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趋势滑动平均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  丁凡  黄晓明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37-1438
细菌耐药性的扩散以及耐多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感染性疾病治疗造成极大困难[1-2].虽然世界各国重视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以及不断开发新种类抗生素,但仍然难以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形成与扩散[2-3].为分析和评估细菌耐药性形成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本研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Time seriesanalysis,TSA)[4]中的滑动平均法(Slid ing average method,SAM),分析1996-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数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钱忠满  纳波 《医药与保健》2014,(3):158+152-158
了解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耐药情况与医院感染的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肠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对消化内科门诊2008年1月~2009年12月96例大肠埃希菌肠炎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报告,并结合耐药检测指导用药方法;结果: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于42%,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28%,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达68%,对氨基糖苷耐药率为22%,对氨曲南耐药率低于5%(P<0.05):结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以喹诺酮类及头孢类为主治疗大肠埃希菌肠炎感染,正确利用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报告能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北京市城区3家三甲医院近3年从各种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收集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同时耐药的多耐药菌株;采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上述多耐药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并对菌株进行系统发生分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通过接合试验观察耐药质粒的传递性.结果 共检出137株多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分离自尿液的比例最高(41.61%);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较低外,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较低(4%);85%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且多为CTX-M型;介导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靶位突变;导致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的机制主要是产生16S rRNA甲基化酶(ArmA或RmtB).结论 临床分离多耐药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尿液标本;除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抗生素可能也是治疗该类菌株引起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流行状况,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敏分析、质粒消除实验、质粒图谱及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技术对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2家省级医院不同科室196份标本中分离到E.coli25株,分离率为12.8%。检出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6.0%,有28.0%的菌株仅耐1种药,对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有32.0%。在25株分离菌中19株检出质粒,检出率为76.0%。所有菌株均有24.8kb质粒,提示该质粒是医院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质粒。对13株携带质粒的耐药大肠埃希菌进行质粒消除,除1株菌的耐药性始终未变化外,其余12株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地改变,其中7株耐药性全部消失,5株仅有部分改变。大小相同的耐药质粒经EcoRI酶切后发现同一科室菌株的耐药质粒有相同的DNA片段,不同科室菌株间也有相似的酶切图谱。结论医院病房存在流行耐药质粒,不同科室有不同的质粒流行。各科室菌株间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菌株来源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48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出的重复病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标准计算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筛选出耐药菌株,加入7种常用抗菌药物,测定其他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的药敏情况。提取耐药大肠埃希菌株的DNA,加入适宜引物,进行扩增,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为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87株占25.00%,87株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大肠埃希菌中gryA耐药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于低水平的MIC耐药菌株,而parC和PMQR的耐药基因均主要发生在MIC值在4~8μg/ml、16~64μg/ml两个浓度区间的耐药菌株。gryA基因S83L、D87N两个位点,及gryC基因的S80I、A108V两个位点的突变情况在MIC值各个范围内突变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对很多其他的抗菌药物也具有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耐药基因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568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半自动细菌鉴定仪ATB Expression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10年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568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和痰液标本,分别占34.0%和28.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在8.9%~56.8%,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60.9%~84.3%。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临床上应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革兰阴性菌已成为近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 ,据我院近两年对细菌的监测 ,革兰阴性杆菌占我院常见菌的 4 9.7%。大肠埃希菌排在我院常见菌的首位 ,分析其耐药情况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 312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 6 4株 ,占 2 0 .5 % ,1999年分离出细菌 32 6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 77株 ,占 2 3.6 %。采用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90 5 0型微生物增长分析器和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2 结 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尚有较好的敏感性。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Excel软件按季度统计2011年1月-2012年6月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量(DDDs),采用SPSS16.0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主要集中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6 09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 122株占18.40%,大肠埃希菌1 022株占16.76%,二者中产ESBLs菌1 219株占56.8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的用量正相关,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的用量正相关,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单环β-内酰胺类的用量正相关,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替坦的耐药率与糖肽类的用量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0.
