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05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8.17%。卒中后癫痫的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55.81%)。蛛网膜下腔出血最易合并继发性癫痫(19.35%)。本组患者中病灶位于皮层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12.18%,皮层下病灶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1.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癫痫的常见病因。癫痫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其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脑卒中患者并发癫痫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预后。结果脑出血后癫痫占5.66%;脑梗死后癫痫占6.42%;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癫痫发生率最高占21.05%(4/19)。卒中后2周内发作占多数,为68%。发病后4周内死亡率为12%,明显高于非癫痫组的3.52%,P〈0.01。另外,继发癫痫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的重要原因,且卒中并发癫痫较非癫痫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对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总发生率为7.95%(126/1585),早发性癫痫发生率为5.30%(84/1585),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强直-阵挛发作明显多于部分性发作;迟发性癫痫发生率为2.65%(42/1585),多见于脑梗死,部分性发作多于强直-阵挛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00例脑卒中患者中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癫痫的总发生率6.00%,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3.33%(32/60),晚期发生率为46.67%(28/60),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5.00%(39/6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10.65%)与皮层下(2.7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层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发作类型、病变部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发作机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或MRI、脑电图(EEG)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卒中患者的6.24%,癫痫发作可发生在卒中后任何时期,早期发作多在卒中发病48小时内。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更易引发癫痫。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脑电图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早期发作与晚发癫痫的治疗、转归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痫发作与脑卒中发作时间、病灶部位的相关性以及癫痫发作类型的发生率。【结果】70例病例中,早发型癫痫45例(64.2%),迟发型癫痫25例(35.8%);脑卒中病灶位于皮质的55例,占78.6%,其中颞叶癫痫17例;癫痫发作类型中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5例,占50%。【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型癫痫为主,病灶部位多位于皮质,而癫痫发作类型多见于全身强直阵挛性。  相似文献   

7.
2000例癫痫病例的发作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0例癫痫病例进行发作分类研究,规范我国的发作分类诊断,以利于癫痫病人的诊治。方法:按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癫痫学术会议拟订的发作分类统计。结果:依据临床 脑电图可分类达到97.35%;全面性发作占78.95%;其中强直-阵挛性发作占68.85%;肌阵挛性发作占2.8%;强直性发作占0.5%;失神性发作占6.8%;部分性发作占18.4%;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占2.15%;复杂部分性发作占4.75%;单纯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占1%;复杂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占10.5%;不能分类达2.65%。结论:判断癫痫发作分类须详细分析综合各项资料。中华医学会1985年第一届全国癫痫学术会议拟订的发作分类,与1981年国际防治癫痫联盟建议的发作分类基本相似。稍简化后,符合我国国情,用于我国癫痫分类,可起到规范作用,利于癫痫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崧  江先娣  杨职  陈海 《临床医学》2006,26(4):45-4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继发性癫痫的关系。方法对一组988例急性脑血管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病例中继发癫痫发作占5,91%;缺血性卒中病例中继发癫痫发作占6.29%;有癫痫发作的患者4周死亡9例,占12,85%,非癫痫组病例中癫痫发作占3.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癫痫发生率与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关系,癫痫发作对预后有严重影响,其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癫痫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52例脑卒中病人中7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45%,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结论癫痫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其病变影响皮质是重要的致痫因素,而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卒中后癫痫多数药物控制效果良好,其癫痫发作机制,认为早期多由于脑水肿和脑代谢异常,晚期多由于癫痫灶所致。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43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胡汉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86-118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3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发生率为4.7%(43/930),其中72%(30/43)发生在脑卒中后半年内,而大发作者占59%,部分性发作表现多样,抗癫痫治疗80%有效。结论: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多发生在脑卒中半年内,临床表现多样,无抽搐病例易误诊,抗癫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儿童发作性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为癫痫及疑为癫痫、不疑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的726例患儿进行4-24hVEEG监测。并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VEEG异常542例(74.66%),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17例(16.12%),痫样放电425例(58.54%)。726例中505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测,非特异性异常91例(18.02%),痫样放电42例(8.32%)。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726例、VEEC监测后明确诊断非癫痫187例,癫痫493例。结论 VEEG对儿童癫痫诊断、分型、定位及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更能发现特殊的类型,有利于研究和发现癫痫发作的生理机制和诱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脑梗死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癫痫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皮质病变者38例(74.51%),皮质下病变者13例(25.49%);脑梗死后癫痫急性症状性发作22例(43.13%),其中继发全面性发作18例,部分性发作4例;迟发性癫痫29例(56.86%),其中继发全面发作14例,部分性发作15例;继发全面发作组病灶位于皮层处23例,皮层下9例;部分发作组病灶位于皮层处11例,皮层下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癫痫急性症状性发作以继发全面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部分发作及继发全面发作均以皮层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特点,分析其临床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8年脑卒中后继友癫痫42例,就其发作类型,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拳型、部位、范围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69%;卒中后继发癫抵多在卒中早期(2个月内)出现,占52.4%;各种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脑出血5.7%,脑梗∥,7.9%,蛛网膜下腔出血6.2%;继发癫痫在脑叶卒中多见,共占76.1%:癫痫与卒中病灶的大小有笋,脑梗死病灶直径2cm以上及脑出血量10ml以上者分别占本组继发癫痫的83.3%和75%;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有明显区别。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类型多见,常于卒中早期发作,多发生于脑叶病变,与病灶大小有关。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口服癫痫药,继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4.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癫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中风后癫痫和中风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提高两病的诊治水平,我们对近几年我院住院病人中风合并癫痫的83例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8年至1996年入院的2102例急性脑血管病中,83例合并癫痫,合并率为3.9%,其...  相似文献   

