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稀土分离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 该厂存在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噪声检测强度为78.4-87.8dB(A),超标率为25.0%;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盐酸、噪声和粉尘相关岗位。结论 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适用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振动和X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汽车灯具总成的表面处理岗位接触的甲苯和甲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分别为16.7%和4.0%;汽车悬挂/转向系统的焊接岗位接触的二氧化锰和电焊烟尘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均为8.3%;噪声超标率最高的为汽车轮圈制造(超标率为87.1%),其次为汽车悬挂/转向系统制造,超标率为49.0%;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注塑、发泡、涂布/喷涂、焊接、铸造、探伤等,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桂荣 《中国校医》2011,25(12):926-927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厂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查阅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橡胶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化学毒物操作岗位,锅炉房出渣口粉尘司炉作业岗位,各种机器噪声岗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化工厂聚氨酯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房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6~81.2 dB(A),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多,但仍应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实验室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激光、化学毒物。各类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粉尘浓度超标率为55.6%,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3.8%,紫外辐射检测了1个岗位为超标,激光检测了1个岗位为合格,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发现2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机抛、湿式抛光、砂光、喷砂为粉尘关键控制点;铣床、打磨、喷砂、机抛、清洗线为噪声关键控制点;强酸强碱加料点为化学毒物关键控制点;治具维修烧焊岗位为紫外辐射关键控制点。该企业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油气输送钢管防腐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检测。结果显示,粉尘、苯、甲苯、丁醇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二甲苯有1个岗位超标,噪声多个岗位超标,并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造纸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59.1~96.3 dB(A),超标率为35.3%;高温WBGT为29.8~34.3℃,超标率为44.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对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济南市某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确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针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监管部门提供管理依据。方法采取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高频电磁场、紫外线、噪声和高温等。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仅噪声超标(合格率为75.0%),其他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近3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噪声岗位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该企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某汽车生产车间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预评价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焊接弧光、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类比检测结果提示,接触噪声作业的43个岗位中,13个岗位8 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岗位超标率为30%。3个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接触限值要求。焊接车间2个作业岗位接触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浓度和4个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汽车改装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查找超标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汽车改装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CO、NO、NO2、MnO2),紫外线辐射和噪声。检测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8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61.5%;检测14个岗位的噪声强度,8个超标,超标率57.1%;除调漆室和室内喷漆岗位的苯浓度超标外,其他岗位的化学有毒物质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综合采取防尘、防毒、防噪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整车制造厂噪声危害调查和检测,分析现场环境的噪声危害情况,并将噪声岗位进行分级,确定噪声危害的重点岗位,为汽车制造行业的噪声危害治理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CEL-633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现场环境,用CEL-352个人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体噪声强度,按岗位噪声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评价是否超标及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工作场所共检测88个点,噪声强度为66.4—105.4dB(A),有34个点噪声强度≥85dB(A),噪声强度≥85dB(A)占38.6%其中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85dB(A)的检测点数占车间测点数的比例较高;共对35个岗位进行评价,其中有29个岗位噪声超标,占82.9%。对作业人员进行噪声分级,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Ⅰ级(39.9%)和Ⅱ级(22.9%),但涂装车间的吹扫工为Ⅳ级作业,属于极重危害。结论该汽车制造厂噪声危害严重,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3.
李杨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316-2318
目的了解某汽车改装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情况。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进行浓度(强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中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噪声合格率为48.28%,照明合格率为78.6%。结论该项目粉尘及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接触噪声的工人应配戴防噪声耳罩或耳塞。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行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与接噪工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康  刘茁  李丹  郭军巧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45-1247
目的了解当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员听力损失的状况,探讨生产性噪声对听力损伤的发生规律,为制定听力损失防护指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纺织厂等3种行业共1020名噪声暴露人员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将听力损失与接噪工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纺织厂、汽车厂、发电厂3种行业噪声人员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55.1%、66.3%、41.1%。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与接噪工龄密切相关,语频听力损失一般出现在开始接触噪声的5~10 a内。汽车厂与发电厂的听力损失呈现较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生产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发生变化的规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木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该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苯乙烯、木粉尘和噪声。结论该用人单位在防噪、职业危害告知、作业场所监测、检测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整改。  相似文献   

16.
杨坤  王锐  周敬文 《职业与健康》2014,(17):2384-238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济南市某汽车产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安监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氮、磷酸、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锰、丙烯酸、苯乙烯、硫酸铬、电焊烟尘、臭氧、噪声和紫外线等。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除噪声合格率为93.75%外,其他各种化学和物理性有害因素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但只要认真落实报告提出的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张弦  李明 《职业与健康》2010,26(9):975-977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板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木制板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化学毒物(特别是甲醛)、粉尘、高温和噪声是该木制板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木制板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尤其应重视对化学毒物(特别是甲醛)、粉尘、高温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某铅酸蓄电池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原因,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提出建议。 方法 依据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和职业病危害检测数据,采用定量分级法、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 结果 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超标率51.85%,噪声超标率46.16%,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 结论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酸雾和噪声。部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后期应关注工艺设备的改进,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制药厂片剂生产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与分布,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卫生管理。方法采用职业危害现场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片剂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在69.8-80.4 dB(A)之间,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结论该药厂采取的防尘、防噪声等设施设置合理有效,应重点加强设备、防护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