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征象,提高对二者的认识从而让胰腺癌的误诊现象得到减少.方法 对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06月收治的观察组30例胰腺癌患者和对照组30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CT征象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征象.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入院24小时后通过对血清淀粉酶的检查对比,两组间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T的主要表现是非肿块不均匀性的弱强化,观察组患者多表现为胰腺出现局部增大伴肿块;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胰管扩张占10例,对照组患者占14例,观察组患者中14例出现了胰周淋巴结增大的现象,对照组患者中占2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患者占10例,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改变,以上两组间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的胰腺炎CT征象不同,因此CT征象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梅 《重庆医学》2011,40(28):2833-2835
目的分析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征象,旨在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减少胰腺癌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癌(胰腺癌组)与21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胰腺炎组)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胰腺癌组与胰腺炎组入院时及24 h后查血清淀粉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胰腺癌组CT表现多为胰腺局限性增大并肿块状或结节状持续弱强化,胰腺炎组多表现为非肿块不均匀性弱强化。(3)胰腺癌组6例与胰腺炎组8例胰管扩张,胰腺癌组5例扩张胰管于病变区突然中断,胰腺癌组1例与胰腺炎组8例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P<0.05)。(4)胰腺癌组8例与胰腺炎组2例胰周淋巴结增大(P<0.05),胰腺癌组6例出现胰周血管改变,胰腺炎组无胰周血管改变。结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相似,不具鉴别价值;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各有特点,CT检查能为两者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用血清学检查及CT检查手段对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胰腺癌患者与3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CT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胰腺炎患者与胰腺癌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24个小时后进行血清淀粉酶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在进行CT检查时,胰腺癌患者胰腺增大的表现具有局限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增大呈弥漫性。胰腺癌患者在进行胰腺强化扫描时可出现结节状或肿块持续性弱强化的特点,胰腺炎患者在进行胰腺强化扫描时可出现肿块型不均匀性强化的特点。胰腺癌患者与胰腺炎患者在胰管扩展及胰腺密度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相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单纯应用血清学检查手段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难对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联合应用CT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对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可显著降低这两种疾病的误诊率或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层CT联合MRI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胰腺癌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患者82例,均采用128层CT联合MRI检查,观察CT和MRI结果。结果胰腺癌与胰腺炎在128层CT检查中胰腺形态、胰腺密度和胰腺的强化特点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在胰腺体积、钙化情况、囊肿和淋巴结改变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管扩张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28层CT联合MRI能够对胰腺癌及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2例正常胰腺组织、12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BV、PS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F低于正常胰腺,M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的CT鉴别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提高确诊效率。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胰腺占位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将95例确诊为胰腺癌患者设为肿瘤组,34例确诊为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患者设为炎症组。两组患者均实施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和肾脏受累这6种影像学表现特征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化、假囊肿形成和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其CT影像中在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及肾脏受累方面有显著的特征性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者两个病种的初步依据,临床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胰腺癌患者(A组)及49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B组)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诊断和CT鉴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T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上的症状相似度较高,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小时后的血清淀粉酶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分析,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CT诊断,A组患者的弥漫性增大率及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数量明显低于B组,且A组的胰腺局限性增大率明显高于B组,CT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对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鉴别价值显著,临床诊断中可将CT诊断作为两种疾病诊断和鉴别的重要依据。同时可联合应用血清学检查提高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有效率,降低疾病漏诊、误诊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中 CT 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23例,以及同期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3例,均给予 CT 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 CT 检查结果。结果:经过对比可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肾脏受累方面与胰腺癌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钙化、假囊肿形成、胰管不规则狭窄及扩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时,CT 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23例,以及同期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3例,均给予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经过对比可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肾脏受累方面与胰腺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假囊肿形成、胰管不规则狭窄及扩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时,CT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与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的CT特点,旨在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AIP患者以及胰腺癌患者各8例。AIP的诊断标准采用日本胰腺病学会的标准,胰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二者的CT表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①胰腺肿胀或局灶性密度减低及其强化方式;②被膜样边缘(腊肠征);③血管受侵犯;④钙化;⑤假囊肿形成;⑥胰管的改变:包括胰管的狭窄及扩张和截断;⑦肾脏受累。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下CT特点在AIP与胰腺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及胰管截断以及肾脏受累。结论 CT检查能够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1.
