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许昌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0/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76.35%);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76%),冬季高发。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峨眉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3/10万,发病率由2005年的6.95/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1.65/10万;2010年居8种性病之首;以Ⅰ期梅毒为主,隐性和胎传梅毒逐渐增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55例,占总病例数的50.8%,疫情向普通人群扩散;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该年龄段共发病194例,占总病例数的63.61%;文化程度中学占绝大多数,共193例占总病例数的63.28%;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结论 峨眉山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应为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
逯玲  葛光霞  陈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32-2233
目的了解莱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莱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377例,年均发病率为6.03/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农村高于城镇;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4.83%;20~60岁青壮年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9.76%;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29∶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28%。结论应采取以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为主、科学灭鼠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防制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病例数据采集,分析该疾病发病的流行规律,寻找有效控制其流行的防控措施.方法 针对1949-2012年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年均发病率为13.27/10万,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表现为混合疫区.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是女性3.48倍,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72%,并向多职业扩展.时间分布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密切相关,为双峰型,秋冬峰所占比例为80年代87.89%下降至2000年以后的47.32%,呈现下降趋势,春峰所占比例为80年代6.37%上升至2000年以后的32.48%,呈现上升趋势.呈现了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的地区分布特点.结论 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表现为春季发病率增多趋势,但仍以秋冬为主,以农民群体向多职业扩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扩散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方案,1993年继续对安庆市及常设监测点进行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人间疫情监测:1.流行强度:1993年共发生HFRS病人114例,发病率为1.99/10万;死亡13例,病死率11.40%。发病率比1992年下降54.16%,比1990年下降76.08%(表1)。2.疫区分布:发病波及市、郊及7个县的45个乡镇、2个农场,以散发为主,今年发病仍以望江、怀宁两县居多,占全市病例数的49.12%;固定监测点地区发病情况见表1。3.季节分布:全年各月均有发病,12月至翌年2月为高峰,占全年病例数的41.23%。4.人群分布: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州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州区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4例,年均发病率为2.7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病例比为3.7∶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5.53%),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79.79%),秋冬季节高发,其中11-12月发病数占67.02%。年均报告率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云台农场(22.04/10万)、宁海乡(8.83/10万)、新坝镇(8.78/10万)、浦南镇(5.32/10万)和锦屏镇(5.26/10万)。结论海州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性别差异,应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98-200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8-2007年中国HFRS人间疫情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空间、时间和人群分布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全国HFRS人间疫情的空间分布具有既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病例主要分布在山东、黑龙江、辽宁、河北、陕西、湖南、吉林、浙江等省,占全国总发病数的81.76%;HFRS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有春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期,高峰期各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10.00%以上.HFRS人群中,<10岁的病例占0.97%、10~70岁的病例占96.71%、15~60岁的病例占87.32%、≥70岁的病例占2.31%;男、女之比为3:1;从职业构成来看,农民占70.00%,为主要发病人群. 结论 近10年来中国HFRS的三间分布特点可作为HFRS疫苗免疫接种策略的科学依据,建议根据疫区性质,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疫苗类型的选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驻马店市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260例,年均发病率为0.54/10万,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为-0.67%;5—6月和10—次年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占19.62%和60.77%;男女比为2.47∶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占75.7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0.77%。结论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今后应实施以健康教育、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2年全市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在疫情高发区县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和鼠种监测。结果 2006-2012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515例,平均发病率为1.69/10万。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沂源地区,占全市病例的72.43%,高发地区交替。春季和秋冬季节各有一个高峰,2012年秋峰明显高于春峰。全市平均鼠密度为2.82%,鼠带毒率为4.26%,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带毒率分别为15.22%、3.27%和2.63%。结论 2011年开始淄博市肾综合征发病进入上升期,传染源以黑线姬鼠为主,南部山区是疫情重灾区,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和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阳县山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概况。方法 分析基础资料 ,同时调查鼠密度和鼠种构成 ,用IFA法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和鼠血EHF·VIg、鼠肺组织中EHF·V抗原以及EHF·V分离。结果 山区野外鼠密度为 1 3 .6 % ,居民区鼠密度为 1 0 .7% ,山顶野外中华姬鼠为优势种 ,居民区黄胸鼠为优势种 ;山脚野外黑线姬鼠为绝对优势种 ,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种。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3 .7%。山顶野外鼠带毒率为 2 .3 % ,总感染率为 9.3 % ,山脚野外鼠带毒率为 7.4% ,总感染率为 7.4% ,居民区鼠带毒率为 6 .3 % ,总感染率为 8.3 % ,并在大足鼠阳性鼠肺中分离出一株EHF·V。