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癌血浆游离E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晓昌  李金高  敖帆  袁霞 《江西医药》2005,40(12):801-802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游离EBV DNA水平,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11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和107例放疗后持续缓解患者血浆游离EBC DNA水平.结果初治组及临床缓解组血浆中游离EBV DNA检出率分别为74.8%(83/111)和4.6%(5/107).初治组检出率显著高于临床缓解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初治组中晚期(Ⅲ+Ⅳ期)血浆游离EBV 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N晚期(N2+N3)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N0+N1);T晚期(T3+T4)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T1+T2);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中游离EBV 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血浆游离EBV 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治疗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鼻咽癌肿瘤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初诊鼻咽癌患者50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头颈部其他癌瘤患者20例作为病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定量检测EBV-DNA含量,比较3组患者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结果鼻咽癌组患者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EBV-DNA定量检测是诊断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较高,尤其适用于是发病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骨髓中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与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了32例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EBV—DNA含量。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率为56%,急性白血病组EBV感染率为7.5%,对照组EBV感染率6.2%。AL组与对照组EBV—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M组与对照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组与AL组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L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大,MM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M患者骨髓中EBV—DNA含量进行检测,对于揭示MM的发病与E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敏感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BV血清学检测和EBV-DNA定量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78例诊断为IM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V四项抗体,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浆中EBV-DNA负载量,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抗EBV-VCA-IgM抗体阳性率93.6%,EBV-DNA阳性率为71.8%。结论 IM临床诊断中抗EBV-VCA-IgM阳性率比同期血浆中EBV-DNA阳性率高,故不推荐对IM患者进行常规EBV-DNA检测,但对病程长,症状反复,病情重的患儿应监测血浆中EBV-DNA,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水平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CA-IgA抗体滴度。结果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率81.82%,VCA-IgA阳性率89.77%,健康体检者中,EBV-DNA阳性率6.67%,VCA-IgA阳性率31.11%,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早期(I、Ⅱ期)鼻咽癌患者EBV-DNA水平及VCA-IgA滴度与晚期(III、IV期)鼻咽癌患者EBV-DNA水平及VCA-IgA滴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EBV-DNA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鼻咽癌患者诊疗中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变化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组为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人员,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两组人员血浆EBV-DNA水平,回顾分析EBVDNA阳性检出、治疗期间的EBV-DNA水平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EBV-DNA阳性检出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随着治疗进行,其血浆EBVDNA水平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阳性患者治疗期间均有血浆EBV-DNA检出,不同预后患者在血浆EBV-DNA阳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能够为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有利于根据不同患者实际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其HBV—DNA含量;并根据患者HBV—M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探讨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①“大三阳”组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②“小三阳”组及HBsAg(+)&Antl—HBc(+)组HBV—DNA含量以中、低拷贝为主;③单纯HBsAg(+)组HBV-DNA的检出率仅为2,98%。④HBeAg(+)血样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8.33%(118/120),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3)。结论HBV—M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的情况;HBeAg与HBV—DNA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蕾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2-320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儿EB病毒DNA(EBV—DN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12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EBV—DNA。结果EBV—DNA阳性68例(53.5%),其中-1岁12例,-3岁23例,-5岁18例,-7岁10例,-9岁3例(,~13岁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X10。/L21例,自细胞计数〈10.0X10。/L8例,单核细胞计数〉10%9例,异淋巴细胞〉10%10例,血小板减少症4例,肝功能异常5例,心肌酶异常8例。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EB-DNA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银美  卢秋穗  李悦 《江苏医药》2013,39(12):1459-1461
