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柴胡质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修订和提高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研究考察不同黑柴胡药材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和粉末特征,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10批黑柴胡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检查,并测定活性成分含量。结果:修订了黑柴胡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建立了TLC鉴别黑柴胡的方法;黑柴胡的水分限度≤10.0%,总灰分≤9.0%,酸不溶性灰分≤3.1%,浸出物的含量≥15%,柴胡皂苷a和d的总质量分数≥0.2%。结论:完善了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可作为该药材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2.
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TLC)对竹叶风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岩白菜素和百两金皂苷A含量。结果:上述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2批样品水分平均为10.8%,总灰分平均为2.5%,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6%,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8%,岩白菜素含量平均为0.14%,百两金皂苷A含量平均为0.28%。根据试验结果制订了竹叶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建立的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竹叶风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进口药材没食子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11批没食子药材,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系统分析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农药残留,并制定合理限度;对没食子的性状、显微橫切片和粉末组织特征进行描述;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没食子酸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 μ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3 nm。结果 确定了检查项目合理限度为水分≤12.0%,总灰分≤2.00%,70%乙醇浸出物质量分数≥80.0%,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没食子性状、显微组织特征专属,TLC鉴别简便易行;HPLC测定没食子酸在13.80~220.8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为1.56%,11批样品中没食子酸质量分数为1.52%~4.72%,平均值为2.90%。结论 没食子药材质量标准得到显著提升,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国产蟾酥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考察国产蟾酥药材质量。方法 用HPLC测定14批蟾酥药材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7种指标成分含量,并考察样品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7种指标成分TLC鉴别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浸出物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 各样品中均可检测出7种指标成分的色谱峰,蟾酥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和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蟾酥药材间品质差异较大。结论 本实验为蟾酥药材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甜叶菊的检查、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委员会对中药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对甜叶菊进行了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并对杂质、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及指标成分(甜菊苷及莱鲍迪苷A)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根据24批甜叶菊分析结果,拟定甜叶菊杂质不得过4%,水分不得过11%,总灰分不得过9%,醇浸出物不得低于41%,甜菊苷含量不得低于2%,莱鲍迪苷A含量不得低于3%。 结论: 建立的检查、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能有效控制甜叶菊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马先蒿药材质量标准。方法 以常用的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藓生马先蒿P.muscicola Maxim.、黄花马先蒿P.flava Pall.药材为研究对象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毛蕊花糖苷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药材各项理化指标(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7∶2)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斑点,比移值(Rf)适中,能有效快速地区分不同品种马先蒿。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在10.70~214.00 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2.75%,样品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为0.43%~2.74%,暂定马先蒿属植物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按干燥品计不得少于0.70%。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7.76%~11.70%、7.09%~10.28%、0.41%~4.69%、15.34%~38.03%。将马先蒿类药材理化指标限度暂定为水分不超过12%、总灰分不超过11%、酸不溶灰分不超过2%、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24%。结论 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为3种马先蒿药材的共有主要成分,故将3种马先蒿采用同一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地反映3种马先蒿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国产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考察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质量。方法 用HPLC和滴定法分别测定15批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中金丝桃苷和有机酸含量,并考察样品中熊果酸TLC鉴别实验和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 各样品中均可检测出金丝桃苷色谱峰,且金丝桃苷是山楂饮片中黄酮类成分的主体;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中金丝桃苷含量、有机酸含量、熊果酸TLC鉴别和各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炮制加工法对药材中上述检测值有较大影响。结论 本实验为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藏族药小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小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并对13批小叶棘豆药材的水分、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药材中2′,4′-二羟基查耳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小叶棘豆的TLC鉴别方法,确定了小叶棘豆的水分(不得超过7%)、浸出物(不得少于16%)、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6%)限定量。2′,4′-二羟基查耳酮的质量浓度在0.009 3~0.139 9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为2.99%。13批小叶棘豆样品中2′,4′-二羟基查耳酮质量分数为0.75%~1.72%,取均值的80%设限,规定其质量分数不得低于1.0%。结论 考虑到不同来源小叶棘豆药材中2′,4′-二羟基查耳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建议2′,4′-二羟基查耳酮的最低质量分数限度为1.0%,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应用于小叶棘豆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榼藤子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榼藤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榼藤子苷、榼藤子酰胺A-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指标,分别采用TLC和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榼藤子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TLC鉴别分离良好,斑点清晰。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表明榼藤子苷在0.014~2.747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n=9),平均回收率为101.06%,RSD 0.90%(n=6);榼藤子酰胺A-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0.002~0.452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9),平均回收率为101.52%,RSD 1.09%(n=6);21批样品含榼藤子苷质量分数为5.12%~9.24%,榼藤子酰胺A-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质量分数为0.55%~2.17%。醇溶性浸出物为30.9%~45.2%,水分为6.6%~8.6%,总灰分为2.4%~2.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榼藤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鬼箭羽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鬼箭羽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筛选其提取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显色方法和显色条件,建立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并优选其提取方法。结果:采用盐酸-镁粉反应比色法,芦丁在0.020~0.104 mg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9.424%(RSD 2.220%)。结论:盐酸-镁粉显色法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等优势,适用于鬼箭羽总黄酮的定量分析。鬼箭羽总黄酮的提取宜采用回流法。  相似文献   

12.
