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其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氨氯地平5mg qd;B组68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氢氯噻嗪12.5 mg 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w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 h、白天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BPV);24h、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8周A组与B组24 h、白天、夜间SBP、DBP、SBPV均下降(P<0.05),A组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P<0.05).A组治疗8w后,DBPV均有下降(分别地,P<0.05),而B组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具有更佳的血压达标率和更低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对照1组患者给予80 mg缬沙坦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160 mg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80 mg/5mg);连续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 结果 6周和12周时,治疗组患者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和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下降值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相比,msDBP下降值仍占优势(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和77.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呈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mg缬沙坦组71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40mg/d),80mg缬沙坦组70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80mg/d),160mg缬沙坦组72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踝血管指数(CAVI)、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入组患者年龄(60.1±5.3)岁。治疗24周后40、80mg缬沙坦组Hcy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mg缬沙坦组治疗后Hcy下降[由(10.43±0.05)降至(5.62±0.04)μmol/L,P0.05]。治疗后3组血压都有所降低[40mg缬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7±8)/(6±5)mm Hg;80mg缬沙坦组:下降(18±11)/(6±6)mm Hg;160mg缬沙坦组:下降(19±9)/(7±6)mm Hg],但3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AVI与治疗前相比减小(P0.05),其中160 mg缬沙坦组经治疗后CAVI低于80和40 mg缬沙坦组(5.20±0.58比7.05±0.03、8.52±0.04,P0.01)。结论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联合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均可改善动脉僵硬度,且大剂量缬沙坦改善动脉僵硬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的结合指数(BI)的变化,了解ACLA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及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年龄≥60岁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和30名健康者以及20名年龄<60岁健康者ACLA的BI,对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LA的BI进行比较.对患病组60例患者予以缬沙坦80~160 mg/d干预治疗6周,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ACLA的疗效.结果 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与健康组、低危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低危组与健康对照组ACLA的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的两组健康者ACLA的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缬沙坦80~160 mg/d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其中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危险程度越高,ACLA的BI下降越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ACLA的测定对预测高血压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能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金俊  张臻  崔亮  赵喆  谈世进 《实用老年医学》2015,(4):300-302,306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89例,单药治疗血压均未达标,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氨氯地平5 mg/d,治疗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2周,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24 h m Alb从(115.20±12.32)mg/24 h下降至(53.79±9.35)mg/24 h(P<0.02);治疗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5.37%,24 h m Alb从(118.81±10.27)mg/24 h下降至(51.75±8.49)mg/24 h(P<0.05);2组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m 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胱抑素、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加倍剂量缬沙坦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压达标率和降低尿微量蛋白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和缬沙坦单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12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给予4周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89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 mm Hg的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 mg/d)和氨氯地平(5 mg/d)联合用药治疗组及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组,共随机双盲治疗8周,以SeDBP下降差值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下降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54例患者(联合用药组28例,单药组26例)完成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8周末,联合用药组SeDBP下降值为(13.7±5.8)mm Hg,达目的血压占65.9%;单药治疗组SeDBP下降值为(7.7±6.9)mm Hg,达目的血压占37.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7.15±2.13)μg/min,单药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8.76±3.01)μg/min(P<0.05).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3.1%/76.0%和85.8%/79.5%(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 10.7%(P<0.01).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且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组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心内科门诊的152例合并MAU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8例,分别接受4种抗高血压方案治疗:A组:缬沙坦(80mg/d)+氨氯地平(5mg/d);B组:缬沙坦(80mg/d)+吲哒帕胺(2.5mg/d),C组:氨氯地平(5mg/d)+吲哒帕胺(2.5mg/d);D组:缬沙坦(40mg/d)+氨氯地平(2.5mg/d)+吲哒帕胺(1.25mg/d)。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MAU的变化。在12周的治疗观察期间,每组均有4~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明显或失访中断观察,最后共有131例患者完成观察全程。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血压四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MAU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四组间MAU比较,三药联合组较其他两药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四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治疗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MAU,且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Valsartan and Amlodipine Tablets)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治疗的12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缬沙坦组治疗方法:单纯给予缬沙坦治疗,起始剂量80 mg,于每日早晨口服,1次/d。氨氯地平组疗方法:单纯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起始剂量5 mg,于每日早晨口服,1次/d。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于每日早晨口服,1片/次,1次/d。