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大儿分娩7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大儿分娩母婴并发症较正常儿分娩的高。特别是对新生儿、因肩难产 ,可造成臂丛神经损伤 ,易导致新生儿窒息 ,而遗留永久性后遗症。如肩关节挛缩 ,上肢活动受限等。为降低巨大儿分娩的并发症 ,减少新生儿的损伤 ,我们着重探讨巨大儿分娩的方法。现将 7年来在我院分娩的774例巨大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一、巨大儿发生率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间共有单胎分娩12 814例次 ,新生儿体重≥ 40 0 0g者 774例 (6 .0 4% ) ,其中体重≥ 45 0 0g者 85例 (0 .6 6 % )。见表 1。二、孕妇的一般情况初产妇 6 2 9例 ,占 81.2 7% ,经… 相似文献
2.
沈太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5):470-471
胎儿体重超过 4 0 0 0g ,称巨大胎儿或超重儿。巨大儿通过正常产道常发生困难 ,须手术助产 ,并发肩难产机会多 ,如处理不当可发生子宫破裂或软产道损伤 ,胎儿常发生窒息 ,颅内出血 ,锁骨骨折等 ,重者造成死亡。为降低巨大儿分娩时的并发症 ,减少新生儿损伤 ,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 5年来分娩的巨大儿共 6 74例进行回顾分析。1 资料1.1 巨大儿发生率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单胎分娩 796 8例 ,新生儿体重≥ 4 0 0 0g者 6 74例(8.4 5 % ) ,体重≥ 4 5 0 0g者 6 3例 (0 .79% ) ,见表 1。表 1 5年中巨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96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204例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巨大儿组产妇的孕末期宫高加腹围、孕末期体重、及胎儿的双顶径及股骨长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巨大儿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孕妇产前充分的评估,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必要时放宽剖宫产指针,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5.
胎儿出生体重达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本文对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256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分娩总数为2724例,其中巨大儿占256例,占分娩总数的9·4%。256例孕妇的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46岁,平均28岁。初产妇94 相似文献
6.
巨大儿1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本院1992-1996年5月间产科临床资料分析,巨大儿发率为2.15%,明显低于其它文献报道,认为各地区间孕妇的遗传和体格因素不能是巨大儿发生的首要因素,另外,资料提示巨大儿国婴数大大超过女婴数,推测妊娠期可能存在一种与胎儿性别有关的机制影响胎儿体重的增加,提出应加强孕期管理和产时处理,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和产时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巨大儿100例临床分析宋世美李梅贾士荣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职工医院(25010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保健工作的加强,巨大儿(体重≥4000g)发生率逐年上升。本文通过对100例巨大儿回顾性分析,认为产前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以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分娩的88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68例,占77.27%;阴道分娩20例,占22.73%;产后出血4例,占4.55%;新生儿窒息3例,占3.41%;无围生儿死亡。结论: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正确产前诊断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朱红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6):660-661
近年来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巨大胎儿的比例增多 ,对其诊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近 2年来分娩的巨大儿 2 0 5例作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提高诊断准确率 ,改善母婴预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产妇 2 4 5 8例 ,其中巨大儿 (新生儿出生体重≥ 4 0 0 0g) 2 0 5例 ,发生率 8.3%。 1999年巨大儿发生率为 8.6% (99 115 2 ) ,2 0 0 0年发生率为 8.12 % (10 6 130 6)。孕妇年龄 2 1~ 4 5岁 ,初产妇 186例 ,经产妇 19例 (9.3% )。足月妊娠 194例 ,过期妊娠 1…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多,母婴并发症和手术率相应上升。为了对巨大儿的认识,寻找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途径。笔者对我院近3年分娩的318例巨大儿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发生率上升,剖宫产率增高。为探讨分娩方式及其对胎儿与新生儿的危害,我们回顾分析了434例巨大儿分娩方式,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产程及分娩方式,适时结束分娩。1临床资料8726例产妇中,巨大儿434例(4.97%),≥4500... 相似文献
12.
212例巨大儿分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的主要母儿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至2003年7月分娩的212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为59.91%,经阴道分娩时产钳或胎吸助产率为13.41%,均明显高于非巨大儿妊娠;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严重的新生儿损伤。结论应积极预防巨大儿妊娠的发生,巨大儿妊娠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巨大儿阴道分娩时应处理好肩难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济源市妇幼保健院183例巨大儿分娩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83例正常体重儿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的发生等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初产妇巨大儿组比较,经产妇巨大儿孕早期建卡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均高于初产妇。在分娩方式对比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略高,而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结论提高围产医师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孕妇围生期营养指导,尤其是经产妇的围生期管理,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 2 3 8例巨大儿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初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经产妇 (P <0 . 0 5 ) ;②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妇高于阴道分娩(P <0 . 0 5 ) ,两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③初产妇新生儿体重 >42 5 0g ,经产妇新生儿体重 >45 0 0g者 ,剖宫产率增高 (P <0 . 0 5 )。结论 :对无产前合并症、并发症及其它剖宫产指征 ,胎方位正常 ,且初产妇估计胎儿体重 <42 5 0g、经产妇胎儿体重 <45 0 0g者 ,可以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巨大儿的分娩方式成为摆在产科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现将我院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巨大儿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产科质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 相似文献
16.
17.
郭景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217-218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巨大儿是相对头盆不称和肩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诊断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622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探讨对母婴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622例巨大儿(体重≥4000g)为研究组,选择相应时间内的622例正常足月儿(体重〈4000g)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并发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巨大儿组分娩孕周、孕产次、宫高、腹围、B超双顶径均高于对照组,男婴多于女婴。结论:产妇分娩孕周、年龄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波对估计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有增长趋势,胎儿巨大,增加了难产、产后出血及肩难产的发生率,为了提高对巨大儿的重视,现将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分娩的巨大儿187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1月—1998年7月间分娩总数为215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2年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 112 1例和正常体重儿 9312例对比及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巨大儿经阴道分娩 2 78例 ,占 2 4 .84 % ,剖宫产 4 34例 ,占 36 .6 8% ;正常体重儿经阴道难产 136 1例 ,占 14 .6 2 % ,剖宫产 14 5 7例 ,占 15 .6 5 %。巨大儿剖宫产术者无死亡。经阴道难产率为 5 .38% ,产伤率为 0 .4 5 % ,较剖宫产者难产率 1.84 %及产伤率 0高 (P <0 .0 1)。结论 合理的分娩方式 ,有利于改善巨大儿的预后 ,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