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4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症状和特异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SAS、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HOP、CHOEP和RCHOP 3种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依据化疗方案分为CHOP组7例、CHOEP组8例、RCHOP 10例,比较3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结果:CHOEP组、RCHOP组3年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CHOP组(P<0.05);RCHOP组与CHOEP组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EP和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疗效优于CHOP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9名同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并分析不同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上述检测结果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活化指标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N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期较高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D3+、CD4+及NK水平均低于分期较低的患者,CD8+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分期较低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及NK降低,CD8+、CD62、GMP-140、CD63及CD61升高均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呈现明显的异常状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蒋洁  苏倩倩 《系统医学》2023,(24):102-10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开展化疗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水平、B淋巴细胞群以及T淋巴细胞群完成检测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D19+水平、NK细胞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呈现出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67例有效,18例无效。化疗前,相比于化疗无效组,化疗有效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方面水平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ncRNA HUL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15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取其淋巴瘤组织;3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取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组织中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以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中位数(2.09)将淋巴瘤组患者分为低表达组(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2.09)和高表达组(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2.09),分析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lncRNA HULC表达水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淋巴瘤组组织中lncRNA HULC相对表达量(4.17±0.02)明显高于对照组(1.04±0.03)(P0.05);高表达组肿瘤直径5cm(61.04%)、有B症状(64.94%)、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3~5(64.94%)、化疗不敏感(64.94%)、TNM分期Ⅲ~Ⅳ期(64.94%)比率高于低表达组(48.05%、40.26%、45.45%、49.35%、51.95%)(P0.05),高表达组患者总体存活率(33.77%)和总生存时间[(481±35)d]低于低表达组[58.44%、(913±51)d)](P0.05);lncRNA HULC高表达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98,95%CI:1.531~5.515,P=0.006)。结论 lncRNA HULC高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不良相关;lncRNAHULC可作为预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李玉  王瑞  罗锋  姜愚  周麟  刘丽 《华西医学》2005,20(2):230-23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认识。方法:7例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均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结果:随访至今7例患者均健在。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论: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易于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上以放疗和化疗为主,必要时也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小为1285 bp,与理论值吻合。结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故PIG-3有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协同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护理满意度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协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协同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R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将80例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RCHOP方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缓解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虽未增强化疗药物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但能明显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最多的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1].为进一步确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心理干预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心理干预(包括支持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2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370,P<0.001; t=-10.580,P<0.001)。结论 早期综合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对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以数字随机表法将8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焦虑情况、希望水平及疾病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两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积极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回避、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缓解其焦虑情绪,还可帮助其改变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于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肺癌化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正念减压疗法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得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直肠癌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行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的8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2),对照组化疗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及欧洲疾病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心理弹性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787,P<0.001;t=10.382,P<0.001),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670,P<0.001),而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6.758,P<0.001;t=6.557,P<0.0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t=8.680,P<0.001)。 结论 情绪弹性团体训练能让直肠癌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热熨敷对化疗导致的癌因性疲乏加重患者的睡眠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伴有癌因性疲乏加重症状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分别接受常规干预、中药热熨敷干预。评价及比较2组的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分、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RP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化疗导致的癌因性疲乏加重患者应用中药热熨敷技术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肺结核心理状况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8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5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躯体化、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乐观、坚韧、力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评分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心理弹性水平均较差,社会支持利用度低,心理状态与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多关注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9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SPIEGEL睡眠质量量表)、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干预后,两组睡眠深度、醒后感觉评分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床入睡时间、夜醒次数、一夜总睡眠时间、夜间做梦情况、睡眠深度、醒后感觉评分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分级护理能显著改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减轻介入治疗疼痛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支持联合目标设置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语言、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目标设置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弹性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量表评估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汉语失语检查表(ABC)、FuglMeyer(FMA)标准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BC、FM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弹性支持联合目标设置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心理指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为我院产科收治的9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抽签的方式分组处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与穴位按摩方式联合,对比心理弹性、心理状态、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弹性总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穴位按摩联合心理疏导方案,可调节心理弹性,缓解负面情绪,降压作用明显,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管艳  王哲芸 《当代护士》2021,28(4):137-140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102例和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9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采用自我效能评价量表(GSES)、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