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高危儿有效的可行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把高危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制定干预计划,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对照组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1岁时对两组小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体格发育测量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小儿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和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是可行的,早期干预能否有利于促进高危儿的智力恢复与提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高危儿进行实施早期干预的措施及作用。方法采用Ameil-Tisom的1岁以内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及Gesell的3岁以内小儿智能发育诊断方法等,对我院出生的120例高危儿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干预组小儿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干预训练应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应进行高危儿群体监测和群体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防及早期发现高危儿的大脑发育异常,以便早期得到治疗.方法 对811例高危儿进行干预,包括早期治疗干预,随访,监测体格和精神心理发育水平,指导康复训练.结果 未发现发育异常.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使高危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状况得到改善,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高危儿529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引导式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非引导式教育组)229例和观察组(引导式教育组)300例。结果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促使智力、运动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小燕  王慧琴 《安徽医药》2014,(6):1129-1130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治疗组采用药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全部病例分别在出院后7~10 d、矫正年龄4~6个月、矫正年龄12月、矫正年龄18~24月、3岁时来院体检1次,同时测发育商并判断脑瘫发生率。结果 3岁时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两组脑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运动方面及发育落后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后,不能减少脑瘫的发生率,但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高危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体会。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240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干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药物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检、神经运动检查以及智力水平测试,评估患儿的身体情况、运动状况以及智力水平。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适应行为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发育落后情况少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儿实施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高危儿健康成长发育,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NBNA评分异常(数值<37分)的160例高危儿的一般资料,并根据实际有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在患儿4、8、12、18月龄时进行Gesel评估随访,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中的 t 或χ2检验对两组患儿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高危因素构成比、NBN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家庭环境构成比、Gesel 评估随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3~5月后神经运动发育赶上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有持续较长时间的神经运动发育落后,在对照组中有2例后期诊断为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以下简称脑瘫)。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对促进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及预防其发展成为脑痪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随着高危儿越来越多,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概述、机制、原则、模式及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180例高危儿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各90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常规组按家庭常规育儿。2组均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 Ge-sell 发育量表评定,用发育商(DQ)来评估智能发育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5大能区行为发育商(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1.
傅燕青  覃肖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28-129,14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分析预防保健所和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结果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在高危儿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行为发育商,改善其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及智力的影响。方法 取 4~ 7岁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儿童 74例为观察组 ,正常同龄儿童 12 0例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家庭社会情况及儿童健康情况问卷 ,部分病例并采用韦氏智力量表检查智商。结果 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2 4 32 % ,正常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1 6 7%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两组内向行为问题分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外向问题分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两组智商比较 ,对照组高于观察组 (P<0 0 1)。结论 围生期的高危因素对儿童在学龄前的行为及智力发育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改善高危脑瘫儿精神运动发育水平,降低脑瘫病残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存在脑瘫高危因素,在笔者所在科室初诊但尚未确诊的脑瘫患儿作为干预组,筛选同期已确诊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施与Vojita及Bobath的神经促通治疗手法、常规药物、脑电循环等治疗,同时进行集体游戏和家长培训指导。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6、12个月后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分别评定其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两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有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异越明显,但MDI指数提高水平低于PDI指数提高水平。结论对脑瘫高危因素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尤其是运动发育指数,从而可以降低脑瘫发生率、减轻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李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50-51,53
目的进一步研究本院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所提出的早期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76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了早期干预措施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别为无干预组和实施干预组,每组138例孕妇,针对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出现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产后大出血、霉菌性外阴阴道炎以及剖宫产的比例比较,无干预组孕妇的比例均显著地高于实施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新生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吸人性肺炎、畸形、巨大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干预组孕妇均显著地高于实施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所提出的相关早期干预方法和措施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显著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围生期孕产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2月来本院预约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在产前6周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焦虑状况、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的选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观察组有87.8%、对照组有57.8%的孕产妇选择了自然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方式的选择上,观察组有91.1%、对照组有78.9%的孕产妇选择了母乳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的心理焦虑情绪,并提高自然生产率以及母乳喂养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应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育状况的疗效。方法将96例观察对象随机分到两组,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开始接受系统的干预;晚期干预在4个月以后开始治疗,1岁时测量他们的的行为发育商(DQ)和发育年龄(DA),并进行比较。结果晚期干预组发育异常率为27.7%,高于早期干预组的10.45%(χ2=4.597,P=0.032),干预疗效与开始接受治疗的年龄(H=23.92,P<0.001)、治疗疗程(H=0.990,P<0.001)有关。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7.
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可行干预方法。方法312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家庭常规育儿组(简称育儿组)和家庭与医院配合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两组在医院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让家长共同参予干预计划,除在医院做训练治疗外,利用家庭的作用,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家庭康复训练。育儿组的家长只依赖医疗机构,回家后除一般生活护理外,不做任何训练。结果干预组高危儿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的发育商为97.32%高于对照组的9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显效率为14.2%,有效率为82.1%,总有效率达96.3%,明显高于育儿组的10%,73.3%和83.3%。结论建立规范的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更好促进其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其模式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同定后常规护理,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则针对不同的固定方式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让患儿尽早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1.7%,肘内翻的发生率为5.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减少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危儿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干预组按照“高危儿母亲情绪管理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护理。利用焦虑白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高危儿母亲的情绪进行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高危儿母亲的一般情况、应对方式。结果干预组在心理干预后SAS标准评分是(38.3±8.2)分,SDS标准评分是(42.5±7.4)分;对照组SAS标准评分是(41.7±9.8)分,SDS标准评分是(47.6±6.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于预后积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8.3±8.5)分,消极应对标准评分为(9.2±8.7)分;对照组积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3.8±9.4)分,消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2.9±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儿母亲经过心理干预后心理压力明显缓解,应对方式更为成熟,实施高危儿母亲情绪管理方案可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