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招收飞行学员体检鼻科淘汰病症谱、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和住院鼻科疾病谱(简称为招飞体检、年度体检及住院鼻科疾病谱)进行比较,为航卫保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战区2006年-2011年招飞体检鼻科淘汰资料407份,某疗养机构2005年-2011年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鼻科疾病资料1072份及某医院1966年-2011年飞行人员因鼻科疾病住院的病例资料306份355例次。统计出招飞体检、年度体检及住院鼻科疾病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排在招飞体检鼻科疾病谱前5位的为鼻中隔偏曲(35.38%),鼻道窦口复合体异常(31.94%),慢性鼻-鼻窦炎(14.99%),变应性鼻炎(11.79%),慢性鼻炎(2.46%);排在年度体检鼻科疾病谱前5位的为慢性鼻炎(26.68%),鼻中隔偏曲(17.16%),慢性鼻-鼻窦炎(11.57%),鼻窦囊肿(10.45%),鼻窦气压伤(9.79%);排在住院鼻科疾病谱前5位的为慢性鼻-鼻窦炎(22.54%),鼻窦气压伤(20.85%),鼻中隔偏曲(15.21%),变应性鼻炎(14.65%),鼻窦囊肿(8.73%)。2)鼻中隔偏曲在招飞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在年度体检和住院疾病谱中的构成比(χ2=56.72 vs χ2=40.11,P〈0.01);鼻道窦口复合体异常在招飞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鼻窦气压伤在年度体检和住院疾病谱中的构成比(χ2=108.26 vs χ2=11.91,P〈0.01),鼻窦气压伤在年度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较住院疾病谱高(χ2=29.68,P〈0.01);变应性鼻炎在年度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较住院中高(χ2=7.00,P〈0.01)。结论招飞鼻科体检应重点关注鼻中隔偏曲、鼻道窦口复合体异常、慢性鼻一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应注意把握送院指征,特别关注鼻科疾病与气压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病人手术后肥大下鼻甲的变化,探讨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原则。[方法]统计254例合并下鼻甲肥大的鼻中隔偏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10例单纯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6个月观察全部患者的下鼻甲大小和鼻腔通气情况,将两种手术方法之间比较、每种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鼻腔通气改善率无差异(P〉0.05)。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半年,87.6%肥大下鼻甲与对侧下鼻甲对称。仅有26例,12.4%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的病人再次做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等离子射频术。[结论]单纯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肥大下鼻甲可以自行变小。下鼻甲有很强的自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局部麻醉和浸润麻醉法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其中71例并发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时进行下鼻甲成形术。结果 手术后3个月内鼻塞、鼻出血、流涕以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术后3~12个月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与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90.7%(68例)。未见一例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与肥大下鼻甲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改良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8 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型鼻中隔矫正术,其主要内容是(1)对鼻中隔全程“S”形偏曲及“C”形偏曲者的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在术中经处理后再利用;(2)术后鼻腔用明胶海绵固定,术后用1% 呋麻液滴鼻,尽量减少术中创伤引起的粘膜肿胀,影响鼻甲及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3)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基础上将切口向上延长2~5m m ,向下尽量将偏曲部全程切开至鼻底。68 例近期及随访1 年以上均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 UPPP术在治疗鼾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2013年该院共收治18例鼾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接受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病情相同的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伴有咽部狭窄表现的患者)治疗。结果不伴有口咽部狭窄表现的患者鼾声响度和呼吸暂停指数治疗的总有效率87.5%(14/16)、71.4%(5/7)均明显比伴有咽部狭窄表现的患者80.0%(4/5)、66.7%(2/3)高(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83.3%(15/18)、94.4%(17/18)均明显比对照组61.1%(11/18)、83.3%(15/18)患者高(χ2=5.02,P=0.025<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UPPP术在治疗鼾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2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手术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216例患者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4组.分别行单纯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下剥离术加前筛开放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前筛开放术和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时根据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13例患者(组2加组4)手术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7%(107/113例),长期(2年)有效率为86.7%(98/113例);不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03例患者(组1加组3)手术的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62.1%(64/103例).长期(2年)有效率为53.4%(55/103例),效果较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13例患者(组2加组4)差(P〈0.01)。结论:对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如合并鼻中隔偏曲,应积极手术矫正中隔;如不合并鼻中隔偏曲,如患者愿意,可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疗效分析。