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惠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后血浆脑钠素水平和左心室重塑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惠者56例,胸痛发作12h内接受并成功再灌注治疗者(38例)为试验组,未接受再灌注或再灌注治疗失败者(18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入院即刻、24h、48h、7d、14d、28d时血浆脑钠素水平;入院后3~5d、28d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计算他们的变化量。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惠者血浆脑钠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试验组血浆脑钠素水平呈单峰曲线,对照组呈双峰曲线;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水平,其第7天时浓度升高不明显,未形成第2个高峰。②再灌注治疗能减少左心室容积增加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③血浆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程度相关,尤其以急性心肌梗死后第7天时脑钠素浓度最有意义。结论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惠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血浆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狼疮性肾炎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同时测定血浆脑钠肽、白蛋白、肌酐等水平;观察脑钠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白蛋白、肌酐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心脏损害的狼疮患者脑钠肽明显高于不舍并心脏损害组(P<0.01).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4,P<0.01;r=0.46,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发现并监测狼疮性肾炎合并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53)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非缺血预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62.3±5.4)mL/m2,(66.4±5.6)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30.1±3.2)mL/m2,(33.9±5.7)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3±0.05)%,(0.5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其中PCI组52例,在发病后6~12 h内成功行急诊PCI;保守治疗组66例,为同期拒绝急诊PCI或急诊PCI失败者.两组均于入院即刻,12、24、48和72 h以及7、14和28 d测定血浆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人院3~5 d和28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值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同组不同时间点BNP浓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保守治疗组血浆BNP水平呈双峰曲线,12~24 h达高峰,7 d时出现第二次峰值.PCI组血浆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于12~24 h达到峰值.PCI组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均<0.01).两组患者3~5 d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时PCI组LVEF值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急诊PCI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提高LVEF值,从而减轻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proBN P )、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PCI术后4周时92例AMI患者左心室容积增加率的不同,将其分为左室重构组,非左室重构组,并设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患者NT‐proBNP、MMP‐9水平及其与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等的关系。【结果】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9水平较稳定型冠心病对照组明显升高;左室重构组血浆 NT‐proB‐NP、MMP‐9水平持续增高,与非左室重构组在PCI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浆NT‐proB‐NP、MMP‐9水平与LVEDV均呈明显正相关( P <0.01),与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 P <0.05)。【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MMP‐9水平与左室重构指标有相关性,可作为AMI早期左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孟晓京  李晓刚  杨红梅 《临床荟萃》2013,28(4):397-399,402
目的探讨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远期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10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重构组(47例)和非重构组(63例),在胸痛发生第1天、4天及第7天时测定血浆BNP水平,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2个月时行心脏超声随访,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长率(△LVEDV%)。观察早期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与△LVEDV%的相关关系。结果 BNP水平的变化呈单峰曲线,于第4天达高峰;重构组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重构组,(843.69±284.46)ng/Lvs(527.29±176.84)ng/L(P<0.01);4天与7天时BNP水平与△LVEDV%均存在正相关,但4天时BNP水平相关性最密切(r=0.78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天及7天时BNP与远期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均存在相关,尤以4天时BNP水平显著(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第4、7天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与12个月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明显正相关,且第4天BNP水平可作为远期左心室重构的一个较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Δ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48h、7d、14d、28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Δ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参麦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20例,现察2组患者血中内皮素水平变化;应用心脏彩超测量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4,7 d参麦治疗组血中内皮素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常规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舒张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参麦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内皮素水平,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改善左心室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 36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和普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减轻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IL-8浓度水平变化结合同时导管法左心室造影(LVG)心室容积、压力及形态的变化,探讨IL-8在AMI后急性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首次前壁AMI患者62例根据入院即刻LVG结果分为LVA形成组(29例)和无LVA组(33例).均于发病后6、12、18、24、48、72 h采血检测IL-8.于PCI完成后即刻及6个月复查时行LVG,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记分(WMS)、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随访6个月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①wA形成组自AMI发作至再灌注时间较无LVA组明显延长(t=2.35,P<0.05),同时Killip Ⅲ级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χ2=12.63,P<0.05).