健康人群肠道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  张茂棠  刘衡川  方梅  刘渠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50-2051
目的:对深圳地区健康人肠道分离的15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质粒图谱分析,探讨质粒谱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碱裂解法.结果:耐药谱不同的大肠埃希氏菌的质粒分子分型结果可以相同.结论: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的质粒的多少和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携带及耐药基因分布,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细菌,用微量稀释法筛选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0株,通过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EDTA/IMP、EDTA/CAZ复合纸片,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为底物,进行协同试验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金属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基因,以确定基因的种类。结果 25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5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敏感;通过Hodge试验对30株大肠埃希菌表型的筛选,阳性菌株共28株,阳性率为93.0%;通过PCR基因分析,3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28株KPC基因,阳性率达到93.0%,30株大肠埃希菌中未发现VIM和IMP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在ICU和呼吸科,耐药原因主要是KPC基因,但是不能排除VIM和IMP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为临床用药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对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48株,其中痰液、尿液、脓液、血液及其他标本中分别分离出173、112、85、63、15株;痰液和尿液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血液和脓液分离株的耐药率;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0.71%和57.14%,高于其他3种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痰液、尿液、脓液、血液检出产ESBLs菌株阳性率依次为38.15%、44.64%、22.35%、12.7%;产ESBLs株耐药性严重,但对β-内酰胺酶复合抑制剂的敏感性较高;痰液标本中出现4株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均为产ESBLs菌株.结论 不间断地对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可为糖尿病患者感染防治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耐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耐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并随机选取40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K-B药片试纸法和微量稀释法测40株目的菌株的耐药性;PCR扩增耐药株的gyrA QRDR区和parC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同时,PCR扩增marOR基因,在耐药株中随机选取进行测序,检测marO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7株对耐喹诺酮类菌株均出现了gyrA基因突变,除常见氨基酸改变外,还发现Asp87→Asn、Ala84→Pro;36株耐喹诺酮菌株发生了parC基因突变,只对萘啶酸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敏感的ECO24未出现parC基因突变;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ECO11未出现marOR区突变;存在多重耐药的ECO5 marOR区发现6处突变,且1 879 bp处的突变改变了marOR的终止密码子。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引起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gyrA基因突变是产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原因,parC基因突变可引起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marOR的多位点突变在多重耐药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济宁市某医院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资料。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6月从济宁市某医院临床分离的352株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培养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分析鉴定,测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按照CLSI 2007年版标准,计算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中介率和耐药率。结果 ECO从临床标本中以痰液和脓液标本的检出最常见,均占23.9%,其余依次是尿液、其他分泌物、血液、引流液、其他标本、胆汁,分别占19.3%、18.2%、5.7%、3.4%、3.4%、2.2%;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70.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院院内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分离的36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①大肠埃希菌来源于脓液的最多,为40.8%,痰;②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对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68.3%,远高于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检出率(43.1%,P<0.05);③产ESBLs菌株对除了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及氯霉素外其他抗生素耐药性高于非ESBLs菌株(P<0.05);两种菌株均对亚胺培南不产生耐药,除此药之外产ESBLs菌株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而非ESBLs菌株对阿米卡星及氨曲南敏感性高.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临床上治疗大肠埃希菌要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等敏感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儿童侵袭性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从无菌体液中分离的67株大肠埃希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质谱仪鉴定菌株,采用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酶、超广...  相似文献   

17.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阐明产ESBLs ECO基因型分布。方法K-B法检测54株ECO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扩增ESBLs基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结果54株ECO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达7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敏感性〈27.8%;27株产ESBLs ECO中,CTX-M-1型9株、SHV型5株、TEM型16株、OXA-1型8株、6株未检测出ESBLs基因型、10株有≥2种ESBLs基因型;54株ECO中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44株,aac(3)-Ⅰ4株、aac(3)-Ⅱ38株、aac(6′)-Ⅰ17株、aac(6′)-Ⅱ11株、ant(2″)-Ⅰ8株及ant(3″)-Ⅰ12株;54株ECO中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41株,qnr基因检出率为7.3%。结论碳青酶烯类为治疗ESBLs阳性ECO的首选药物;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呋喃妥因外,产ESBLs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产ESBLsECO中TEM型为最常见的ESBLs型别;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以aac(3)-Ⅱ和aac(6)-Ⅰ为主;ECO对喹诺酮耐药率较高,且检测到qnr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株的出现.方法 采用K-B和MIC法测定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8种常见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出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276株,对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6.38%、43.48%、42.72%、55.43%、65.22%、61.96%、52.54%、53.62%,且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敏感株(P<0.05);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分离株对多种常见氟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引起医院内儿童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方法 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感染病原菌的培养结果,经鉴定、药敏,用WHONET 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病原菌主要分布于痰液(82.3%),其次为血液(11.7%)、伤口分泌物(3.2%)。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33.7%)、金黄色葡萄球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5.8%)、阴沟肠杆菌(7.3%)。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5.1%(139/308),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3%(1/308)。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氨苄青霉素为79.8%,氨苄西林/舒巴坦为1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0.6%,亚胺培南为0.3%,黏菌素为0.0%。结论 重视儿童感染病原菌的流行及药敏结果,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加强儿童患者抗菌药物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和遏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提升儿童群体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2008-2010年该院血液标本分离的148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148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ESBLs菌株67株,占45.3%(67/148),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5%、8.1%、4.05%和11.49%。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复方磺胺、氯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0%。结论大肠埃希菌作为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且出现了2株耐亚胺培南,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