盾叶薯蓣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制定河南产区盾叶薯蓣的质量标准。 方法: 在对盾叶薯蓣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鉴别的基础上,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浸出物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与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 结果: 河南产区盾叶薯蓣水分应不超过7%;总灰分不高于8%;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2%;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6%;盾叶薯蓣药材薯蓣皂苷元含量不得低于1%;伪原薯蓣皂苷含量不得低于0.4%。 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建立和完善了盾叶薯蓣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旱田草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毛蕊花糖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旱田草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旱田草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对旱田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各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订旱田草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3.00%,总灰分不得过2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0%;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规定对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结果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经测定5个基地的金线莲水分平均为8.69%,总灰分平均为11.93%,酸不溶性成分平均为3.27%;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1 0%,异鼠李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4 7%,山柰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7 3%。结论上述方法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订醋狼毒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炮制10批醋狼毒饮片,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以狼毒乙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拟定醋狼毒饮片水分不得超过9.12%,总灰分不得超过6.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9%,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7.70%,狼毒乙素含量不少于0.038%。结论:初步建立醋狼毒饮片量化质控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瑶族药铜钻药材质量标准,为瑶族药铜钻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对铜钻药材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1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和水分进行测定;以蒲公英赛酮及蒲公英赛醇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香草酸和香草醛的含量。结果:对铜钻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铜钻药材中总灰分不得过8%,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水浸出物不得少于4%,醇浸出物不得少于3%,水分不得过11%。TLC中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香草醛和香草酸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铜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中药薯莨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其质量可控性。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薯莨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薯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薯莨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10批薯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薯莨粉末显微特征明显,具有草酸钙针晶、淀粉粒和石细胞等。薄层色谱鉴别显示薯莨中主斑点分离较好,斑点颜色及Rf值与对照药材一致。HPLC结果显示薯莨药材中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分离度好,线性范围分别是4. 900~196. 0,5. 020~200. 8 mg·L~(-1),相关系数r均为0. 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 67%和99. 25%,RSD分别为1. 5%和1. 6%。不同批次薯莨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 553 2~10. 25 mg·g-1和0. 646 1~11. 06 mg·g-1。10批水分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6. 3%,总灰分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 97%,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1. 41%,醇溶性浸出物平均质量分数为20. 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为更有效的控制薯莨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瑶族药七爪风药材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定瑶族药七爪风药材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瑶族药七爪风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水分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定性研究以及HPLC色谱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对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七爪风药材总灰分不得过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水分不得大于11%;TLC中蔷薇酸的斑点清晰、无拖尾,含量测定中蔷薇酸的稳定性、重复试验中RSD均﹤2%,瑶族药七爪风10个产地药材蔷薇酸的含量在0.093 1%~0.244 3%,因此暂拟定每克七爪风药材蔷薇酸不0.08%。结论:通过研究初步制定了瑶族药七爪风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