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心脏增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08例经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证实有心脏增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显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分别为20.0%与65.0%)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心脏结构观察组显效率为23.5%,总有效率为41.2%,与对照组(分别为10.0%与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有效纠正心衰、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发生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CHF)逐渐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目前治疗CHF比较有效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3].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又一类重要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学军 《药品评价》2009,6(4):135-137
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肾病的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减少尿蛋白排泄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与ACEI相似的作用机制,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Ⅱ)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20)、厄贝沙坦组(n=20)及两药联用组(n=20)治疗18周,治疗前后对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OD)、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进行比较。结果贝那普利组UAER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了33.9%(t=3.278,P=0.004),厄贝沙坦组下降了36.2%(t=4.234,P〈0.01),两药联用组(贝那普利+厄贝沙坦)下降了60.9%(t=5.754,P〈0.01),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26.1%。结论ACI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作用进行简略阐述,介绍血管紧张素Ⅱ家族和最近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非肽同类物,由此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AT1和AT2两亚型。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Losartan)等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力衰竭、保护肾功能、预防脑卒中和脑血管疾病方面,都有很好作用,而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其效能甚至超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肾病患者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分别检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2例病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实验前2个月病人禁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原治疗方案不变,在服药前查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尿素氮(BUN)。之后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口服,共8周,结束后复查上述三个项目。结果:三种基因型肾病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肌酐及尿素氮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别。29例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 Ang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肾脏疾病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ACE基因I/D多态性无关,即伊贝沙坦对三种ACE基因型肾病病人降尿蛋白均有显著作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生杰  赵久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2-204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更合理治疗肾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按Hb数值分为Ⅰ、Ⅱ两组,Ⅰ组(随机分为A、B两小组)Hb≤90g/L,长期接受EPO治疗,Ⅱ组(随机分为C、D两小组),不接受EPO及输血治疗,Hb可保持≥90g/L,A、C两组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B、D两组接受ARB治疗。结果 A、B、C三组患者实验前后Hb、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变化(P〉0.05),D组实验后Hb、Hct值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ARB可影响内源性EPO的疗效,但对外源性EPO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iyme inhibitor,ACEI)能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在我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高血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不多。本研究将Ang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irbesartan)和ACEI贝那普利(benazepril hydroehioride)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TZ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巨噬细胞的表达。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与非治疗组肾脏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成模后,巨噬细胞在肾间质的表达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较非治疗组肾间质巨噬细胞的浸润减少加(P<0.01),伴随蛋白尿的减轻。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单用ACEI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疗效比较。方法 42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ACEI治疗20例,B组联合应用ARB与ACEI治疗22例。结果治疗6个月后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49.20±3.27、(4.11±0.35)mL/m2、45%、5%;B组分别为53.36±4.27、(4.43±0.52)mL/m2、22.7%、4.5%。治疗1年后A组LVEF、CI、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54.20±2.84、(4.36±0.33)mL/m2、30%、10%;B组分别为61.68±3.50、(5.19±0.30)mL/m2、13.6%、4.5%。结论联合应用ARB与ACEI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衰,在改善心功能疗效方面更优于单用ACEI组,虽然在心血管病事件及心血管病死亡方面比对照组呈现较好的下降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延长观察时间以判断心血管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血管通路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期间行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患者60例(Ⅰ组),并选同期行临时性双腔导管患者60例为对照组(Ⅱ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导管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Ⅰ组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4.1±9.3)个月,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导管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在血流量、Kt/V、血栓形成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法建立内瘘需留置导管的患者,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是一种有效安全使用周期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发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间期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32%,对照组为2.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并总结其发生原因。将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9.7%;经过护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49.5±4.0)分优于对照组的(42.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用于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94例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分别为(8.29±1.77)%、(...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72h分别行血气分析检查,并记录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插管率。结果 2组治疗后pH、PaO2升高,PaCO2、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9±3.6)d短于对照组的(19.3±3.5)d,插管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明显高于对照组53.84%(1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l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余梅玫  孟令毅 《安徽医药》2014,18(4):744-745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并加用左卡尼汀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10d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4.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1%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益心舒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DCM-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CM-CHF患者随机分为益心舒胶囊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1.2g,每日3次口服)。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利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射血分数、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患者因心衰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的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经3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81%vs 7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心脏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530.6±105.8 vs 487.5±110.6,P〈0.05)及生活质量评分(11.5±12.4vs 21.5±12.4,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因心衰而住院的比率低于对照组(6.9%vs 14%,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口服,1次/d,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