16.
1000例动态脑电图检查的癫痫外科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癫痫外科门诊病例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000例在癫痫外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动态脑电图检查癫痫病例,统计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情况、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66.5%为男性病人,74.7%已明确诊断者,90.2%年龄在30岁以下,有可能相关病因者42.3%,发病年龄30岁以下者占97.5%,65.2%为强直-痉挛性癫痫,近3个月发作次数超过4次者占57.5%,28.5%有影像学异常。82.5%病人有脑电图异常,70.4%病人可以完成基本癫痫灶定位,69.5%的病人联合用药。结论癫痫外科门诊病人的特点是诊断明确、病情严重、结构异常、脑电图异常、联合用药的病人较多,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强直-痉挛性发作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是否也和癫痫样放电一样受到睡眠的影响。方法: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儿童癫痫患者在睡眠各期的癫痫发作,对95例共504次癫痫发作进行睡眠周期分析。结果:75%在清醒期发作,25%在睡眠中发作,其中85.7%的睡眠发作均出现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48.4%出现在Ⅱ期,37%出现在Ⅰ期,12.7%出现在Ⅲ和Ⅳ期,0.02%出现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额叶癫痫、颞叶癫痫和中央沟良性癫痫易于在睡眠期发作,分别为40.6%、33.3%和38.7%。结论:非快速动眼睡眠期睡眠可诱发儿童癫痫发作,部分局灶性癫痫更易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诱发。  相似文献   

18.
癫痫病人并发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英 《护理研究》2007,21(8):2107-2108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综合征,具有发病突然、反复发作、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故癫痫病人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报道,癫痫病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约占癫痫病人的20%~55%,在反复发作的癫痫病人中尤为突出。Blum等报道,2281例癫痫病人中29%至少有过1次抑郁,而健康人群的抑郁症发生率为8.7%,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临床分析13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金庆  付希久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71-3471
对132例脑卒中致癫痫患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8.5%,早期发作为68.5%,部分性发作为63.6%,脑叶病变为77.3%,常规抗癫痫治疗有效。脑卒中致癫痫发病率较高,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早期发作多见,常规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托吡酯对103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治疗试验。根据患者临床上对托吡酯的客观反应,调节其剂量和合并用药。结果 托吡酯对部分癫痫发作的总有效率为61.6%(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为54.8%,复杂部分性发作为67.1%,继发性全身性发作为60%)。发作完全控制为7.8%。各型癫痫发作形式的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用药后一个月内,以体重下降最明显。结论 托吡酯是一种广谱有效安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对部分性发作均明显有效。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