目的 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EBV-DNA及抗体检测在E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EBV感染相关疾病患儿119例,根据其感染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77例,重症组42例.应用荧光半定量PCR法测定E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BV抗体五项.结果 重症组患儿外周血EBV-DNA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1.9% vs.33.3%)(P<0.05),重症组早期抗原(E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59.5% vs.37.7%) (P<0.05),重症组核抗原(EBN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9.0% vs.52.0%) (P<0.05).结论 外周血EBV-DNA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同时对评价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EB病毒(EB virus,EB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6例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脑脊液(CSF)及26例正常对照组的CSF,应用ELISA法检测CSF中EBV特异的IgG的产生,并采用PCR技术检测MS患者CSF中EBV的DNA。结果在26例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CSF中发现IgG增高百分率为76.9%(20/26),EBV—DNA阳性率为94.6%(24/26)。结论MS患者CSF中普遍存在EB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上鉴别诊断鼻咽癌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42例鼻咽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和增强CT,2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比较这2种方法在诊断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结果CT组和MRI组在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30例(71.4%)和36例(85.7%)、34例(80.9%)和38例(90.5%)、22例(52.4%)和35例(83.3%)、36例(85.7%)和38例(90.5%)。MRI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2种影像学方法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疾病分期、B症状以及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45例阳性患者中有29例(64.4%)为晚期(Ⅲ/Ⅳ期)患者,11例阴性患者中3例(27.3%)为晚期(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者2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2例(P<0.01)。阳性组患者中达CR者17例(37.8%),低于阴性组患者中达CR者8例(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阳性组患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均低于阴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42.2%VS 72.7%,总生存率48.9%VS 81.8%,P<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zrin蛋白在98例鼻咽癌患者(观察组)和37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鼻咽癌患者的详细临床分期和病理特点,跟踪随访治疗过程中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情况。结果观察组98例患者中,69例(70.4%)呈现Ezrin蛋白阳性表达;对照组37例患者中,仅有4例(10.8%)呈现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两组Ezrin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2,P=0.00)。通过对观察组中不同Ezrin蛋白表达强度患者的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发现,Ezrin的强阳性(+++)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Ezrin蛋白阳性(++)、(+++)表达组与阴性(-)和/或弱阳性(+)表达组患者比较,肿瘤转移率明显偏高(均P<0.05)。结论 Ezrin蛋白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呈现高表达情况,并且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湘潭和衡阳地区儿童鼻咽部EB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为EB病毒的治疗、预防和临床检验提供指导。方法从株洲、湘潭和衡阳部分医院收集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咽拭子标本406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标本中的EB病毒-DNA;阳性标本分别用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3个目的基因片段,其中PCR扩增的EBNA-3C片段直接电泳以分析1/2分型,BamHI片段和BamHI WI/I1交界区基因片段采用PCR-RFLP分析鉴定F/f和C/D分型,测序和Blast比对验汪分型结果。结果从406份标本中共检出 EB病毒-DNA阳性株159份,株洲74份(38.5%),其中1型72份(97.3%),2型2份(2.7%);湘潭42份(38.9%),1型40份(95.2%),2型2份(4.8%);衡阳43份(40.6%),1型43份(100%),2型未发现、从159份阳性株中随机扩增了73份做F/f分型,68份做C/D分型,共检测到F型73份,C型68份,3个地区均未检测到f型和D型。结论株洲,湘潭和衡阳儿童鼻咽部EB病毒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38.5%,38.9%,40.6%,且其主要感染的3种独立基因型以1、C、F型为主,3个地区间儿童鼻咽部EB病毒-DNA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Survivin、Bcl-2、Pml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NPC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本院与合作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55例NPC患者和50鼻咽慢性炎症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和外周血中Survivin、Bcl-2和Pml 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NPC患者Survivin、Bcl-2、Pml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00%、74.00%、6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NPC患者Survivin、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NPC患者,而Pml基因表达阳性率则明显高于Ⅲ、Ⅳ期NPC者;Survivin、Bcl-2、Pml阳性率患者放疗后1年后的生存率明显低于6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C患者Survivin、Bcl-2和Pml基因表达呈高阳性率,且Survivin、Bcl-2、Pml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预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预测NPC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情况.方法 在60例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3D组)的治疗计划中,按三维计划要求,进行靶区勾画、照射野设计、剂量计算、剂量优化等,同时在同样患者、同样的照射野下再按常规放射治疗(CFRT)(2D组)的方法计算剂量(没有剂量优化).对比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的剂量差别.结果 60例鼻咽癌患者中,3D组的处方剂量平均比2D组高7.2%(加15度楔形板)和5.0%(不加楔形板),95%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靶体积3D组CFRT高50.2%(98.2% vs 65.4%).在3D-CRT计划中加用楔形板剂量分布比不加楔形板更合理.结论 3D-CRT的剂量分布明显比CFRT更符合临床放射剂量学的要求.加用楔板能进一步优化鼻咽癌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