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某汽车4S店钣喷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了解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汽车4S店生产期间钣喷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有害因素,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物理因素。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100%。其中调漆和喷漆岗位均未检出苯,喷漆岗位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 mg/m3,调漆、喷漆岗位二甲苯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和3.0 mg/m3;钣金工接触的手传振动测量值为37.4m/s2,超出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紫外辐射测量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汽车4S店钣喷线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较好,基本能达到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调漆和喷漆岗位,该项目应注意喷漆工序低浓度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钣金工配备防振手套,为其他岗位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按要求对不同工种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某阀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了解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检测其浓度强度,评价职业卫生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结果 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锰、臭氧、氮氧化物、铜尘、铜烟;物理因素:噪声、局部振动、高温、紫外辐射.除普通车床、卧式车床处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卫生接触限值外,其余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状况良好,可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能将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余新天  朱志良  丁燕  俞小明 《实用预防医学》2013,(12):1476-1478,1473
目的 对某重工集团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识别、评价和分析,旨在有效控制重工传动机械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定量分级法、经验法、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该项目存在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紫外辐射、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最大的CTWA为15.12 mg/m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最大的CTwA分别为133.9、10 254.1 mg/m3,噪声强度最高102.2dB(A),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其他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结论 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在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4.
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某车床铸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高温、振动是车床铸造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13个接尘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0.3~11.8 mg/m3;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17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有4个工种工人接触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接触高温工种作业工人WBGT指数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手传振动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_(hw(4))]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某煤焦油加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部位,并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其职业性危害程度及防护设施效果。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甲苯、二甲苯、联苯、甲酚、萘和噪声,经检测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噪声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硫化氢最高浓度为1.12 mg/m3,萘、苯、甲苯、二甲苯的CSTEL最大值分别为2.84、8.03、1.20、3.30 mg/m3,CTWA最大值分别为1.59、0.83、0.60、1.65 mg/m3。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烟台市某起重机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噪声、手传振动、电焊弧光、高温及工频电场。喷漆间、调漆间个体长时间接触甲苯浓度(75.75~81.44 mg/m~3)和定点短时间接触甲苯浓度(101.70~113.90 mg/m~3)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铆工、电焊工和喷砂工个体接触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关键控制点是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结论该项目应改进防尘毒措施,补充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警示标识,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后可以达到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辽宁某铝型材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作业场所中的粉尘、紫外辐射、手传振动、氮氧化物、臭氧、氨、一氧化碳、锰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硫酸、铬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但是有57.58%的岗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其作业场所中的防尘和防毒措施效果较好,防噪设施还应加强。对接触噪声工人要配备专用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企业汽车配件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本次现场检测350份样品,其中粉尘检测6个点,46份样品,粉尘样品合格率100.0%。生产性毒物检测13个点,248份样品,毒物浓度样品合格率97.6%。噪声测定29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6.5%。紫外辐射测定5个点,合格率100.0%。高温测定7个点,合格率100.0%。手传振动测定11个点,合格率45.5%。工频电场测定4个点,合格率10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部分岗位臭氧、噪声、手传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9.
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原理对某木质家具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该项目进行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其危害程度.结果 显示,识别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木粉尘、其他粉尘、甲醛、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乙苯、噪声及手传振动等因素.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超标率分别为84.4%和93.5%,噪声8h等效声级(LEX.8h)超标率为64.7%,化学有害因素和手传振动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等方面提出关键控制措施,并利用关键点控制技术指导企业整改.企业采取工程防护技术措施整改后,粉尘CSTE、CTWA超标率分别降低至0和21.7%,噪声LEX.8h超标率降低至14.7%.提示,HACCP原理可以运用于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评价介休市某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项目存在粉尘、噪声、高温和热辐射、工频电场、全身振动、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的检测中噪声和工频电场的检测结果有部分超标。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锅炉风机、空分设备、焦炉气压缩等,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锅炉一次风机、二次风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了高强度的噪声,空分设备运行时压缩气体造成了高强度的气流噪声。工频电场超标处为110KV变电站处。化学物质检测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结论车间针对粉尘、化学物质、高温和热辐射、全身振动、手传振动、紫外辐射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工频电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识别某铀矿冶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该铀矿冶工程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物理因素和化学毒物,其中粉尘包括矽尘、其他粉尘和电焊烟尘;物理因素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建筑工程机械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存在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焊工种1个点锰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287 mg/m3、4个工种的噪声强度区间为85.3~103 dB(A),超过国家标准,其他检测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电焊烟尘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分析、评价某轧钢厂搬迁扩建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萤石混合性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石腊烟、噪声、高温、低温、电磁辐射和紫外辐射。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该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方法、检查表法和职业病危害检测,全面客观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锰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其中化学毒物和粉尘的合格率为100%,噪声合格率为42.59%,其他物理因素合格率为100%。结论本项目属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俞太念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38-2240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对某工程压路机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依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甲苯、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丁酯、铅尘、铬酸盐、过氧化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姚丹成  聂四平 《职业与健康》2013,(19):2472-2475
目的对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成熟,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煤尘)、噪声及化学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结论该项目在科学设计、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古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59-1760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行政部门审批该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综合利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及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与分析某碳酸饮料公司职业危害因素,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本项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职业卫生检测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对检测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作业工人接触的有效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实际程度。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物质有盐酸、氯、二氧化碳、乙二醇、氨、臭氧、氮氧化物和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有硅藻土粉尘、活性炭粉尘和电焊烟尘,物理因素为噪声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表明,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如作业人员接触高毒物品氨CTWA〈0.952 mg/m3、二氧化氮CTWA为0.12mg/m3;作业人员工作日内接触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综合各方面分析,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救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锑业公司开采、选矿、冶炼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与预评价。方法采取类比法、工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锑及氧化锑、砷、铅、硒、铜等烟尘、砷化氢(物)、氯、氯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粉尘、硫化钠、焦炉挥发物、二硫化碳、锰、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酒精、噪声、振动、高温、热、光、工频电磁场、电离辐射、高湿等。其中砷化物、锑、铅烟、粉尘、噪声类比测定结果STEL最大值分别为0.33、0.83、0.19、19.90mg/m^3、108dB(A)。结论该拟建工程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项目设计自动化程度较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齐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