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药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使用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80例,观察患者使用西药的途径产生不良反应的差别以及西药引起的各系统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通过对患者使用西药途径的比较,发现静脉注射出现不良反应率最高,口服出现不良反应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的不良反应在各个系统中都有临床表现。结论:西药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药物,西药也有其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检测,以便在临床上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189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1—2004年上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共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ADR主要与患者年龄偏大、患者用药7d以内、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及是否合理使用、注射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反应。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18)
目的探究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部门开具的处方21692张和同期本院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3份为研究对象,统计药方中含有西药抗菌药物的情况,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西药抗菌药物的药方占比率为33.12%,其中单独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药方为6509张,占90.59%,二联使用的药方为674张,占9.38%;西药抗菌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报告为81份,占比为78.64%,其中单独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有58分,占71.60%;二联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有23份,占28.39%;西药抗菌药物的主要用于方式以口服和注射为主,使用的种类主要以头孢菌素类术类(33.72%),喹诺酮类(21.23%),大环内酯类(14.66%)和青霉素类(11.46%);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西药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的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缓解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近年来我院抗生素使用的不良反应病例,总结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组织以及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至2012年抗生素使用患者,选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统计每年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数目,观察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趋势以及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组织.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抗生素在我院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20.1%增长到2012年40.1%;主要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累及器官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中累及皮肤的副作用最多,比例达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禁止滥用抗生素,提倡联合用药降低不良反应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4年抗生素ADR的现状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87例抗生素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生素ADR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静脉给药为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6%;16~59岁为抗生素ADR发生主要年龄段,但儿童和老人发生的比例也比较高;发生ADR以β-内酰胺类和氟嗪诺酮类为主(累计占比88%),联合用药引起的ADR占比亦较高;ADR主要引起皮肤和附件损害(占58.62%).结论:应重视抗生素ADR的监测和上报,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ADR. 相似文献
9.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抗感染治疗中的一类重要药物。目前已广泛地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系统的感染。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对1999—2001年部分献报道有关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类、统计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麻黄碱预防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黄碱预防硫酸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择期左房室瓣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0例。术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硫酸鱼精蛋白至50ml配成中和液中和肝素,A组中和液中加入麻黄碱3mg,B组不加,两组中和液均经颈内静脉在5min滴完。观察两组注药前及后1、3、5、10min的血压、心率、气道压力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A组注药前后血压、心率、气道压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6例注药后出现血压、心率明显下降,气道压上升(P〈0.05)。结论麻黄碱能明显减少或缓解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诊断、基本情况、抗生素种类、病原学送检、用药方式以及转归等进行逐项登记。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途径、用药目的、疗程以及联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标本送检情况等。结果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使用例次及频率排于前3位,国产基础药物种依然是临床上的主要用药;抗菌药使用率达到59.80%;有80.50%患者是根据经验用药;所有患者均为静脉注射给药;在调查的61例患者中,一共有41例做了细菌培养,占67.21%,2例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4.88%。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存在大量、叠加、普遍及使用高档抗生素等不良习惯,临床上应当重视并限制使用,同时要恰当配合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填报2011年11月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21.0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0.1DDD,I类切口手术使用率82%,使用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66%,人均用药3天.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6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6 391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69.6%,共使用抗菌药物6类22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占抗菌药物DDDs最高为45.6%,其次是大环内酯类为33.7%,青霉素类为13.5%.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11.5%.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有4种DUI>1.0.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6月份住院病历759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利用度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表现为首量偏大,疗程过长或频繁换药,联合用药中单用较多。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药品日均费用略偏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18.
闵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2
目的了解该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情况,分析该院ADR上报率低的原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院医护人员进行ADR认知度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96.2%,问卷有效率为90.8%。共调查医师126人,护理人员83人;ADR概念正确知晓率为41.6%,62.7%的人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有关,63.6%的人认为ADR与医疗质量有关;仅有20.1%的人知道ADR应上报给医院哪个部门,15.8%的人不知道医院有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制度,41.6%的人曾经报告过ADR,其中35人通过填写ADR报告上报,正确上报率为16.7%;97.6%的人认为报告ADR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46.9%的人认为应将ADR上报作为一项临床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指标,52.6%的人认为应给予漏报ADR的人员处罚,67.9%的人认为报告ADR应给予相应报酬,79.9%的人认为医院内需设置从事ADR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ADR法规及知识的整体认知度、监测及报告制度及程序的认知度偏低,ADR的正确上报率偏低,是造成我院ADR报告率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法规及知识教育和培训;设置ADR上报专员,明确责任,落实奖惩;临床药师应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不良反应监测、鉴别及上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院ADR上报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预防。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门诊各科处方2000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张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处方1123张,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15%,抗菌药物使用三高一低问题十分突出,其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300张,占比26.71%。结论临床抗菌素用药不合理率偏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