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H)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DM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分为两组,其中有心血管疾病42例为A 组,无心血管疾病78例为B 组,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脂、血浆蛋白水平等因素差异。结果 A 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高于B 组,血糖及血压日常控制情况较B组差,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DMH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及体重指数,通过合理用药控制DMH 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脉压的变化对患者窦性心律振荡(HRT)及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8例,按照其脉压的差值(以40mmHg为临界值)大小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脉压值在40mmHg以上,共55例,B组患者脉压值不超过40mmHg,共53例。对两组患者的HRT的振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鸭)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值比较两组患者的HRT情况。结果经检测,A组患者的HRT情况:TOI〉0及TS≤2.5ms/RR28例,TO〈0及TS〉2.5ms/RR27例;B组患者的HRT情况:TO≥0及TS≤2.5ms/RR48例,TO〈0及TS〉2.5ms/RR5例;当TS高于中性值时,表示窦性心律出现减速。经比较,A、B两组的HRT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36,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脉压增大时能够引起窦性心律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HRT异常,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紊乱或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4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22例。 B 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A 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收缩压、脉压及舒张压水平。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9.2%高于 B 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均优于治疗前,且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能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脉压差,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及早诊断各种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各40例,分别列为观察A组、观察B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晨起静脉血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比3组血清HCY检测值及发生高HCY血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血清HCY检测值、高HCY血症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血清HCY检测值及发生高HCY血症的比率高于观察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病变以及脂蛋白(a)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50例原发性那个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其脉压是否>60mmHg分为A组及B组,A组为脉压≥60mmHg者,共26例,B组为脉压<60mmHg者,共24例,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脂蛋白,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病变与脂蛋白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 A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中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形成者其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形成斑块者(P<0.05)。结论脉压过大及脂蛋白水平增高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对左室肥大的影响。方法检测观察2007-2008年256例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左室肥大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随着脉压增大、左室增厚越明显,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可引起左室肥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将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6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共60例,分别做动态血压检查,测量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脉压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压高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0例,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1次/d;B组30例,予培哚普利4mg,口服,1次/d;C组30例,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培哚普利4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尿酸、肾功能、血脂、肝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计算脉压。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A组和B组(P〈0.01);3组患者治疗后脉压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C组脉压缩小幅度明显〉A组和B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发生,且较轻微。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把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合并高血压患者93例归入A组,无高血压患者82例归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2.3%,显著高于B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拉贝洛尔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6例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硫酸镁与拉贝洛尔联合治疗。结果服药后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6%,B组明显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血压改善幅度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任建伟 《中国医药》2010,5(6):507-508
目的 探讨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2组,每组60例,健康教育组给予系统性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予健康教育,1个月后观察血压情况.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82%(49例)的高血压病患者能掌握并能应用自我保健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教育组患者平均血压为(113.5±11.8)/(98.6±10.8)mm Hg,对照组患者平均血压为(128.6±20.7)/(108.9±13.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74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根据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A组)及非冠心病组53例(B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24h平均脉压(PP);根据脉压结果分为PP〉40mmHg组128例及PP≤40mmHg组46例,比较2组合并冠心病比率。结果PP:A组(60.1±9.3)mmHg,大于B组(26.5±1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40mmHg组有105例冠心病患者(82.0%),PP≤40mmHg组有冠心病患者16例(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脉压增大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B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血浆脑钠肽(BNP)、24 h尿蛋白定量、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B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A组舒张压、收缩压、BNP、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74.65±4.95)mm Hg(1 mm Hg=0.133 kPa)、(129.87±11.96)mm Hg、(223.65±80.65)pg/L、(712.96±115.32)mg/24 h,均低于B组的(94.05±6.87)mm Hg、(146.21±10.24)mm Hg、(324.21±80.42)pg/L、(844.21±142.61)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然分娩率64.00%高于B组的44.00%,产后感染率4.00%、产后出血率4.00%均低于B组的16.00%、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窒息率、宫内窘迫率、胎盘早剥率分别为2.00%、4.00%、0,均低于B组的14.00%、18.0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B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使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BNP、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4.
