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唇腭裂患者血常规检测参数的变化.方法 唇腭裂患儿155例,按畸形和治疗程度的不同分为唇腭裂组(A组,36例)、单纯唇裂组(B组,33例)和腭裂组(C组,86例);1岁以内正常婴儿组(D组,100例)、1~6岁正常儿童(E组,100例)为对照.检测WBC、RBC、Hb和Plt.结果 A、B、C三组间血常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性别差异.与同一年龄段正常儿童比较,A、B组的WBC明显低于正常儿,而Plt高于正常儿(P<0.05).结论 唇腭裂患儿的WBC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8月龄前后行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的直接评估,了解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儿语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腭裂修复患儿(A组)、延期腭裂修复患儿(B组)及正常儿童(C组)进行研究。由2名语音师采用语音字表直接对3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获取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不同手术时机对患儿语音清晰度及过高鼻音的影响。结果:语音清晰度方面:A组患儿为78%~94%,平均88.2%;B组36%~90%,平均64.1%;C组86%~96%,平均91.4%。统计学分析发现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高鼻音方面:A组无过高鼻音3例,轻度11例,中度3例,重度0例;B组无过高鼻音0例,轻度1例,中度7例,重度11例。A组与B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月龄前行腭裂修复术患儿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均明显好于延迟手术者,早期手术有利于患儿语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阿维A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42岁男性患者,因脓疱型银屑病服用阿维A胶囊30 mg/d治疗.治疗前血常规基本正常:RBC 3.65×1012/L,WBC9.5×108/L,PLT 246×109/L.治疗1周后,RBC 3.67×1012/L,WBC 16.5×109/L,PLT412×109/L.病理学检查示: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B超示脾肿大.将阿维A减量至15 mg/d.3周后复查血象:RBC 3.72×1012/L,WBC 14.3×109/L,PLT446×109/L.阿维A继续减量至10 mg/d,2周后复查血象RBC 3.48×1012/L,WBC 10.3×109/L,PLIT 385×109/L;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急性造血停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女,71岁。因“肝功能异常1年,乏力尿黄1周”,于2004年10月15日入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入院时检查血象3系均正常:WBC9.30×109/L、N0.566;RBC3.54×1012/L,HGB127g/L;PLT131×109/L。B超示:脾不大。入院后2周(10月27日)发现双下肺炎症,即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优普酮)4g,1次/12h抗感染治疗。4d后检测血常规:WBC4.27×109/L,RBC2.36×1012/L,HGB81g/L,PLT32×109/L。1周后复查:WBC3.10×109/L,RBC2.15×1012/L,HGB74g/L,PLT20×109/L。行骨穿检查,骨髓片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5.
李远波 《江西医药》2011,46(9):849-850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醚用于不同年龄患儿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患儿40例。ASA1—2级,年龄在0—7岁。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2组,A组(0—3岁),B组(3—7岁)。所有患儿吸入6%七氟醚,以6L/min氧流量洗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min。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手术开始时氧流量调至3L/min,调节七氟醚挥发罐刻度,如果患儿体动,可辅助给予氯胺酮1mg/kg。结果A组和B组术中麻醉及生命体征均平稳,手术结束后A组均能迅速苏醒,B组患儿因年龄偏大,术中辅以氯胺酮苏醒稍慢些,但苏醒后均能大声啼哭,安全地返回病房。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孙岗  裴霞  熊清华  邓细河  邓慧 《江西医药》2010,45(7):629-631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早期腭裂手术时不同松弛切口位置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60例均在婴儿期一期完成唇腭裂手术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腭裂采用新松弛切口的30例为实验组,随访时平均年龄(8.99±0.79)岁;30例采用传统松弛切口的为对照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11±1.07)岁;另30例无先天性唇腭裂的9岁龄学童作为正常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9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松弛切口位置对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技术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方法。方法对18例胎儿经二维超声,结合三维超声成像检查胎儿先天性唇腭裂畸形。结果超声诊断18例唇腭裂畸形儿(13例单纯唇裂、5例唇裂合并腭裂),18例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1例误诊,11例单纯唇裂,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5例唇裂合并腭裂(双侧2例,单侧2例,正中1例),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为临床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临床分析 1997年12月至1998年7月共施行先腭裂修复术140例,其中男120例;女38例,男女之比为27∶1,2~5岁30例,6~14岁95例,15~19岁12例;20岁以上3例;其中最小2岁,最大33岁。腭裂的类型及合并唇裂情况:双侧完全性唇腭裂19例,双侧不完全性唇腭裂7例,其中4例已行唇裂整复术,单侧完全性唇腭裂68例,其中5例已行唇裂整复术,单侧完全性腭裂11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25例,其中2例已行唇裂整复术;单侧不完全性腭裂6例,软腭裂7例。治疗方法:腭裂修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分别采用二瓣、三瓣、四瓣后推法;双侧腭裂加用犁骨粘骨膜瓣法,软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围生期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围生期高危儿临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成新生儿早期干预组(A组)、婴儿早期干预组(B组)、1岁以后干预组(C组)和20例正常的足月儿正常儿组(D组),采用NBNA评分等进行评估,对有高危儿进行随访研究和早期干预。结果经过干预后,A、B、C组患儿在运动发育上与D组的差距逐步缩小,而这3组异常干预中,干预得越早,效果越好。围生期高危儿经1个月干预后,NBNA评分明显差于正常组对照儿(P〈0.05),而3个月后,3组患儿的NBNA评分与正常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生期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运动能力等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155名单纯T2DM患者的血糖、镁离子和血细胞计数,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WBC、RBC、PLT、HGB、Mg2+和GLU检测结果,并使用SPSS21.0进行组间差异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GLU与Mg2+、PLT呈明显负相关,与RBC、HGB呈明显正相关,与WBC无显著相关。Mg2+与PLT、WBC呈明显正相关,与RBC、HGB无显著相关。不同血糖水平组的Mg2+、PLT、WBC、RBC差异无显著性,HGB在GLU≥7 mmol/L组明显高于GLU<7 mmol/L组。结论 单纯T2DM患者的血糖与镁离子和血细胞代谢紊乱相关。对于早期或血糖控制较好且无明显疾病的患者,持续监测Mg2+和血常规仍然重要。当Mg2+、PLT下降或RBC、HGB升高时,应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全麻方法在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拟行唇腭裂修复患儿80例,常规经口气管插管,按双盲法分为插管后保持自主呼吸组S组(对照组),插管后呼吸机械控制组C组(观察组)。