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DeBakev Ⅲ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选择DeBakey Ⅲ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先行保守治疗4周,然后行TEVAR.治疗过程中采用全主动脉64排CTA观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假腔内血栓、降主动脉夹层的变化.结果 术后9例患者均恢复较好,痊愈出院;随访6~3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DeBakey Ⅲ A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行TEVAR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1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17例急性胸背痛患者经CT动脉造影(CTA)确诊为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依据术前CTA影像资料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确认夹层破口位置,选择合适的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在DSA监视下施行带膜人工血管支架移植术.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1年行CTA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17手术成功,1 例术后3 d夹层进展为A型,3个月后死亡.无术后截瘫,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塌陷发生.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近期和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DeBakeyⅢ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显示夹层动脉瘤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较少。术后1~22个月随访,术后30d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体运动障碍,余13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b型夹层动脉瘤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常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干预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选取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49例.2010年10月以前为常规护理组210例,其后为强化护理组239例.强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采取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心率、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病情监护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以患者离院时及在以后的随访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强化护理组围术期病死率较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4% vs.1.90%,P=0.325).强化护理组随访期间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2.6%vs.11.3%,P=0.001).强化护理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98.7% vs.80.0%,P<0.001).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病人21例,女2例,男19例, 年龄(56±7)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足够健康教育、密切注意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 21 例病人共植入22枚覆膜支架。术前血压控制平稳,20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6个月螺旋CT 随访,无远期死亡,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认真的护理措施对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随访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前死亡4例,未手术1例,施行TEVAR 129例,手术操作均成功,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7例(20.9%),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2例(9.3%);Ⅰ型内漏13例(10.1%),夹层逆剥为Stanford A型1例,低氧血症23例(17.8%),肾功能衰竭需血液滤过9例(7.1%),术后精神症状37例(28.7%),脑梗死3例.随访2个月~5年,随访110例,随访率85.7%,1例术后1年和1.5年出现支架远端夹层,两次手术植入覆膜支架,部分封闭了腹腔干动脉,1例术后2个月时因肠梗阻在外院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4年时支架远端发生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3个月突然死亡.Ⅰ型内漏消失11例,持续存在2例.结论 急诊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凯  孔祥荣 《山东医药》2011,51(8):109-110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已有50余a的历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某些心脏中心开胸置换主动脉的手术病死率已降至3%,但是对于一些老年重症患者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随着支架性能的不断改进,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最近的报道显示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患者5 a的动脉瘤相关存活率为96%,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2009年6月,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进行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88(男237,女51)例,年龄21~79(平均51.2)岁。局部或全身麻醉,在 X线透视下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经股动脉放置在主动脉夹层第1裂口位置,实现腔内修复。应用多排CT等技术进行38个月(6~102月)的随访,观察假腔血栓形成情况、有无内漏、血流动力学变化、移植物位置及形态、内脏动脉供血等情况,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全组患者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和截瘫等并发症。围术期死亡6例,分别为: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2例、升主动脉逆行夹层1例、夹层破裂1例、心肌梗死1例及死亡原因不明1例。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5.3%,包括术后即刻内漏、发热、肾功能不全、切口感染、肺炎、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左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截肢等。随访中共有7例死亡(2.4%),4例患者行二次TEVAR术后治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5年累积生存率达96%。结论: TEVAR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方法,中期疗效满意,患者远期生存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主动脉重建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率88.5%。随访(1.5±0.4)年,随访期内30例(21.8%)患者支架远端主动脉出现负性重建。单因素分析发现假腔有分支灌注、夹层总长度、破口数及内漏影响主动脉重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假腔有分支灌注和破口数是患者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假腔有分支灌注和破口数是影响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是临床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危急重症,是由于主动脉中层破裂,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形成血管内假腔。