徐亚芬  李献良  曹锐红 《中国医药》2011,6(11):1315-13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 h 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 h mPP≥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n =45),B组24 h mPP <60 mm Hg(n =45).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采用HD15100SONO-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24 h mPP、baPWV及ABI与IMT的关系.结果 A组24 h mPP为(65.4±6.6)mm Hg、B组24 h mPP为(51.3±5.0) mm Hg,A组的baP-WV高于B组[(1879±343) mm/s比(1667±32)mm/s]、ABI低于B组[(1.08±0.14)比(1.14±0.09)]、IMT值大于B组[(0.82±0.21)比(0.7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24hmPP、baPWV与IMT值呈正相关(r=0.461,P<0.01;r =0.402,P<0.01),ABI与IMT值呈负相关(r=-0.267,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24 h mPP、血糖、baPWV是影响IMT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mPP、baPWV、ABI、血糖与IMT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不同CO2气腹压力对局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17例行L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9例,A组气腹压力为10mm Hg,B组气腹压力为12mm Hg,C组气腹压力为15mm Hg,比较3组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A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A组术后肩部疼痛程度与B组和C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术后局部疼痛可能与人工气腹张力有关,在10mm Hg低压气腹下行LA,可显著降低LA术后局部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3例)和贝那普利组(50例),缬沙坦组每日晨服缬沙坦80mg;贝那普利组每日晨服10mg,均连续服用12周。实验结束后测定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并检查患者血糖、血脂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12周后,缬沙坦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用药前(t=2.73,P=0.0081;t=2.61,P=0.0091),收缩压变化值为(19.6±3.6)mm Hg,舒张压变化值为(13.5±0.7)mm Hg;贝那普利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也明显低于用药前(t=2.68,P=0.0089;t=2.57,P=0.0093),收缩压变化值为(9.7±1.4)mm Hg,舒张压变化值为(9.0±1.0)mmHg。两药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值比较缬沙坦组均高于贝那普利组(t=2.13,P=0.0280;t=2.14,P=0.0410)。两组总有效率、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贝那普利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和使用安全性,但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优于贝那普利,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一线降压药,且在同类产品中价格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的医疗护理方式对有效控制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2组治疗用药相同,采用的医疗护理方式不同。A组80例,采用药物治疗护理、非药物治疗护理、其他治疗护理等3种护理方式。B组72例,采用药物治疗护理、非药物治疗护理2种护理方式。①高血压药物治疗护理:根据药物制剂给药,按时按量用药,根据病情选用药物与用药剂量。②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护理:改善食物结构,增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有氧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③高血压的其他治疗护理:降血脂指导,抗血小板干预,血糖控制,康复按摩,心理辅导。结果 A组收缩压平均降低(34±8)mm Hg(1mm Hg=0.133kPa),B组收缩压平均降低(19±5)mm Hg,比A组低(15±3)mm Hg;A组舒张压平均降低(14.0±2.0)mm Hg,B组舒张压平均降低(9.0±1.0)mm Hg,比A组低(5.0±1.0)mm Hg,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高血压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年龄大者、文化程度高者、农民的依从性好。结论坚持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全面拓展护理工作,高血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与降低。  相似文献   

18.
邓宇平  罗伟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2-2203
目的 探讨舒张压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舒张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血压组(舒张压<70 mm Hg,16例),正常血压组(舒张压70~90 mm Hg,24例)及高血压组(舒张压>90 mm Hg,1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低血压组死亡8例(50%),正常血压组死亡4例(17%),高血压组死亡60例(38%),低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χ^2=3.993、3.046,均P<0.05),低血压组与高血压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9、0.328,均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舒张压低于70 mm Hg及高于90 nm Hg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newly developed calcium antagonist, nilvadipine, was administered to 7 hypertensive patients aged 75.6 y.Nilvadipine 4 mg b.d. decreased the average 24-h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from 169/89 mm Hg to 152/81 mm Hg after 7 to 14 days without any change in the pulse rate. The circadian patterns of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rate were not affected by nilvadipine.Although the present study was a preliminary one done over a short period in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ilvadipine exerts an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without altering the circadian pattern or the variability of blood pressur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李献良 《淮海医药》2009,27(4):287-28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2组:左室肥厚组(n=30)与非左室肥厚组(n=72)。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脉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6.2±13.5)mm Hg、(125.7±9.2)mm Hg;24 h脉压分别为(59.7±12.7)mm Hg、(46.8±7.1)mm Hg;白天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9.3±10.9)mm Hg、(128.2±10.64)mm Hg,白天脉压分别为(60.2±12.4)mm Hg、(48.1±8.0);夜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1.7±16.9)mm Hg、(118.8±9.7)mm Hg;夜间脉压分别为(57.8±14.1)mm Hg、(43.7±6.7)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4.0±10.7)mm Hg、(75.1±7.6)mm Hg。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其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节律为66.7%比30.6%,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