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停  郑燕飞  焦招柱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246-1249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抗衰老产业发展至今,已取得诸多成效,起到了延长生命、改善生命质量的作用。但在我国,抗衰老产业涉及领域小,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本文从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国家的需求以及老龄化的现状三方面介绍抗衰老产业的形势,并对此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针对当前的问题给出了应对的方案。指出中医体质经过近40年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学术界以及民众的认可,在国家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抗衰老食品及保健食品、中医体质老年养生知识普及、健康管理、培养中医体质调理人才四方面,对中医体质抗衰老健康产业做出了展望。中医体质在抗衰老产业中可以填补理论的空白,创新产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2012年1月13日讯: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将共同举办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大会主题为"发展老年医学,推动健康产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老年医学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研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60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倒金字塔”形日益严重,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尤其是其“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和慢病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服务,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构建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由于江苏养老行业基础扎实、中医理念深入人心、中医服务体系完善,再加上近年来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江苏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并探索出“中医+养老+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中医药健康养老模式提供了江苏样板。但目前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仍面临诸如功能定位不明确、服务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政策落实,以推进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加快培养高级人才、专业技能人才,以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  相似文献   

5.
月前,中国老年学会抗衰老科技委员会,湖北省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等五个学会,在武汉联合举办了全国抗衰老学术研讨会,对延缓人体衰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作了广泛交流。刘岱岳等八位老年工作者,在会上发表了“六十再立”的宣言,号召中老年朋友再创事业的辉煌。《生命  相似文献   

6.
自"健康中国2030"战略被提出以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管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现有的人才配备难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本文基于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从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管理及医疗体制改革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所在,并针对我国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提出目前该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平稳、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双足与保健》2013,(1):13-17
第一条全国绿色健康养生企业大联盟(以下简称养生联盟)是由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足健会)、南京中医药大学丰盛健康管理学院、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双足与保健》杂志社、全国各地行业组织机构及相关健康养生企业共同发起的,旨在关注中小足疗养生企业发展,为中小足疗养生企业服务的公益性非赢利协作组织。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呈现加重趋势,老龄化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化问题,提出"互联网+"行动,鼓励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支持养老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该文研究了国内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并分析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智慧健康养老试点,探索性地融入了中医药因素,希望为日后中医药智慧健康养老体系建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衰老是由于多重因素造成的机体退行性过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预计2025年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将会给现代农业发展、生产力供给、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传统中药在延缓衰老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开发价值。通过检索文献,对近5年关于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8年"两会"的国家政治盛事背景下,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健康"以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希望就"健康老龄化社会"子命题邀约两会代表在两会期间与相关专家嘉宾建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自1995年创立,是为应对老龄化而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在这样的合作契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协办,广州知心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福临健康服务中心承办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积极老龄化、关爱老人健康活动进社区—嘉福临大型健康报告会暨嘉福临健康教育中心授牌仪式,于2008年1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协会领导、嘉宾及2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近2000人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2.
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康不仅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可以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由于全球人口的老龄化,1993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尤其是中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必将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向健康老龄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维持老年人有良好认知功能是促进其向健康老龄化发展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的改变被认为是自然发生的正常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主编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一书,旨在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挑战现状、中国老年政策发展脉络和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发展现况的基础上,找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在借鉴国外老龄化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我国积极老龄化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分科学会于1988年12月1日至6日在广州召开全国抗衰老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从事抗衰老药物、饮食品研究、生产临床工作的科技工作告共123人。会议收到论文118篇,大会报告11篇,分组报告25篇。这次会议以抗衰老药物的概念、范围、研究方法和临床评价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论文水平较过去有较大提高。例如抗衰老药物的免疫学实验方面有的达到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世界人口深度老龄化,积极的健康老龄化理论在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基于此视角下,文章从内在能力、功能能力、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治理困境。进一步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健全多元筹资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协同治理机制、营造友好的社会养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9月7日讯: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之际,2016年9月5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开幕。本次大会以"弘扬青蒿素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共促人类健康"为主题,围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进行深度交流。全国人  相似文献   

18.
叶培汉  杨磊  何清湖 《新中医》2020,52(10):207-209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论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科的定义、内涵及外延。从构建理论体系,深化路径研究;开拓创新思维,丰富内涵外延;推进中西合璧,促进双向互补;完善学科体系,融入学科文化;找准学科定位,统筹视野融合等方面探索学科发展轨道。推进"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工作有其必要性,符合学科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9.
康寿探径     
健康长寿是21世纪人类的共同愿望。“健康老龄化”问题受到WHO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衰老和抗衰老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康寿通径的路标已设,衰老之谜有望在21世纪解开。人类一旦走出影响康寿的种种误区,就能够达到正常的生理年龄。  相似文献   

20.
《针刺研究》2012,(3):223
<正>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为加强科技道德规范,促进科研诚信,维护学术活动的严肃性和声誉,营造学术期刊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我们郑重发表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