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对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本院进行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植入内固定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包括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两组,治疗组包括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中1组患者为结核累及单个椎体组,2组患者为结核累及多个椎体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2组的矫形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治疗1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治疗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累及单个椎体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结核累及多个椎体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健  臧传义  唐杰 《中国医药》2014,(1):103-10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腰椎结核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前路或后路手术)和观察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每组64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201±16)min、(874±89)ml、(15.6±3.1)d、(26.5±3.1)mm/1h、(10.1±2.2)mm/1h;对照组分别为(130±13)min、(604±45)ml、(24.2±2.1)d、(27.8±2.1)mm/1h、(12.3±1.9)mm/1h。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obb角优于对照组(10.2°±1.9°比12.8°±1.7°),骨融合率优于对照组[98.4%(63/64)比87.5%(56/6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1/64)比12.5%(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本院近年行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各49例,总结两组手术方法,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丢失率及Cobb角丢失角度则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在微创性、脊柱恢复上各具有特点,整体效果差异不大,可根据患者具体病况选择科学术式。  相似文献   

4.
胡早意 《河北医药》2010,32(14):1851-1853
目的比较前路钉棒系统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至2007年共有41例胸腰段(T11至L2)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23例(A组)。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患者18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后凸角度纠正、围手术期参数以及神经功能恢复(AISA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4个月。A组患者的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14±9)度,术后为(4±4)度(P=0.000)。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约8度,后凸角度恢复至(12±7)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B组患者的术前平均后凸角度(16±13)度,术后为(6±9)度(P=0.000),末次随访时的角度丢失不明显(0.4度)。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0.014)。B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大于A组,2组患者的术后伤口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第3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有14例患者(77.8%)的AISA评分得到改善,平均提高0.9级。B组中12例患者(80.0%)不同程度改善,平均AISA分级提高1.1级。结论前路手术在维持矫形力,防止角度丢失方面比后路手术效果。要好,但是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较后路手术增多。前、后路手术有各自的优缺点,其适应证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等。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B组的73.9%(17/23)(X^2=6.38,P〈0.05),A组手术时间(83.6±23.5)min短于B组的(106.8±25.1)min(t=5.3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0%(3/23)低于B组的26.1%(6/23),A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比较前路与后路减压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2例单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每组各16例。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为期24个月的随访。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SIA运动神经评分,呼吸道感染以及肋间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血气胸、术后腹胀以及便秘发生率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著高于B组。术后肺活量的评估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显著大于A组。两组术前的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第2d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著大于B组。结论在神经功能恢复,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后路手术对患者后凸畸形的矫正以及脊柱矢状位对线重建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理想化方案。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中65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A组中30例患者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后再予以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在B组中35例患者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两组又分成累及单个椎体组(即A1组与B1组)和累及多个椎体组(即A2组与B2组)。再对A1组与B1组,以及A2组与B2组其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及其矫形率进行对比。结果其中,A1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显著低于B1组(P〈0.05);而B2组的矫形率与稳定性均优于A2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胸腰段)累及单个椎体时,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之后行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治疗,为理想化方案;而累及多个椎体,特别脊柱后凸的角度偏大时,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则为理想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与传统前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前路微创矫形术,B组采用传统前路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Cobb角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225.6±30.8)min、住院时间(2.7±0.8)d均短于B组[(365.4±23.8)min、(4.8±1.2)d](t=3.26、3.78,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B组的20.0%(X^2=3.45,P〈0.05),患者满意率(97.1%)及总有效率(97.1%)均高于B组(80.0%、85.75%)(X^2=2.85、3.01,均P〈0.05),Cobb角(14.2±5.4)。小于B组(23.4±5.6)。(t=2.97,P〈0.05)。结论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较传统前路矫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A组)、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B组)和椎弓根固定+后路椎间椎骨(C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最短(70±14)min,C组手术时间最长(105±15)min。术后VAS和ODI评分A组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0例,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优良率为70%,B组93.3%%,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地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优异,患者恢复时间短,可提早进行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6-2928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内固定取出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为(2.65±1.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6±3.34)次(P<0.05);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取出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69±5.81)、(39.07±11.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试验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4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新鲜闭合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Herbert螺钉组(n=18)和石膏组(n=18),术后或石膏固定后每个月腕关节拍X线片1次,2个月后每2周拍X线片1次,直至骨折愈合。对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随访9~18个月,平均13.5个月。螺钉组18例(100.0%)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5.20±2.94)周;石膏组18例中,15例(83.3%)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0.30±3.72)周(P〈0.05)°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螺钉组为(16.30±2.86)周;石膏组为(25.20±7.85)周(P〈0.05)。腕关节活动范围:螺钉组为(101.80±5.57)°;石膏组为(91.50±5.88)。(P〈0.05)。结论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好、患者更早重返工作岗位,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AF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RF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伤椎各参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高度、伤椎椎管面积、矢状面位移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伤椎(前缘/后缘)高度及Cobb角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为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14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53例(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41例(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5例(C组),比较了三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在1~3年回访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方式的疗效.结果 A、B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但C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B组(P< 0.05); A、B、C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9.3±6.5)、(86.2±5.8)、(84.4±4.4); 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4.34%、85.4%、64.8%,A、B组的Harris得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下地活动时间及Harris得分等具有优越性,在骨折类型、患者状况及经济条件允许下推荐全髋或半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