方法用德国狼牌鼻内窥镜对275例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其中鼻中隔左偏192例,鼻中隔右偏183例,术中合并切除双侧下鼻甲42例。结果术后3月随访,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25.3%-46.3%;好转53.3%;总有效率为92.3%。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好,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郑玉美 《安徽医学》2011,32(4):479-481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1例慢性鼻-鼻窦炎(CRS)伴中-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和同时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治愈34例(83%),好转5例(12%),无效2例(5%),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并发眼睑淤血1例,术腔不同程度粘连5例,鼻中隔血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中下鼻甲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节省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提高疗效,对预防鼻窦炎的复发及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鼻中隔矫正组。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联合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8例,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鼻中隔矫正组痊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31.8%,好转率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针对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符合功能性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33例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本病患者。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主观治愈率为87.9%(29/33),好转率为12.1%(4/33),无不愈者;客观治愈率为81.8%(27/33),好转率为18.2%(6/33),无不愈者。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以下优点:(1)完全、彻底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提高了手术质量;(2)减少手术并发症;(3)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喷雾减充血剂加运动在招收飞行学员鼻科体检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参加某战区2012年空军招飞体检复检阶段的受检者354人,分为3组。1)单纯减充血剂组(124例):鼻腔喷雾1%麻黄素溶液7喷,5min后接受第1次鼻科检查,对不能做出诊断和体检结论者,再等5min接受第2次鼻科检查,直到做出诊断和体检结论;21单纯运动组(94例):受检者在30s内连续下蹲30次,2min后接受鼻科检查;3)减充血剂加运动组(136例):鼻腔喷雾1%麻黄素溶液5喷后下蹲30次,2min后接受鼻科检查;不能做出诊断和体检结论者再下蹲30次后接受第2次鼻科检查,直到做出诊断和体检结论。记录每例做出诊断和体检结论所需的检查次数,统计各组1次、2次、3次及3次以上的检查例数。结果减充血剂加运动组1次检查可做出诊断和体检结论的比率为75%,明显高于单纯减充血剂组和单纯运动组(分别为63.71%和34.04%);需3次及3次以上检查的比率为6.61%,明显低于单纯减充血剂组和单纯运动组(分别为20.97%及3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喷雾减充血剂加运动可作为招收飞行学员鼻科检查的常规鼻腔黏膜收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12月53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组治愈39例(73.6%),好转14例(26.4%)。术后随访行常规及鼻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是值得推广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同期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术后给予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4 h内,实验组VAS评分,病情轻度、重度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治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鼻腔粘连发生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后黏膜水肿,不增加术后出血和粘连。  相似文献   

15.
王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47-148
目的对凡士林及PVE医用海绵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的效果和舒适度进行比较。方法观察125例单纯性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其中50例用凡±林纱条进行填塞(A组),75例用PVE医用海绵进行填塞(B组),比较两组鼻腔填塞后疼痛、鼻腔出血差异。结果B组无疼痛率66.7%明显高于A组(10.0%),而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均〈0.01);B组轻度出血占优势(70%vs40%,P〈0.05),而A组中度出血占优势(50.0%vs25.3%,P〈0.05);两组重度出血无差异(10%vs4%,P〉0.05)。结论PVE医用海绵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患者疼痛和出血较轻,舒适度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和改装体检颈腰椎病症特点,为规范飞行人员颈腰椎病症的诊治和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12809名飞行人员年度体检时,对有颈腰椎病史者行查体和颈腰椎X线检查;978名飞行员改装体检时,全部行颈腰椎x线和L4、L5螺旋cT检查;统计两组颈椎病症、腰椎弓峡部裂和其他腰椎病症的检出率。结果1)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颈腰椎病总检出率为3.7%(477/12809),低于改装体检影像学普查颈腰椎病症28.3%(277/978)的总检出率(χ2=1063.53,P〈0.01)。2)飞行人员年度体检腰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0.2%(29/12809),低于改装体检腰椎弓峡部裂6.9%(67/978)的检出率(χ2=576.63,P〈0.01);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颈椎病和其他腰椎病检出率分别为2.3%(297/12809)和1.2%(151/12089),均低于改装体检颈椎病症5.2%(51/978)和其他腰椎病症16.3%(159/978)的影像学检出率(χ2=30.97vsχ2=939.95,P〈0.01)。3)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因颈腰椎病造成暂时飞行不合格比率为0.3%(34/12809),低于2.4%(23/978)的改装体检不合格比率(χ2=91.06,P〈0.01),但与0.2%(2/978)的改装体检暂时飞行不合格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飞行人员颈腰椎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征象率高,但有许多并不构成疾病诊断。年度体检时依据病史、查体和选择性x线检查可满足需求;但改装体检时,应全部行颈腰椎x线及L4、L5螺旋CT检查,才能满足诊断和医学鉴定需求。  相似文献   

17.
