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00名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150名早期干预的为观察组,150名按常规进行护理的为对照组.观察其在产后哺乳愿望、哺乳是否能满足新生儿需要.结果观察组的孕产妇产后都有积极的喂哺愿望,并积极哺乳,做到了早开奶,母婴早期行皮肤接触,产妇乳汁分泌好,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高.对照组的孕产妇产后喂哺愿望、早吸吮的开展等都较观察组差.结论重视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广的婴儿喂养方式,其优越『生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及经济等优点,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3.
4.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针对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存在母乳喂养不良的59例病例进行分析,查找出影响存在母乳喂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类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62例母乳喂养不良的母亲和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母乳喂养不良的新生儿经过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率由27.2%提高到88.6%。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母乳喂养不良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指定的母乳喂养指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干预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充沛量情况进行比较,干预组(91.3%)明显高于对照组(7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干预组(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8月收治的产妇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予以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产妇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泌乳分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母乳喂养率以及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产后母乳量的分泌和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且促进了产妇和护理人员的良好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效果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分娩产妇1062例(剖宫产42例)分成两组,试验组由专科专职的护士对产后术后的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行为的干预,采取孕妇入院后产前健康教育的普及强化,认真指导孕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技巧,增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做到能够及时的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产妇乳汁充足60.1%,纯母乳喂养84%,试验组乳汁充足达到83.5%,纯母乳喂养92%。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并能很好的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7~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分娩产妇中的87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结合产房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24h、48h时间内泌乳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5.55%,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0.95%(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确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1~12月4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乳汁充足占87%,纯母乳喂养率为91%;对照组乳汁充足占55%,纯母乳喂养率为63%。两组母乳法充足及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同时也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家庭(产妇、丈夫、新生儿)共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经过培训后掌握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方法的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常规方法进行.母婴入室后做好入室宣教、喂养、护理指导,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巡视病房时,或产妇及家属有需求时给予指导及帮助,采取的是遵从家庭的意愿给予适时指导.观察两组家庭产后第3天、42d新生儿喂养方式.结果 干预组产后家庭第3天及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使产后家庭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13.
14.
李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3):464-465
2008年8-12月,我们对我院剖宫产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旨在观察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增加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期间1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年龄23~32岁,平均(27±3)岁.根据入院号尾数单号者50例为观察组,双号者50例为对照组.二组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胎产次、新生儿体重、麻醉剂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严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无哺乳禁忌证,乳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临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提前5~7d住院待产初产妇32例(A组),待产期间及分娩后均行护理干预;选择住院当天或次日即分娩初产妇35例(B组),产后行护理干预;选择住院当天或次日即分娩初产妇36例(C组),产后行常规护理,将以上初产妇分娩后的胎儿喂养情况汇总分析。结果 A组与C组、B组与C组在母乳喂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具有显著意义,此方法简单易行,无需大量资金、人力投入,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5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母乳喂养期间分别行常规护理、自信心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评分、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实施的护理干预价值显著,能够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少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4):72-7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泼: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4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240例,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常规宣教及护理。干预组240例,由统一培训的专职医护人员针对孕产妇制定合理的母乳喂养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为70.8%,干预组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为91.3%。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32例,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护理干预与普通护理,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初动泌乳时间,母乳喂养率以及婴儿接受喂养的情况(首次胎粪排出时间和婴儿足量喂养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干预组的初动泌乳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的患者,而母乳喂养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干预组的首次胎粪排出时间及婴儿足量喂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产妇婴儿(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32例,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护理干预与普通护理,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初动泌乳时间,母乳喂养率以及婴儿接受喂养的情况(首次胎粪排出时间和婴儿足量喂养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干预组的初动泌乳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的患者,而母乳喂养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干预组的首次胎粪排出时间及婴儿足量喂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产妇婴儿(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8年4月创建爱婴医院后,开展了纯母乳喂养.并接受产妇180例,其中阴道分娩150例,剖宫产术30例。通过临床实践.纯母乳喂养率达到100%,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