[(1.54±023)×10-3 mm2/s]、f[(45.8±5.4)%]及ADCs[(0.52±0.15)×10-3 mm2/s]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1)。与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f[(3.90±0.40)×10-3 mm2/s]、f[(67.3±8.2)%]和ADCs[(1.51±0.36)×10-3 mm2/s]相比,前列腺炎的ADCf[(3.06±0.49)×10-3 mm2/s]、f[(47.9±3.9)%]和ADCs[(0.91±0.29)×10-3mm2/s]明显降低(P<0.01)。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时,ADC和ADC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约为0.96和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f和ADCf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低于ADC(P<0.01)。结论:双指数DWI可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炎性反应及正常组织提供特征性的参数ADCf、f和ADCs,且ADCf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与ADC相当。因此,双指数DWI对于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分析43例软组织肿瘤,其中恶性25例,良性1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为0.500s/mm2.选取肿瘤实体部分最大感兴趣区,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及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分析各病灶的扩散加权图像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分析ADC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0.96±0.31×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92±0.63×10-3mm2/s和肌肉组织(1.69±0.47×10-3)mm2/s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肌肉的ADC值无明显差异.ADC值为(1.38×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其中2例化疗后ADC值升高,1例无ADC值的明显变化.结论:ADC值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DC值对于化疗效果评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与组织学对照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if 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的DWI双指数模型对原发性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行单b值(0和800 s/mm2)和多b值(0、30、5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 s/mm2)DWI,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良性骨肿瘤组13例和恶性骨肿瘤组16例。以患者自身对侧正常骨髓组织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3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 usion coei cient,ADC)、ADCslow、ADCfast和ffast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DC、ADCslow、ADCfast和ffast的佳阈值,并比较DWI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骨肿瘤组ADC为(1.97±0.52)×10-3 mm2/s,大于恶性骨肿瘤组的(1.28±0.39)×10-3 mm2/s(P<0.05)。良性骨肿瘤组ADCslow为(1.82±0.63)×10-3 mm2/s,也大于恶性骨肿瘤组的(0.75±0.34)×10-3 mm2/s(P<0.05)。良性骨肿瘤组、恶性骨肿瘤组和相应对照组之间的ADCfast和ff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ADC slow、ADCfast和ffas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2、0.69和0.44,判断良恶性骨肿瘤的特异度分别为87.5%、93.7%、57.1%和37.5%,敏感度分别为76.9%、84.6%、46.2%和84.6%。结论:单指数模型ADC和双指数模型ADCslow对原发性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其中ADCslow的诊断效能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场强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怀疑为子宫内膜癌的50例患者(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3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4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例)以及41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扫描和DWI,DWI选择b值为1000 s/mm~2.观察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在DWI图像上的差异,并分析三者间以及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与周围正常肌层相比,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在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1.08±0.23)×10~(-3)mm~2/s、(1.29±0.21)×10~(-3) mm~2/s和(1.41±0.21)×100~(-3)mm~2/s.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 DWI对检出子宫内膜病变非常敏感,能够鉴别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但对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组31例.比较DWI信号及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CCRCC患者的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19例)、高级别组(15例)。测量记录不同级别CCRCC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值、峰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CCRCC 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结果 低级别组CCRCC 的ADC直方图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高于高级别组 [(1.09±0.23)×10-3 mm2/s vs (0.81±0.09)×10-3 mm2/s、(1.86±0.27)×10-3 mm2/s vs (1.58±0.14)×10-3 mm2/s以及(1.85±0.23)×10-3 mm2/s vs (1.59±0.12)×10-3 mm2/s,P<0.05],且低级别组ADC直方图以负偏态分布为主;两组ADC直方图的最大值、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直方图的最小值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5,对应的最佳诊断阈值、Youden指数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8×10-3 mm2/s、0.761、86.67%、89.47%。结论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有助于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ADC最小值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肺癌原发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行铂类为基础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的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采用CT和MRI检查,治疗后2周期采用CT评估疗效,根据...  相似文献   

14.
