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晓丽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1):1680-1682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芬太尼,研究组予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后10min研究组MAP、HR、NE、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0min研究组HR、NE、NA仍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IL-8、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率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00%(P0.05)。结论:在子宫切除术中运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手术引发的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用于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镇痛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单纯吗啡组)和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组)。A组术毕行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A),B组于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行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PCA。比较术后6、12、24、48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病人的总体舒适度,并于同时点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浓度。结果术后6、12、24h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各时点患者舒适度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血浆ET浓度均有所升高,术后24、48hB组患者血浆ET值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创伤、应激可以引起血浆ET浓度升高;吗啡联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高血压患者术后ET释放,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氟比洛芬酯(FA)为新型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资料越来越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围手术期静脉注射FA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是否可减轻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术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持续静脉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两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镇痛泵内加入氟比洛芬酯200 mg,并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曲马多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镇痛泵内加入曲马多1 000 mg,并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两组应用PCA镇痛(0.5 mL·次-1,2 mL·h-1).术后两组行疼痛评分(BCS)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氟比洛芬酯组与曲马多组术后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持续镇痛,其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与曲马多相近.  相似文献   

5.
张琛  李欠玉 《海峡药学》2012,24(6):118-1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用于子宫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n=20);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组,n=20);C组(对照组,n=20),观察各组术后1、2、4、8、12、24h的VAS和Ramsay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术后1、2、4、8、12、24h进行VAS及Ramsay评分比较。在VAS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术后4、8、12 3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msay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8、12 4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而B相对于A组仅恶心的发生率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在子宫切除术具预防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超前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β-EP、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术前10 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术前10 min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2、12、24、48 h的镇痛效果;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_0)、术后24 h(T_1)和术后72 h(T_2)检测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以及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12、24 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时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T_1时CD3~+、CD4~+、CD4~+/CD8~+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_2时CD3~+、CD4~+水平基本恢复至T_0时水平,而对照组CD3~+、CD4~+水平明显低于T_0时水平(P<0.05);两组T_2时CD4~+/CD8~+水平仍低于T_0时水平(P<0.05或P<0.01);观察组T_2时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_1、T_2时血清β-EP水平明显高于T_0时(P<0.05或P<0.01);对照组T_1、T_2时血清β-E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血清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T_0时(P<0.05),对照组T_2时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T_0时(P<0.05);观察组T_1、T_2时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β-EP、HMGB1水平增高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ASA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术毕PCIA为A组:芬太尼1.0mg,格拉司琼6mg;B组为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格拉司琼60mg;C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司琼6mg。镇痛泵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10mL。记录术后4,12,24,36,48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和硬膜外吗啡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5 mL,吗啡2 mg,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分别记录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疼痛VAS评分大于4分时,口服双氯芬酸钾100~150 mg或哌替啶20~100 mg肌注止痛,观察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空白对照组2 h、4 h、8 h、12 h的疼痛评分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24 h、48 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空白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钾的例数多于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未追加镇痛药;吗啡组的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组(P<0.01);吗啡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静注50 mg氟比洛芬酯可达到硬膜外2 mg吗啡同等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王迪  柴小青  疏树华  张晓琳  魏昕  谢言虎 《安徽医药》2015,19(12):2384-238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中天然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亚群数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20例和拟行开胸食管中段癌根治切除术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干预组术前(切皮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 kg-1),术毕(缝皮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 kg-1),对照组术前、术毕给予脂肪乳。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昂丹司琼行自控静脉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术毕24、48 h外周血中髓样DC( myeloid-DCs, mDCs)和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DCs, pDCs)两个主要亚群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所占比例及其变化。记录术后48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舒芬太尼消耗量。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食管癌患者外周血mDCs和pDCs亚群在PBMCs中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后,术毕24 h外周血中mDCs和pDCs亚群数量显著升高;术毕48 h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外周血中mDCs、pDCs亚群数量无显著差异。术毕12、24、36、48 h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术毕48 h消耗的舒芬太尼显著减少。