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盆、髋臼骨折21例(其中骨盆骨折14例,髋臼骨折7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4例双柱骨折及4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患者附加外侧切口。结果21例手术时间为85~200min,平均118min;术中失血量为270—1360mL,平均42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全部患者随访10—3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7—3.9个月,平均2.9个月。参照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8%。根据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0%。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具有切口小、解剖清晰、固定操作简单等优点,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髋臼四边体是指髋臼的内侧壁区域,它在绝大多数髋臼分型系统中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它作为一个骨性结构来讲,相对较薄,与其上方较厚的承重区相比,产生骨折时所需的应力相对较小。在治疗髋臼骨折上,改良Stoppa入路与常规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可充分暴露、复位和固定该骨折。而且老年患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属于最大负重关节内的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显露困难、周围血管神经密集且治疗往往要求对其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因此成为创伤骨科最具难度的手术之一。该文就髋臼骨折手术经典入路及近几年提出的各种改良入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髋臼的解剖及骨折分型较复杂,复合类型的髋臼骨折在选择手术入路时较为困难,有时需要扩大的手术入路或者前后联合的手术入路来完成手术,使护理工作繁重。我院对46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采用单一的髂腹股沟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及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40例获得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冰  孙梅  黄楹 《山东医药》2010,50(10):91-92
目的 观察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46例。结果所有瘤体均成功夹闭,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可靠,适合Hunt—HessⅠ~Ⅲ级动脉瘤,特别是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髋臼双柱骨折选择手术入路的原则。方法随访1996年5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59例,均有完整随诊资料。手术入路分布为:髂腹股沟入路38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7例,前后联合入路(前两个手术入路的联合使用)12例,扩展的髂股骨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髂股骨入路1例。全部病例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59例患者获得平均70.3(22~101)个月的随访。临床功能优25例、良2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9.8%。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异位骨化6例、感染1例(联合入路)。单一手术入路、联合或扩展手术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分别为3.59 h及5.01 h(P=0.000),术中平均自体血液回输量差异无显著性(P=0.993),平均异体血液输入量差异有显著性(P=0.028),临床功能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4)。结论经单一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血量少、临床疗效优于经联合或扩展手术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7.
沈毅  罗宜人 《山东医药》1997,37(1):39-39
1970~1996年,我们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228例。其中男149例,女79例;年龄10~68岁,平均31.8岁。良性肿瘤185例,占84.86%;恶性肿瘤33例,占15.14%。肿瘤体积最大约35cm×25cm×25cm。行肿瘤完全切除217例(占95.17%),部分切除4例,探查活检7例;死亡3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手术入路探讨如下。 选择手术切口的原则为显露好、创伤小、便于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我们对前上纵隔肿瘤多采取前外侧胸部切口;后纵隔肿瘤多采取后外侧胸部切口;位置较高的前上纵隔肿瘤及累及双侧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后甲状腺采用颈部切口,必要时部分劈开胸骨;累及胸廓出口部位的较大肿瘤采用颈胸联合或双切口。对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椎管内肿瘤)者,可采用背部脊柱旁路切口胸膜外切除肿瘤。对部分肿瘤较小者,可于电视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或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小切口纵隔肿瘤切  相似文献   

8.
胸椎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造成的椎管相对狭窄,常需手术治疗。如何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入路将是每一位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难题。该文对近年来较常用的胸椎手术路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单鼻孔经蝶(鼻蝶)入路与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探讨垂体腺瘤的良好手术入路。方法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与经颅入路手术者比较,经鼻蝶入路手术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除率高、激素改变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经鼻蝶入路是垂体腺瘤切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瘫痪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面神经减压可以有效减少损伤、加快痊愈.但是由于面神经所处位置结构复杂、且面神经个体差异较大,所以,虽然面神经减压术很常用,但手术入路的设计还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垂直段的减压术,术中需要磨除乳突,导致患者愈合慢、术后还需乳突重建等,得不偿失.本研究拟通过探讨中老年面神经解剖位置,提出新的可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垂体腺瘤中泌乳素( 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12 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 无分泌功能腺瘤3例.结果 肿瘤全切33例, 次全切5例;术后复查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 下降大于50%的4例, 8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健  张民 《山东医药》2006,46(3):17-17
Bennett骨折为第1掌腕关节骨折脱位,由于拇长展肌、鱼际肌及掌骨间韧带的牵拉,一旦骨折移位随之发生,不稳定,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和外展活动。治疗的主要困难是复位后的对位状态不易维持,因此现代治疗观点多主张拇掌腕关节桡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白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Bennett骨折8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管英 《山东医药》2011,51(14):75-76
目的观察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行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0.5~5 a,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为优16例、良7例、可3例。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予正后侧入路(A组,30例)和外侧入路(B组,30例)两种手术入路进行治疗。记录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并依据Flynn标准对肘关节功能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切口显露时间:A组为(14.48±1.33)min,B组为(10.27±1.28)min;切口闭合时间:A组为(20.60±1.83)min,B组为(17.00±1.36)min;手术时间:A组为(80.27±3.16)min,B组为(67.50±2.10)min。B组的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评定A组优良率为73.3%,B组为93.3%,B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骨折且手法复位困难的患儿,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经肘关节外侧入路在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正后侧入路,且术后肘关节功能较后侧入路佳,可作为更为有效、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5例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导航组),男11例,女4例;年龄60~87岁;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徒手定位方法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60~8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总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74.8±10.7)min〕和骨折愈合时间〔(5.5±2.6)个月〕短于对照组〔(85.4±11.4)min、(6.3±3.2)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中透视次数〔(28.7±9.6)次〕、术中出血量〔(9.5±7.7)ml〕及总钻孔次数〔(9.4±4.6)次〕显著少于对照组〔(48.6±8.3)次、(40.4±10.4)ml、(17.6±8.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导航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53.33%,P<0.05),导航组无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导航组生理和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定位方法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具有术中螺钉置入更加精准、规范等优点,实现了手术的微创化,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医患放射线的接触时间,降低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采用经外侧裂人路小骨窗开颅或去骨瓣减压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4 h内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23例血肿清除100%,6例清除90%以上,7例清除80%以上.认为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眶上,颞下、额部、后颅窝锁孔入路进行手术治疗.23例肿瘤行全切或次全切除,9例动脉瘤成功夹闭,均未发生与手术人路有关的并发症.认为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肿瘤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髋臼是由髋骨的耻骨、坐骨和髂骨部软骨发育而形成的骨性臼凹,与股骨头相关节.其中耻骨构成关节面的前上1/5,坐骨构成髋臼窝的底和关节面的后2/5,其余部分由髂骨部软骨构成.髋臼骨折是暴力作用于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结果,通常造成骨折的暴力可来自于股骨大粗隆,屈膝时的膝部,伸膝状态下的足部以及骨瓮的后方[1].在手术治疗中,恰当的手术入路是保证髋臼骨折良好复位与内固定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翼点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Ⅳ级基底节区HCH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82例中,死亡15例(18.3%)。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0例、Ⅱ级18例、Ⅲ级26例、Ⅳ级17例、Ⅴ级6例。结论改良翼点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Ⅳ级基底节区HCH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