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瘘道硬性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价值。方法 胆管术后残留结石患者327例,手术4周后经瘘道使用硬性胆道镜治疗,其中经T管瘘道315例,U管瘘道5例,胆肠支撑引流管瘘道7例。结果 327例患者,取石486例次,平均1.5次/例,326例患者取石成功,但14例患者残留结石。1例患者因瘘道太长或石失败,结石取净率为95.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瘘道硬性胆道镜可经术后瘘道进入大多数肝内胆管或胆总管进行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治疗,该法能解决与残石治疗有关的许多问题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嵌顿、铸型或伴有胆管狭窄等纤维胆道镜下处理困难的残留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瘘道硬性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价值。方法胆管术后残留结石患者327例,手术4周后经瘘道使用硬性胆道镜治疗,其中经T管瘘道315例,U管瘘道5例,胆肠支撑引流管瘘道7例。结果327例患者,取石486例次,平均1.5次/例,326例患者取石成功,但14例患者残留结石。1例患者因瘘道太长取石失败,结石取净率为95.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瘘道硬性胆道镜可经术后瘘道进入大多数肝内胆管或胆总管进行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治疗,该法能解决与残石治疗有关的许多问题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嵌顿、铸型或伴有胆管狭窄等纤维胆道镜下处理困难的残留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次实验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手段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从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选取58例,在胆道镜下通过1~4次钬激光碎石技术取出患者结石,统计结石全部取出率、术后并发症的发作率(胆管出血、发热、轻度腹痛、黄疸等),随访全部患者2~6个月,通过B超和MRCP检测患者有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的情况,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满意率。结果:在胆道镜下通过1~4次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后,54例(93.10%)患者的结石被一次性全部取出,经过2次、3次、4次手术才将结石全部取出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人、1人、1人。术后仅有一人出现轻微发热,胆管出血、腹痛、黄疸等并发症均未出现,即术后并发症的发作率为1.72%。随访全部患者2~6个月,发现未出现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的情况,但有10例(17.24%)患者有胆管壁变厚、变毛糙的情况。患者总满意率为98.28%。结论:在胆道镜下使用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极少,而且后期无复发和胆管狭窄情况,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的患者,实施PTCS,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分3次取净结石的有5例,分2次取净结石的有2例,1次取净结石的有5例:患者术中痛苦少,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 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疗效确切,创伤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疾病时的治疗效果,旨在为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诊断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术后的康复状况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患者的术后恢复状态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各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接受常规治疗的开腹手术疗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诊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耗时短、住院成本低、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疗效好及临床疗效显著等优势,可为胆管结石患者的治愈、预后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冯小丽  陈翔 《现代保健》2012,(8):113-11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总结笔者所在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68例经皮经肝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60例一次扩张成功并取净结石,8例因一次扩张不到位而即行剖腹手术治疗痊愈。手术时间90~200min,出血量30~50ml,全组无瘘道出血和胆瘘。67例准确熟练配合,无护理并发症,1例由于冲洗的使用不当,引发水中毒,经及时处理后,治愈出院。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并得到患者的最佳配合;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前注重器械的准备、术中注意内镜及配件的使用,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工作,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手术术中、术后共检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56例患者。结果 5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33.93%(19/56)降为21.43%(12/56),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1.67%(11/12)。结论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胆管结石直观、安全高效,结石取净率高,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手术术中、术后共检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56例患者。结果 5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33.93%(19/56)降为21.43%(12/56),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1.67%(11/12)。结论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胆管结石直观、安全高效,结石取净率高,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37例,均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按观察组137例及对照组10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6例患者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经PTCS治疗,6例患者中2例结石1次取净,1例2次取净,3例3次取净.操作过程中无需麻醉,患者无明显痛苦,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诊至2008年4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PTCS对肝内胆管狭窄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转DSA应用技术,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对1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83例,动静脉畸形16例,脑动脉狭窄23例。结果:脑动脉瘤通过一次旋转DSA检查96%以上病例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可清晰显示瘤颈、狭窄及畸形情况。结论: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DSA诊断和介入手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比较DSA、CTA及MRA对颈部血管的诊断情况。结果: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5)。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高于MR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患者术后颈部血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1),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无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心肌梗死1例,发生新的梗死灶4例,死亡1例。结论: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高于CTA及MRA检查,对术前诊断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且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颈部血管狭窄率,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接受CTA与SCTA检查的患者108例,其中98例患者同时进行DSA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者经SCTA检查发现有101例存在脑血管异常,其中动脉瘤39例,脑动脉狭窄48例,CCF10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7例脑血管正常;98例行DSA检查,有4例与SCTA结果不符,其余与SCTA均相吻合,其中3例SCTA检查出脑动脉畸形,而DSA未发现,1例DSA检出了动脉瘤,而SCTA未检出,SCTA检查发现88例患者脑血管壁有钙化影,血栓附着与血管壁上。结论DSA与SCTA是确诊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两者两结合可互相弥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减低误诊和漏诊率,SCTA可作为确诊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利于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1目的 对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DSA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狭窄3例。探讨常规DSA和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1目的对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DSA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狭窄3例。探讨常规DSA和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2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进行MRI检查,随访26周,比较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以及治疗后2周病灶情况;...  相似文献   

17.
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芬  程丽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46-4647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6例PCOS患者血清AMH浓度,并且与30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以AMH5.0ng/ml为界值,将其与PCOS的诊断标准进行对比,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70.00%。结果:PCOS组与对照组血清AMH的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患病率较高的PCOS不孕诊断中,AMH检测是一项较好的指标。结论:在精确超声数据得不到的情况下,血清AMH浓度能够代替卵巢窦卵泡数目,是替代反映窦卵泡计数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9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15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按照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s角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随访,两种穿刺方法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是有效的。②双侧穿刺在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椎体后凸Cobb’s角的改善方面优于单侧穿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 VWI)技术,探讨腔隙性脑梗人群中豆纹动脉(LSA)数量及深度.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将其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组;另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HR-MRI VWI技术中T1加权成像的三维体积各向同性涡轮自旋回波采集(T1WI-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