孙羽  邱堃 《海南医学》2014,(16):2423-2425
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组)和同期10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CT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P组患者血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明显高于ABP组,血、尿淀粉酶则明显低于AB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迅速降低血脂是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5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确诊69例,确诊率为94.5%;51例胰腺癌患者CT检查确诊46例,确诊率为90.2%。慢性胰腺炎CT表现以胰腺缩小、胰管扩张及钙化斑为主,胰腺癌CT表现以胰腺实质性肿块、周围组织侵犯及胰管扩张为主。结论: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CT表现各有特点,CT检查对临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病例24例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病例12例,同期正常胰腺25例,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序列成像,测量正常胰腺组织、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胰腺癌组织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肿瘤组织ADC值为(1.395±0,125)×10^-3mm^2]s,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组织ADC值为(0.978±0.105)×10^-3mm^2/s,正常胰腺组织ADC值为(1.242±0.108)×10^-3mm^2。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ADC值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结论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立体直观显示淋巴结转移,结合常规磁共振序列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陛判断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病理结果分成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52例)与观察组(胰腺癌,28例),2组术前均接受CT检查,比较2组CT影像学征象、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2组CT影像表现中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扫描结果中胰腺肿胀、肾脏受累、被膜样边缘等均低于对照组,血管侵犯、病灶密度降低、胰管截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管不规则扩张或狭窄、假囊肿形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均不相同,可将其作为诊断二者的可靠指标,同时可根据胰腺肿胀情况、肾脏受累程度、被膜样边缘、血管侵犯、病灶密度、胰管截断等情况进行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的CT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22例和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24例,对其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导管癌比较,CT征象中沿主胰管走向分布钙化灶(40.0%、0%)、肝转移(0%、25.0%)、腹部淋巴结肿大(0%、33.3%)、胰周大血管包埋包绕侵袭(0%、50.0%)、腹膜后直接侵犯(0%、50.0%)、胆管与胰管均扩张(13.6%、41.7%)、胆总管下段扩张呈现出突然狭窄截断(18.2%、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胰腺导管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的CT征象合其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等,能进行准确、有效地诊断与鉴别诊断,但CT表现无异常的患者不能完全排除存在胰腺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增强CT诊断肿块型胰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表现差异,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强化情况、钙化、假囊肿形成、胰胆管扩张)、肾周筋膜增厚、对胰周大血管的侵犯、是否合并转移等指标,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所有患者胰腺磁共振DWI序列(b值800 s/mm2)图像特点,测量每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胰腺癌59例,肿块型胰腺炎42例,CT诊断的敏感性94.9%,特异性88.1%,准确率92.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2.5%。增强前后的CT值、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胰胆管扩张、胰周血管的侵犯及是否合并转移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价值(P<0.05)。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胰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MRI 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及胰腺癌鉴别诊断可能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观察组。40例非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血脂水平及患者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血TC及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LDL—C及血淀粉酶水平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MODS及治疗后复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胰腺脓肿、ARDS、肾功能衰竭、DIC、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治疗及死亡率等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联合血清正性调节区锌指蛋白-14(PRDM14)和S100钙结合蛋白P(S100P)在胰腺病变性质判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82例胰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 MRI检查以及血清PRDM14、S100P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胰腺癌组(48例)和肿块型胰腺炎组(34例),比较两组间CT、MRI影像表现以及血清PRDM14、S100P的差异,并追踪胰腺癌患者1年内死亡情况,并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30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面积(AUC),分析CT、MRI影像表现联合血清PRDM14和S100P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胰腺癌组病灶直径、动脉期及门脉期CT增值、ADC值、病灶存在钙化灶、假性囊肿、胆管穿透征以及右侧肾前筋膜增厚所占比例显著显著低于肿块型胰腺炎组(P<0.05);而胰腺癌组病灶呈分叶征、囊变坏死、DWI呈高信号、胆管与胰管分离征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肿块型胰腺炎组(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V)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胰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提高胰腺癌检出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胰腺癌患者归为胰腺癌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胰腺炎患者归为胰腺炎组。均行MSCT扫描和MRI扫描,观察胰腺炎与胰腺癌在MSCT下的影像特征分布情况,总结胰腺癌的MSCT影像特征;对比胰腺癌与胰腺炎在不同扫描期CT值;观察MRI胰腺癌影像特征,以病理结果为准记录MSCT和MRI诊断情况,记录假阳性、假阴性;计算MSCT和MRI诊断胰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记录MSCT和MRI对胰腺癌分期结果。结果①胰腺炎与胰腺癌MSCT影像特征对比,胰腺癌组密度异常率、局限性增大率、胰腺弥漫性增大率、非肿块型不均匀强化率、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率较胰腺炎组低,结节或肿块持续弱强化率、胰周淋巴结增大率、胰周血管侵袭性改变率均较胰腺炎组高,P0.05;胰腺癌平扫胰腺形态不规则、肿大,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早期胰腺实质内低密度影。②胰腺癌组患者CT值在各增强扫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MRI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胰腺肿块均为T1W1略低或低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或略高信号;肿瘤浸润胰周则周边脂肪为高信号,有低信号条纹影。④CT出现5例假阳性和8例假阴性;MRI出现5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MRI诊断敏感度、符合率、特异度与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病理检查早期为11例,进展期为49例;MSCT确诊早期共7例,进展期共42例;MRI检查早期8例,进展期45例,MSCT与MRI比较,P0.05。结论 MSCTA与MRI在胰腺炎和胰腺癌这类胰腺肿块鉴别中特异度、敏感性、符合率相当,但二者各具优势,均为较好的诊断方法,具体应用应结合医师建议和患者需求选择,必要时通过联合使用将能结合二者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宏灿 《海南医学》2013,24(17):2545-254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做过多排螺旋CT的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三期扫描胰腺肿块的患者83例,均由病理切片证实,其中胰腺癌38例,胰腺炎45例,比较胰腺炎和胰腺癌强化后的CT值。结果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密度,还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周边器官和血管的关系。胰腺癌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7例,腹腔动脉受累32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29例,肝转移17例、胰管扩张36例、胆囊壁增厚32例,而胰腺炎患者仅出现胰管扩张9例、胆囊壁增厚10例。在胰腺的实质期强化效果最好,且胰腺实质的强化和肿瘤组织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在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三期增强扫描对于胰腺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