IVIMMRI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IVIMMRI研究宫颈癌的组织学特性,并探讨IVIMMRI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化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结束时行盆腔MRI扫描,包括T2WI、IVIM (14个b值,范围0~1 000 s/mm2)及T1增强扫描。IVIMMRI数据使用双指数模型分析获得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使用单指数模型测量ADC值。分别测量各检查点肿瘤IVIMMRI相关参数,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比治疗前ADC值、D值、f值均下降,分别为0.96×10-3 mm2/s∶1.77×10-3 mm2/s (P=0.000)、0.76×10-3 mm2/s∶1.34±0.12×10-3 mm2/s (P=0.000)、0.14%∶0.24%(P=0.012);治疗后第2周3个参数值明显升高(所有P=0.000),一直持续至治疗结束。D*值在治疗结束时呈下降趋势。结论 IVIMMRI可以监测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动态变化,并可早期反应其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可行性。 方法 97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灶ADC值。根据放射治疗后的效果将鼻咽癌患者按放疗敏感度进行分组,放疗敏感组74例、放疗抗拒组23例。分析放疗敏感度与ADC值、病理分型、T分期的相互关系。 结果 放疗敏感组的ADC值为(0.792±0.121)×10-3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23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51例,T1期10例,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9例。放疗抗拒组的ADC值为(0.730±0.104)×10-3 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8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15例,T1期3例,T2期4例,T3期7例,T4期9例。两组间在ADC值、T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9, P=0.030; χ 2=10.287,P=0.016),在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11, P=0.740)。各T分期的ADC值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7, P=0.000),随着T分期的增高,ADC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T分期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657、0.661。当ADC值取0.737×10-3 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诊断价值最大,敏感度为68.9%,特异性为69.6%。结论 ADC值可以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其价值接近于T分期,最佳诊断阈值为0.737×10-3 mm2/s。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即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是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既往研究结果显示b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选择等因素对ADC值一致性及可重复性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将探讨直肠癌术前DWI层面及ROI的选择对ADC值一致性及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资料,此组患者均行直肠MR及DWI检查。2名不同年资的医师分别在ADC图像上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勾画ROI,层面选择了肿瘤最大层、肿瘤最大层及其上下两层及肿瘤全层三种方法。其中肿瘤轮廓法采用手动勾画模式,尽量沿肿瘤轮廓勾画ROI。肿瘤中心法使用圆形ROI工具,肿瘤实性部分尽可能圈入而避开病变内坏死或囊变区。两名医师用三种层面和两种ROI放置法间隔2周进行重复测量。使用ANOVA法比较不同层面之间ADC值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ROI之间ADC值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并分别比较同一医师前后两次及两名医师之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Bland-Altman法)。结果:将三种层面法测得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层面的情况下,肿瘤轮廓法测得ADC值均大于肿瘤中心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肿瘤全层-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测量ADC值,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可达到0.931、0.803和0.913、0.822。医师1前后两次分别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089 3~0.083 1)×10-3mm2/s(P:Mean=0,P>0.05),(-0.066 8~0.096 3)×10-3 mm2/s(P:Mean=0,P<0.05);医师1与医师2使用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127 5~0.141 6)×10-3mm2/s(P:Mean=0,P>0.05),(-0.112 0~0.150 2)×10-3mm2/s(P:Mean=0,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肿瘤中心法较轮廓法在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间及两名医师间重复测量一致性区间小,重复性好。结论:不同层面选择对直肠癌ADC值影响不大;而轮廓法测得ADC值大于中心法。肿瘤全层-肿瘤轮廓法及中心法测得ADC值一致性均较高。但肿瘤全层-中心法重复性稍好且操作简便;而肿瘤全层-轮廓法重复性较中心法稍差,但能反映肿瘤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岳毅明  程果  冯君阳 《癌症进展》2021,19(1):53-55,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占位性病变的100例患者的MRI常规扫描参数及DWI图像表现进行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病变最大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肿瘤位置、边界、囊实性、囊壁/分隔、T1及T2信号均匀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8年8 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43例,观察鼻咽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良性淋巴结以及肝脏良性病灶在全身弥散加权图像上的表现并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 结果:鼻咽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肝转移瘤、骨转移瘤、肺转移瘤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上呈明显高于背景信号病灶,其ADC 值分别为(1.15± 0.21)× 10-3mm/s2、(1.19± 0.24)× 10-3mm/s2、(1.17±0.24)× 10-3mm/s2、(1.13± 0.26)× 10-3mm/2及(1.12± 0.33)× 10-3mm/2,原发病灶与各部位转移灶的ADC 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良性淋巴结和肝脏良性病灶ADC 值分别为(1.37± 0.27)× 10-3mm/2及(2.15± 0.63)× 10-3mm/s2,良性病灶明显高于转移性病灶(P<0.05)。 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作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可以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前分期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7 —2011年间前瞻性纳入病理证实的临床Ⅱ、Ⅲ期直肠腺癌患者 70例。均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盆腔放疗 44.0~50.4 Gy分 22~28次,同期化疗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第 1~35天+奥沙利铂50 mg/m2每周1次共5次,放化疗后 4~8周行根治性手术。疗前常规行盆腔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ADC值并行术后病理反应评级。Mann-Whitney U检验法分析组间ADC值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70例患者中7例(10%) pCR、38例(54%)降期。中位随访34个月, 22例(31%)复发。疗前、疗中、疗后平均ADC值分别为(1.09±0.19)×10-3、(1.28±0.19)×10-3、(1.47±0.24)×10-3 mm2/s。预后较好组(pCR、降期、无复发)疗前平均ADC值低于预后不良组(P=0.049、0.001、0.029)。取疗前ADC值1.06×10-3mm2/s为界值预测降期,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 CI=0.618~0.856)。疗前ADC值<1.06×10-3mm2/s组3年DFS和DMFS均高于≥1.06×10-3 mm2/s组,分别为86%比58%(P=0.01)和90%比60%(P=0.01)。 结论 疗前ADC值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相关性,对预测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参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共75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行IVIM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75个结节分为良性组(56个结节)及恶性组(19个结节),比较两组双指数模型IVIM参数假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low ADC )、真假扩散系数(Fas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Fast ADC)、灌注分数(Fraction of fast ADC,f)和传统单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 ADC),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Standard ADC、Slow ADC、Fast ADC、f值分别为(1.90±0.45)×10 -3 mm2/s、(1.63±0.06)×10-3 mm2/s、(153.44±104.58)×10 -3 mm2/s和(20.95±9.04)%;恶性组分别为(1.15±0.21)×10 -3 mm2/s、(0.96±0.23)×10-3 mm2/s、(172.25±106.97)×10-3 mm2/s和(22.94±8.60)%,其中Standard ADC、Slow 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t ADC、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ndard 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100%;Slow 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6.43%,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视野IVIM-DW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鉴别诊断价值,Standard ADC及Slow ADC是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较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