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证实青阳县山区存在EHF疫源地 ,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燕  王俊  李芙蓉  刘红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24-525,527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1995年以来吉林省艾滋病疫情情况,对2009年及未来几年该省艾滋病疫情的流行趋势进行估计和预测,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为基础,利用疫情估计与预测软件包(EPP)和工作簿方法,对吉林省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和预测.结果 截止2009年底,估计吉林省现有HIV感染者及患者5438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2%;其中经异性传播2208人,占40.6%,经同性传播2012人,占37.0%,经血液传播924人,占17.0%,经吸毒传播162人,占3.0%,垂直传播22人,占0.4%.从2000年开始,吉林省艾滋病疫情以较快的速度上升,预计到2012年左右上升速度开始趋缓.结论 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未来几年疫情将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疫情措施。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999~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99~2008年年度疫情汇编。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扶风县1999~2008年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1999~2008年间全县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13例,2002年发病率最高,为39.02/10万,之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疫情呈散发状态,波及全县15个乡镇,以召公镇发病为最多(占20.05%);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58.7%;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1;在总发病人数中农民占84.6%,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5~5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7.16%。结论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有季节高峰,并与环境、职业等因素有关,应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吉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吉林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吉林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2004-2007年腮腺炎总发病率在4.31/10万~15.89/10万之间;4-6月为发病高峰期;2004-2007年〈15岁儿童发病率为76.17%~84.27%,其中4~9岁儿童发病率为27.04%~41.02%。结论应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儿童采取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含其成分的联合疫苗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更好地做好吉林省霍乱预防控制工作,将吉林省霍乱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完善吉林省霍乱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吉林省疫情资料汇编和吉林省卫生防疫站站志等资料,采用Epi—info和Micmsoft 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从1980~1999年共有霍乱报告病例558例,死亡8例;发病最高年份1994年发病364例,发病率为1.45/10万,死亡6例,死亡率0.02/10万。从1994年开始发生本土霍乱报告病例以来,到1999年连续6年有霍乱爆发流行;地区分布以县为单位,1994年发病数最高的县(市、区)是四平市的梨树县,发病312例;1995年发病数最高的县(市、区)是四平市的铁西区,发病140例;1996年发病数最高的县(市、区)是白山市的八道江区,发病10例。时间分布:从6~11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6~9月;人群分布:年龄以25~30岁年龄组最多132例,占病例总数的23.7%,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5岁。菌型分布:1984年病例的噬菌体一生物分型为稻叶1d型,1994~1999年病例的噬菌体一生物分型都是小川1b型。[结论]吉林省历年霍乱的流行没有明显规律,但基本上与我‘国第3次流行高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方法 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吉林省手足口病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8年吉林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吉林省年均报告手足口病14 672例,年均发病率为53.51/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9.59%,散居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8.00%,男女性别比为1.46∶1。呈现隔1年流行强度增强的特点。除2016年发病高峰出现在8月外,其他年度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月。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以及四平市。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病例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占37.20%。共报告重症1 197例,散居儿童占79.37%。共报告死亡病例35例,死亡年龄均为5岁以下。 结论 吉林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为7—8月,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做好夏季5岁以下儿童防控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林省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8 960例手足口病门诊病例,并对其中874例收治住院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患儿年龄以6岁以下多发(92.1%),其中1~3岁发病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集中在6~9月份;58.9%的患儿发病前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轻,61.3%的患儿并发脑膜脑炎,9.0%的患儿有心肌损害,13.8%的患儿并发肺炎,危重病例22例(2.5%)及死亡10病例(1.1%)。结论手足口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如治疗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0-2014年间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流感流行特点并制定防控策略。方法 依据《全国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方案》,采集流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数,对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录入国家流感网络监测系统,利用Excel 2007和PASW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间共报告ILI病例123 330例,分离14 238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1.54%。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年龄分布以0~4岁组所占比例最大。结论 江苏省流感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1~3月和7~10月。2010-2012年,B型和季节性H3N2是主要流行亚型。2013-2014年,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成为主要流行株亚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描述、血清学及地理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查明了我国以县为单位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从50年代至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的1257个县(市、旗),其中1980年以前633个,1981~1986年新发病县624个,6年中疫区范围扩大了近一倍。三种类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中,以家鼠型扩大最为显著,1980年仅20个县(占疫区总数的3.73%),1986年增至288个(26.77%);混合型疫区也由98个(18.18%)增至267个(24.81%);而野鼠型则相对稳定。本文还对捕获的25万余只小兽进行检测,查出4目8科37种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研究内容,并在论证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宿主性的同时指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种类是有限的。此外,还在尚无病例报告的111个县(市、旗)检出了带毒宿主动物,证明这些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潜在疫区。本文也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尤其是野鼠型)分布与地势、降水量、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防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