②LVA形成组血浆IL-8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无LVA组[(0.64±0.08)μg/L与(0.53 ±0.09)μg/L,t=2.17,P<0.05],同时峰值时间显著早于无LVA组[(8.12±2.01)h与(10.5±2.65)h,t=2.42,P<0.05].③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LVEF、LVESVI、LVEDVI、WMS和LVEDP各参数均优于有LVA形成组[t值分别为2.57,2.02,2.32,2.43,1.99;2.55,2.41,2.22,2.17,2.62,P均<0.05).④LVA形成组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梗死后心绞痛、NYHAI≥3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18.51%与3.03%,χ2=14.92;40.74%与18.18%,χ2:23.27;17.24%与3.03%,χ2=16.01;P均<0.05).结论 血浆IL-8水平在AMI后LVA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LVA者,且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心肌血管免疫炎症递质IL-8的过度激活参与了AMI后LVA的形成过程,并影响着AMI后左心室重构和LVA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及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65例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24个月随访显示:直接PCI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再次住院数及死亡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常规治疗组减小(P<0.01),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P<0.01),球形指数(SI)显著增加(P<0.01),室壁运动指数(WMI)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也显著降低(P<0.01)。AMI后1个月及12~24个月随访显示:常规治疗组AMI患者12~24个月时LVESV、LVEF及SI较1个月时显著改变(P<0.01),但WMI及LVMI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PCI组AMI患者除WMI在12~24个月时较1个月时显著降低(P<0.01)外,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后患者的左室重构,使AMI后心衰、再次住院及死亡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在发病后第3天血清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的水平与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左室舒末容积的增加率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测AMI晚期左室重构的指标。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前壁、前间壁及前侧壁AMI的患者106例,分别在患者发病后第3天和3个月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末容积,依据左室舒末容积的增加率(目前我国诊断左室重构的指标之一,cutoff值定为0.2),将患者分为左室重构组及非左室重构组;于发病后第3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AMI发病后第3天,左室重构组,血清NT-proBNP平均为1819.0(1009.5~4601.5)pg/ml;无左室重构组,血清NT-proBNP平均为504.15(212.50~856.25)pg/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左室舒末容积较基础值增加率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702(P<0.001)。血清NT-proBN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当预测特异度为81.8%时,NT-proBNP的敏感度为83.3%;在预测敏感度为98.8%,NT-proBNP的特异度为36.4%,其cutoff值为952pg/ml。结论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是评估AMI后晚期心脏功能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AMI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存在左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2组均于术前1d、AMI组于术后1周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术前AMI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术后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峰下降时间较术前明显增加,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可发生心室重构,对心室重构进行早期评价及防治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心梗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及判断作用。方法纳入120例首发AMI患者,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的检测情况分为心室重构组和心室非重构组。在发病后72h内及90d时,检测血浆BNP和ANP含量。出院后90d时随访。半年后进行超声检测,综合评价心室重构情况。结果纳入120例,成功随访101例。依据ΔLVEDVI值分为重构组39例,非重构组62例。重构组发病后72h内及90d时的血浆BNP、A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BNP2水平与LVEDVI相关系数最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梗发病90d时的血浆BNP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作为独立预测指标。ROC曲线分析表明BNP对心室重构的判断价值大于ANP,其中BNP2价值最大。血浆BNP2≥410pg/mL,判断心室重构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70。结论心梗后90d的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心室重构的独立相关指标,这对预测AMI患者发生心室重构提供了一一种新的无创且有效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PCI的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的AMI患者26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PCI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每次随访时均测量患者的血压,并于术后1周和第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AMI患者接受PCI术后发生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PCI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对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AMI患者接受PCI术后12个月时发生心脏扩大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线心脏扩大,延迟血流灌注,PCI术后1周时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目较多,PCI术后1周时评估的心功能较差,PCI术后1年内血压控制不佳以及PCI术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CEI/ARB)的剂量较低。患者接受PCI术后12个月时,血压控制较佳者较血压控制不佳者的左心室容积更小,左心室质量更轻。结论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AMI患者在接受PCI术后血压控制不佳是发生心脏扩大的危险因素之一。AMI患者在接受PCI术后的血压水平能够影响左心室重构的程度,血压越高,左心室重构情况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科收治的高龄AMI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研究组接受直接PCI治疗+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的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可溶性ST2(s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预测左室重构的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成功再通前降支(LAD)患者39例,术后24~48 h采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获取前降支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期减度时间(DDT)、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射血分数(EF),并计算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根据术后6个月LVEDV增加百分比分为重构组(≥20%)和非重构组(<20%).分析各参数与术后6个月LVEDV增加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DDT与LVEDV增加百分比呈负相关(r=-0.524,P<0.05).以DDT≤327 ms为截断值,预测左室重构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6.0%.结论 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成功行PCI术后早期左室重构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