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 将86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及美西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变化及2组间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以胺碘酮组更明显,胺碘酮组QTd明显缩短,无死亡病人,而美西律组QTd无改变,死亡2例。结论 胺碘酮显著降低心肌病患者的QTd,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改善预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1989年美国的CAST结果发表后,临床医生对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近年来,人们对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是目前疗效较高、副作用较小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本就胺磺酮对心率变异、QT离散度的影响及抗心律失常疗效的再观察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观察分析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5%(34/40),QT间期延长患者的疗效优于QT间期未延长患者。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QT间期延长的疗效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5.
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反映了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性和电不稳定性区域性变化程序,这种差异命名为QT间期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多年研究显示QTd增加可作为增加估测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敏感的无创性方法。近年来我们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QTcd的影响,并与索他洛尔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52例。均经心电图(ECG)和Holter确诊,主要是警报性室性心律失常[连发室性早搏(室早)、频发多源室早、RonT现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应寻找一种既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自身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又较低的药物.本研究试用胺碘酮,其可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已有较多临床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以反映心室肌复极化不均一的程度,而胺碘酮可能降低或不影响QT离散度,胺碘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确切,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等优点,逐渐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1).本文通过观察测量服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用药前后的QT离散度,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胺碘酮(Am)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EA)的血药浓度与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口服胺碘酮患者40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及DEA的血清谷浓度(早晨用药前的血药浓度),同时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QT间期、QTd的相关性.结果:平均QT间期(QTmean)用药前为(383±31)ms,用药后为(418±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用药前为(34±12)ms,用药后为(2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量期血清DEA浓度与QT间期的延长呈正相关(r=0.50,P<0.05),血清Am与DEA浓度之和与QT间期的延长亦呈正相关(r=0.47,P<0.05);负荷量期血清Am浓度、DEA浓度、两者之和、两者之比与QT间期的延长均不相关.负荷量期和维持量期血清Am、DEA浓度、两浓度之和、两浓度之比与QTd的减少值均不相关.有效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血清Am与DEA浓度之和显效组为(0.86±0.49)μg/ml,有效组为(0.93±0.49)μ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不良反应者的血药浓度较其他无不良反应者无明显升高.结论 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QT离散度的减少不相关,监测血药浓度不能作为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老年病患中选取120例病例,随机分成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60例)及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的观察组(60例),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患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显著改善者共25例(41.67%),改善29例(48.33%),治疗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显著改善19例(31.67%),改善28例(46.67%),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心率及QT间期延长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窦性心律过缓(3.33%),8例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13.33%),对照组7例窦性心律过缓(11.67%)。9例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15.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常规综合治疗中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症状,同时安全有效,不易引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2周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QTd均明显降低(=2.009、2.019、11.020、4.97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2.018、5.102,均P<0.05).结论 胺碘酮可降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雷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75-37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研究组给予胺碘酮,比较二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过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4例,临床疗效良26例,临床疗效中2例,临床疗效差0例;对照组临床疗效优8例,临床疗效良33例,临床疗效中8例,临床疗效差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皮疹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发生呕吐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临床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探讨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治疗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观察50例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是否服用胺碘酮以及服用前后心律失常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服用胺碘酮的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II级以上者)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QTcd由治疗前的(57.1±10.2)m s下降至(39.1±8.3)m 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QTcd以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望成为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复权状况,判衡心肌电活动是否稳定的一项指标,木文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摔死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愈后价值.QT离散度是指同一心电图中最大QT间或与最小QT间期之差[‘].即QTopTmax-QTmin.l资料与方法本文收录了112例曾在我院近年接受治疗的AMI患者在梗塞后4助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男对例,女39例,年龄2ds87岁,平均58.62岁.112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中9例摔死.所有患者发病时均无电解质紊乱,也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方法 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治疗的前1个月,用安慰剂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普罗帕酮,观察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2个月,同时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QTc间期、室早数等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在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率及预后方面具有明显偏优的疗效,安全有效,且给药方便,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在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ast试验问世以来 ,胺碘酮的应用普遍受到关注 ,但不良反应较多仍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在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住院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 3 6例 ,其中单纯冠心病18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9例 ,风心病 5例。平均年龄 69 2± 5 2岁 ,男 2 5例 ,女 11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 :Ⅰ级 6例 ,Ⅱ级 16例 ,Ⅲ级 12例 ,Ⅳ级 2例。其中室早Lown’sⅡ级以上病人 ,包括成对、多源室早 7例 ,短阵室速 5例 ,房颤伴…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9例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负荷量的胺碘酮150 mg加生理盐水20 ml,10~15 min内缓慢推注,如不能纠正,10~15 min后再给予1.5~3.0 mg/kg.负荷量后继以1.0 mg/min的维持量泵入,持续6 h后减为0.5 mg/min,一般再持续泵入24~48 h,总量在2400 mg以内.然后口服胺碘酮,第一周200 mg/次,3次/d;第二周200 mg/次,2次/d;第三周200 mg/次,1次/d.以后根据病情最小剂量维持.结果显著有效患者39例,占66.1%(39/59);有效患者15例,占25.4%(15/59);无效患者5例,占8.5%(5/59).出现静脉炎1例、低血压2例.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时安全、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快速型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心律平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胺碘酮进行医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P-R间期和Q-R间期均发生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9%,1/63)显著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中,胺碘酮治疗是临床医治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量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8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93例患者,2周后再次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7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80.65%;而常规对照组5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9.14%,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较少,差异在2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内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