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进行围术期镇痛时可以一定时间内上调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DCs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子宫切除术的镇痛、应激及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31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7例,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对照组64例,舒芬太尼镇痛。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前、术后2h、12h、24h周血IL-6及TNF-α水平;术后2h、12h、24h、48h丙二醛(MDA)、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6h、12h、24h VAS评分(1.89±0.44、2.34±0.54、2.00±0.43)、Ramsay镇静评分(2.91±0.34、2.19±0.5、2.09±0.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66±0.72、3.22±0.55、2.59±0.66)及(3.56±0.50、2.91±0.29、2.38±0.75)(P<0.01);术后2h、12h、24h IL-6 (28.08±5.23 pg/mL、33.26±6.42 pg/mL、25.28±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预防术后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表将我院169例择期行全身麻醉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包括氟比洛芬酯组64例、舒芬太尼组55例、对照组50例。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预防术后躁动和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纪英 《齐鲁药事》2013,(10):605-60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骨科术后静脉镇痛的应用方法 ASAI-Ⅱ择期骨科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3组:I,舒芬太尼150μg+生理盐水共100 mL(舒芬太尼1.5μg·mL-1);Ⅱ,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生理盐水共100 mL(舒芬太尼1μg·mL-1+氟比洛芬酯1 mg·mL-1);Ⅲ,舒芬太尼15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生理盐水共100 mL(舒芬太尼1.5μg·mL-1+氟比洛芬酯1 mg·mL-1)。观察并记录术后2、4、12、24 h的镇痛、镇静和不良反应。结果Ⅱ和Ⅲ组在术后4、12、24 h疼痛评分和24 h内的PC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I组(P<0.05)。Ⅰ和Ⅲ组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和Ⅲ组在2、4、12 h镇静评分明显高于II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1μg·mL-1+氟比洛芬酯1 mg·mL-1可为骨科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缓解胆囊切除术后痛感的疗效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普通外科201 1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7例)及对照组(106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术前注射甲磺罗哌卡因,观察组术前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采取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镇痛评分、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8、12、24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6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6,P=0.0498).结论 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术后痛感,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8例拟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及氟比洛芬酯组,两组分别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结束时(T2)及苏醒时(T3)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比洛芬酯组T1、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优于芬太尼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唤醒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与B组术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30min、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切口痛、内脏痛、肩背痛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术毕行PCIA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50 mg;B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50 mg 芬太尼0.4 mg;C组氯诺昔康40 mg;D组芬太尼20μg.kg-1。镇痛时间48 h。观察PCIA开始和开始后2、4、8、12、16、24、36、48h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不良反应和术前、PCIA结束时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变化。结果镇痛效果A组与其他三组相似,B组镇痛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A组与C组相似,明显少于D组,B组不良反应相对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与C组相似,明显短于D组,B组未见明显延长。病人镇痛质量评价为B组>A组>C组>D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用于子宫切除术后PCIA镇痛效果良好、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若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提高病人的镇痛效果和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7.
韩杰  李梅  高敏  石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3-37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8例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c组),术毕前15min各组均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泵用药为:A组、芬太尼1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记录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生命体征同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6.9±1.3)次明显多于B组的(2.7±1.1)次和C组的(2.3±1.2)次(q=13.84、14.98,均P〈0.01);恶心与头晕的发生率C组(0、12.5%)均显著低于A组(37.5%、68.8%)(u=2.717、3.217,均P〈0.叭),B组头晕发生率(18.8%)也显著低于A组(68.8%)(M=2.857,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患者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反应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2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组,n=13)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n=13)。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分别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采用VAS镇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分别于于麻醉前(TO)、切皮后1h(T1)和术毕(T2)、术后24h(T3)、48h(T4)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23+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组切皮后1h及术毕CD3细胞下降,术后24hCD。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F组切皮后1hCD4/CD8升高(P〈0.05)。两组术后24hCD~B细胞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下(P〈0.05)降。两组在术中、术后NE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肺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陈秋芬  贾东林 《中国医药》2014,(7):1031-103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5 m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分别在用药前10 min及术后即刻、12 h、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P物质、白细胞介素6(IL 6)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 2、6、12、24 h 的镇痛效果。结果2组术后即刻、12 h P物质浓度均高于本组基础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5±24)、(155±31)ng/L比(90±8)ng/L,试验组(105±13)、(111±12)ng/L比(92±10)ng/L,均P〈0.05],术后24 h与本组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12 h、24 h IL 6浓度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3±15)、(85±17)、(73±8)ng/L比(15±5)ng/L,试验组:(32±8)、(26±8)、(20±8)ng/L比(15±6)ng/L,均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P物质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IL 6浓度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和24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 2、1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0.6)分比(5.6±0.5)分,(1.9±0.9)分比(4.7±0.5)分,P〈0.05],术后6 h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2.4±0.5)分比(2.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可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