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36)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肺癌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0例。乙组患者通过传统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甲组患者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1.52±2.67)min、切口长度(5.61±1.03)cm、术中出血量(114.33±16.35)m L均少于乙组患者[(99.23±4.77)min、(28.11±3.08)cm、(262.22±25.79)m 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44、48.989、34.246,P=0.05)。甲组患者的镇痛时间(1.74±0.68)d、引流时间(3.19±0.58)d、住院时间(9.58±2.21)d均少于乙组患者[(3.58±0.88)d、(5.73±1.37)d、(18.21±3.25)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99、12.073、15.527,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少于乙组(χ~2=4.891,P=0.027)。结论在肺癌患者的根治治疗中,胸腔镜的使用效果良好,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且切口小、并发症少,可患者降低痛苦,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意义及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50例(胸腔镜技术);对照两组术前、术后第1d最大肺活量(FVC)、C反应蛋白(CPR)、血红蛋白(Hb)、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术前FVC、CPR、Hb(t=3.12、3.45、3.44,P>0.05)。两组术后第1dFVC、CPR、Hb(t=5.12、6.45、4.44,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χ2=5.12,P<0.05)。结论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肺癌手术可有效增加肺活量、减少组织炎性反应及损伤程度、大大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于我院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6例,在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情况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实施中,应用胸腔镜可在保证临床疗效及安全情况下,减小患者创伤,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公布的资料显示,在过去10年间肺癌发患者数约120万/年,死亡人数约110万/年,为全球最主要的癌症。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的发患者数超过100万,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1991年Nathanson和Landreneau等分别报道了电视胸腔镜手术,1993年在美国召开了国际VATS第一届会议,这一时期,胸腔镜临床应用的报道大幅度增多,电视辅助的胸腔镜外科成为胸腔镜外科的第2次全盛时期,即现代胸腔镜外科。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现在它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微创手术技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使其在肺… 相似文献
5.
自1892年Tutfer成功实施首例开胸肺手术以来,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肺疾患的标准方法。常用胸部后外侧切口长约24~30cm,并要切断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这样的切口损伤很大,也损害了肺功能。但1910年瑞典医师Jacobaeus首先在临床上使用膀胱镜来松解胸腔粘连,使肺萎陷以治疗肺结核,开创了使用“胸腔镜”的先河。又经过多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经历了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将该项技术用于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安全性、术后疗效等方面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并且与传统肺叶切除术比较,它又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安全有效,具有术后置管引流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6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行全胸腔肺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指征。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5,(5)
<正>胸腔镜肺癌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适合心肺功能差的患者等优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评估手术指征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双镜联合治疗肺癌有利于肺癌的手术指征评估、病理分期和早期微创手术治疗。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了58例肺部肿瘤患者,均采用胸腔镜和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治疗肺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26~74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本院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以往采取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漏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可见治疗15d后两组患者PO2和SpO2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胸腔镜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式手术与全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护理特点对比。方法选本院行传统式肺癌根治术为对照组(n=50)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为观察组(n=50),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放置时间、术后饮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减轻了术后护理难度,轻松实现护理目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合并严重肺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001—2006年间我科收治100例肺癌晚期合并严重肺感染患者病因、病原菌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82例有不同疗程放化疗,45例因喘息、放化疗辅助用药等有激素应用史,45例患者合并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8例患者继发真菌感染,18例患者继发结核感染。28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痰液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患者64例。用抗生素时间大于1月患者41例,大多数患者直接死因为呼吸衰竭。结论 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的呼吸道引流。重视患者原发病灶及基础疾病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合并严重肺感染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俊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7)
目的 全胸腔镜下(c-VATS)与开胸(OT)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91例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VATS切除组48例、OT切除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c-VATS切除组的术后一般情况,包括拔管时间、输血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OT切除组;术后c-VATS切除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优于OT切除组,OT切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c-VATS切除组为12.50%.结论 在c-VATS下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优于OT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并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免疫系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4.62%,对照组为23.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总数、血浆补体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参麦注射液在肺癌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在早期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早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各34例,其中后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开放手术组患者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O.05);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O.05);后腹腔镜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其中2例腹膜破裂、1例中转开腹,开放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例术后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临床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8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3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病变组)血清中的CEA、CYFRA21—1和NSE水平。结果NSE、CEA、CYFRA21-1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分别为(8.80±1.53)μg/L、(83.30±3.52)μg/L、(5.90±0.58)μg/L,在鳞癌中分别为(8.60±1.47)μg/L、(14.30±3.25)μg/L、(8.30±1.03)μg/L,在小细胞未分化癌中分别为(33.80±4.24)μg/L、(13.60±1.95)μg/L、(34.80±5.64)μg/L均高于良性病变组的(7.80±1.58)μg/L、(7.90±1.12)μg/L、(1.86±1.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YFRA21-1在鳞癌的敏感度最高(72.2%);NSE在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度最高(63.6%);CEA在腺癌中的敏感度最高(69.8%)。3项指标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1.4%。结论血清CYFRA21—1、CEA和NSE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肺癌的诊断,并对组织分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首次症状和就诊到开始治疗延迟的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83例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种延迟类型(症状治疗延迟和医院延迟),比较延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和延迟时间影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存活期的影响。结果37%在首次就诊4周内得到治疗,56%在6周内得到治疗。症状到治疗平均延长4.6个月.医院延迟1-4个月。老年人,肿瘤进展期,非手术治疗与较差的生存期相关。症状治疗延迟和医院延迟分别提供其他资料.在其他因素,仅症状治疗延迟与较好预后相关。由于疾病进展,短期延迟与较差预后相关。结论短期延迟与较差预后相关.反映了严重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等待治疗时间比劝告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开展的53例电视纵隔镜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拟诊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53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发现21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32例无转移,后者中的30例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2例不是肺癌;51例肺癌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所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纵隔镜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围手术期老年肺癌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7%、31.7%、11.8%。结论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肺癌生存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