赵宏钧  秦琴  余江萍 《医学综述》2014,(10):1912-19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畸形成形术围术期应激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畸形成形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应激激素与氧化应激的变化。结果术后1 d与3 d观察组血清应激激素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术后1 d各指标水平高于术前及术后3 d,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1 d与3 d血清氧化应激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畸形成形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变化小于传统手术,临床应用价值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比较改装体检直升机和歼击机飞行员的颈腰椎病症状况。方法1127名飞行员改装体检时(直升机飞行员149名,歼击机飞行员978名),全部行颈腰椎x线和L4、L5螺旋cT检查;统计两组资料颈腰椎病症的总检出率,并分别统计颈椎病症、腰椎弓峡部裂和其他腰椎病症的检出率及对改装体检结论的影响。结果直升机飞行员颈腰椎病症的总检出率为41.6%(62/149),高于歼击机飞行员的28.3%(277/978)(X2=5.65,P〈0.05)。直升机飞行员颈椎病症的检出率为9.4%(14/149),高于歼击机飞行员的5.2%(51/978)(X2=4.16,P〈0.05);直升机飞行员腰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为4.0%(6/149),与歼击机飞行员的6.9%(67/97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升机飞行员其他腰椎病症的检出率为28.2%(42/149),高于歼击机飞行员的16.3%(159/978)(Y。12.56,P〈0.01)。直升机飞行员因颈腰椎病造成改装体检飞行不合格的比率为0,歼击机飞行员为2.4%(23/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1)。结论颈腰椎病症在改装体检直升机飞行员中的检出率很高,应作为高性能武装直升机飞行员重点随访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飞行人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简称耳鼻喉科)疾病谱特点,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参考。方法从某医院住院飞行人员病历中抽取2002年1月-2011年12月耳鼻喉科疾病资料,建立疾病谱、对比分析歼(强)击机(A组)、运输(轰炸)机(B组)、直升机(C组)飞行人员的疾病特点,并与既往资料比较。结果10年间飞行人员因耳鼻喉科疾病住院共447例594例次(有的飞行人员同时或先后患2种以上疾病),排前10位疾病的为慢性鼻炎一鼻窦炎、感音神经性聋、急性鼻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耳气压伤、甲状腺肿瘤、鼻中隔偏曲、眩晕、鼻窦囊肿、变应性鼻炎。急性鼻炎构成比B组高于A组(x。=3.92,P〈0.05);眩晕、严重飞行错觉、空晕病构成比A组高于B组(x2=4.25,P〈0.05;x2=12.87,P〈0.01;x2=4.38,P〈0.05);梅尼埃病c组高于A组和B组(x2=4.80,P〈0.05;x2=8.5,P〈0.01)。导致停飞的主要疾病为梅尼埃病、感音神经性聋、耳气压伤、眩晕、空晕病、严重飞行错觉等。结论住院飞行人员鼻科疾病占比高,但停飞主要为耳科疾病。与既往资料相比,住院疾病谱中耳气压伤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慢性鼻炎一鼻窦炎、感音神经性聋和OSAHS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