观察麻醉前(T1)、气管插官后(T2)、手术结束(T3)和拔管后(T4)的HR、Etco2、SpO2、BP的变化,记录术中及苏醒期的并发症,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气管插官后(T2)手术结束(T3)、Etco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R在T2、T3、T4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唇腭裂手术插管后呼吸机械控制对患儿的安全性更高,但会延长患儿苏醒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畸形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畸形儿唇腭裂整复术术畸形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麻醉诱导插管后,治疗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对照组用羟丁酸钠+氯胺酮靶控输注治疗。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对照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畸形儿唇腭裂整复术全程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可使畸形儿血压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状态,且具有术后拔管与苏醒快及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唇腭裂孤儿术后心理护理对语音治疗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福利院内唇腭裂修复术后3∽9岁、智力正常孤儿36例,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及心理社会支持、语言康复指导,对训练前后的鼻漏气和语音清晰度进行测评。结果鼻漏气率由治疗前的42.8%降低到治疗后的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音清晰度明显提高,语音达到正常水平的有11例,总的有效率为88.89%,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5,P〈0.01)。结论唇腭裂术后孤儿经过心理护理后,无论在情感、言语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为他们尽早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唇腭裂术后系列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小儿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吸氧、饮食指导、超声雾化、口腔清洁以及抗生素滴鼻液滴鼻等系列护理治疗。结果 248例唇腭裂手术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2例在术后恢复期出现发热;出院时28例伤口红肿,9例轻度糜烂,均在出院后正常愈合。结论通过对唇腭裂修复术患儿进行系列护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疟疾病例血液参数变化及其诊断价值,为疟疾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检测20例疟疾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WBC、EOS、RBC、HGB、PLT等血液参数,应用t检验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疟疾患者血液参数RBC、HGB和PLT低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EOS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参数RBC、HGB和PLT变化与疟疾病例有着密切联系,在发热患者的诊断中应引起重视,进而科学、准确诊断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注射液应用于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5例确诊为唇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双盲分为布比卡因组(B组)47例和布比卡因、吗啡复合组(BM组)48例。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B组取0.25%布比卡因2ml;BM组取0.25%布比卡因2ml+1μg/kg吗啡注射液;两组均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每侧1ml。观察两组术后FLACC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6小时FLAC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BM组16.67%。结论采用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行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技术对胎儿唇腭裂显像的优劣。方法 对生育唇腭裂患儿的23例孕妇,对照其产前行二维超声检查以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技术,在观察胎儿唇腭裂时.图像各有优劣。二维超声成像快速、手法易掌握,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要获取理想的图像,在操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积累,懂得这些技巧和方法、运用该技术行临床诊断将会更得心应手,可以用最短的检查时间、取得最理想的目的图像。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时,实时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配合完善,可为产科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腭裂患儿鼓室图、镫骨肌声反射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besponse,ABR)检查的特点,探讨听力学检查对腭裂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和听觉诱发电位仪测试,对40例(80耳)腭裂患儿进行听力学检查。结果鼓室图:B型37耳(46.25%),C型10耳(12.5%),A型22耳(27.5%),As型11耳(13.75%)。镫骨肌声反射:64耳(80%)消失,16耳(20%)存在。ABR结果:听力损失41耳(51.25%),均伴有V波潜伏期延长,其中鼓室图呈B型25耳(60.98%),C型9耳(21.95%)。此41耳中轻度听力损失21耳(51.22%),中度听力损失20耳(48.78%),无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80耳中V波潜伏期延长58耳(72.5%)。结论腭裂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患儿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当鼓室图呈B型或C型曲线,同时出现ABR中V波听阈呈轻中度下降且V波潜伏期延长时,应高度警惕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否则会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teratogenic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benzodiazepines (diazepam,chlordiazepoxide, nitrazepam) in Hungary, four approaches were used: 1.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630 cases with isolated cleft lip ± cleft palate, 179 cases with isolated cleft palate, 392 cases of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 including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 and their matched control cases; 2. The Case-Control Surveillance System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in Hungary, 1980 to 1984, involving 355 cases with isolated cleft palate, 417 cases with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 and 186 cases with Down's syndrome (as positive controls). Benzodiazepianes were taken by 14.9% of 11,073 control pregnant women studied; 3. A prosepctive study of 33 pregnant women attending the Counselling Clinic following ingestion of benzodiazepine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4.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volving 12 pregnant women who attempted suicide and one with accidental overdosage with benzodiazepines during pregnancy. None of these four approaches gave any indication of a association between facial clefting and in utero exposure to these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