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三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及治疗12周,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与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发挥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协同降压作用,疗效显著,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用银杏达莫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日,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 生理盐水100 ml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B组给予缬沙坦80mg/d,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lb)、肌酐(Scr)、空腹血糖(FBS)、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平均动脉压(MAP)、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U-Alb、MAP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但FBS、Scr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U-Alb、TC、TG、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的下降A组较B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缬沙坦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除了可以降尿蛋白、控制血压外,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72例,随机分配到缬沙坦组(口服80~160mg/d)或阿替洛尔组(口服25~50 mg/d)(n均=36),治疗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59/101 mmHg至142/89 mmHg;161/103 mmHg至145/90mmHg,1 mmHg=0.133 kPa)(P均<0.0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01);而在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而在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则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缬沙坦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439例,分为氨氯地平组(A组)79例,缬沙坦组(B组)167例,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组(C组)19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血压、联合降压药物的数量、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C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B组联合用药最多。A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肌酐较A、B组患者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缬沙坦加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可以达到强效降压和减轻蛋白尿双重目的 ,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赖诺普利相比较。方法经2w冲洗期后,60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赖诺普利组(B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mg/d,赖诺普利10mg/d共4w,全部病例治疗前后行偶测血压(CBP)和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心率测定。两组中各选10例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测定(ABPM)。结果 两组降压总有效率CBP分别为80.64%和65.52%(P>0.05),ABPM分别为70%和6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谷/峰比值(SBP分别为72.6%、68.4%,DBP分别为69.0%、60.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以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A组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B组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结论缬沙坦80mg/d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不良反应轻,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高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KD)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DKD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高剂量组接受160 mg/d的缬沙坦治疗,低剂量组接受80...  相似文献   

14.
顾珏  周志  张凌云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415-416,419
目的观察不同降压药物对≥70岁高血压患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70岁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停用原用药1周,血压明显增高者,临时加用短效利尿剂,随机均分为2组。A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天2次;B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每天1次。疗程12周,每天监测血压2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A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下降,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缬沙坦(代文)及卡托普利(开博通)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SR)的影响。方法:将54例伴有空腹胰岛素增高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V组):26例,每日服缬沙坦1次,80-160mg;卡托普利治疗组(C组):28例,每日服卡托普利2次,每欠25-50mg。疗程为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治疗前后比较,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降压作用相似,治疗前各组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两组餐后2h血糖、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显著改善(P<0.05),但均未达正常(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都能改善高血压胰岛 素抵抗,但短期治疗不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彭经华  万和斌  欧阳君  高秀先 《内科》2011,6(6):545-54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之间的相关性,观察B族维生素、恩他卡朋治疗左旋多巴诱导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基本匹配的PD病例90例(未治疗的病例15例、非左旋多巴治疗的病例21例、左旋多巴治疗的病例54例)。体检健康老年人90例。检测PD患者、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将左旋多巴治疗的PD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口服安慰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 1 mg/d、叶酸500 ug/d)和恩他卡朋200 mg/d,检测三组用药前后的血浆Hcy水平。结果各组血浆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80,P=0.001)。PD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老年人组(P〈0.05)。左旋多巴治疗PD组血浆Hcy水平高于未治疗PD组和非左旋多巴胺治疗PD组(P〈0.05)。PD组叶酸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组(P〈0.05)。维生素B12、叶酸和恩他卡朋均能使左旋多巴治疗的PD患者血浆Hcy水平下降(P〈0.05)。相关分析显示,P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425,P=0.00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缺乏B族维生素和使用左旋多巴治疗有一定的联系。B族维生素、恩他卡朋可能降低左旋多巴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分散片,每次8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需要(34.7±4.5)分钟入睡,且持续睡眠时间是(5.9±1.1)小时;对照组需要(44.8±5.4)分钟入睡,且持续睡眠时间是(4.4±0.9)小时,两组患者睡眠参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药物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延长睡眠时间,降低觉醒次数,对提高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分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ISH组)79例及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D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者)88例,另选择55例健康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测量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其与ABI、IMT相关性。结果吸烟、舒张压水平及血清LDL-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SH组及D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ABI明显降低(P<0.05);与DH组比较,IS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ISH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双期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老年ISH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同时更应关注降低血浆Hcy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d)各40例,观察期24周。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氨、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及血脂。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钾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缬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合理,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