根据夹层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Stanford A、B型,病变累及近端主动脉者称为A型 ;病变范围仅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降主动脉称为 B 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选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选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随着微创治疗方式和器具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弓部病变可采用微创腔内治疗,近年来,“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的发展使得TEVAR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成为可能。本文就几种常用处理弓部病变腔内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75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EVAR治疗7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6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4±12.6(29~83)岁.1例29岁女性病因考虑为埃-当综合征,2例年青男性分别继发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外伤车祸.全部患者均经螺旋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75例患者共置入81枚带膜支架.其中2例因近端破口接近左锁骨下动脉,先行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置入支架,支架近段覆盖左锁骨下动脉.25例支架置入后出现明显内漏,20例予球囊扩张,6例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埃-当综合征女性患者术中出现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广泛血管撕裂,失血性休克,经抢救好转恢复.2例术后早期死于夹层破裂.术后随访1~24个月,2例(包括1例埃-当综合征患者)术后半年发生猝死,1例术后1年复查CT发现支架远端出现破口,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其余存活者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EVAR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而对于年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要注意排除埃-当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用EVAR治疗埃-当综合征的血管并发症,目前尚未见报道,其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1例主动脉夹层经皮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防止瘤体破裂,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疼痛的护理、体位与饮食指导及肾功能的监护、术后综合征的护理,观察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果 4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此种完全经皮方式进行主动脉疾患腔内修复,支架均成功植入,术后动脉瘤搏动消失,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发生腹膜后出血、肾功能衰竭、截瘫和内漏、穿刺部位血肿、出血、感染及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经皮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提要:主动脉夹层是高致死性疾病,早期积极的手术或腔内隔绝术可使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对于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最佳时机仍有争议,及早进行隔绝术可以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腔内修复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156例AAD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病至TEVAR时间≤7 d组(G1组)、发病至TEVAR时间为7~14 d组(G2组)和发病至TEVAR时间>14 d组(G3组),比较三组术后3个月主动脉修复情况、院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三组患者最小真腔直径与最大假腔直径的比值分别为(0.47±0.33)、(0.42±0.18)及(0.47±0.27)(P>0.05),术后3个月最大真腔直径与最大假腔直径比值分别为(1.76±0.51)、(1.42±0.30)及(1.34±0.34),组间两两比较G1组显著大于G2组和G3组(P<0.05),G2组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例达到主动脉完全修复(G1组8例和G2组4例);院内死亡患者8例,其中5例因脏器缺血致死,2例因近段夹层形成在术中死亡,1例为不明原因猝死;G1组和G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G3组(P<0.05),与G3组相比,G1组及G2组的住院费用减少了20000元/人。结论 AADB早期进行TEVAR术有利于术后主动脉修复,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且安全性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例(其中1例病因为EhlersDanlos综合征),从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为7h~10年。并发高血压18例,冠心病、心绞痛3例,2型糖尿病1例,脑卒中史2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结果:22例患者共置入23枚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死亡。3例术中出现明显内漏,2例予球囊扩张,1例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所有患者主动脉夹层破口均成功隔绝,技术成功率达100%。1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在成功隔绝主动脉后出现支架置入所经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广泛血管撕裂,失血性休克,予以抗休克处理及施行急诊人造血管置换术,患者病情好转恢复。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施行腔内隔绝术治疗EhlersDanlos综合征的血管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造成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死亡,1例2017年3月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存活2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目前病情无进展。结论 主动脉血管自身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支架头端裸支架对血管壁的损伤是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8.
19.
主动脉夹层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一种主动脉最常见的疾病。现存普遍认识到,主动脉夹层是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突发性疾病,病情严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血管疾病。其治疗也极具挑战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此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是以开胸切除病变段血管和血管置换为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20.
对17例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EVGE)。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13例夹层入口封堵完全,即刻内漏4例,经处理2例内漏消失,另2例轻微内漏未处理。术后随访2~56(14.5±11.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16例假腔内有血栓形成,13例真腔扩大,5例瘤腔内径缩小。术后半年CT显示9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轻微内漏者自愈,支架移位并迟发内漏1例。无死亡、瘤体破裂和截瘫发生。认为EVGE治疗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支架移植物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