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乐观心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RA患者乐观心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2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RA患者乐观心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乐观心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91.7%。结果:2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乐观心理水平得分为(14.55±3.52)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RA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不同疾病活动度、疼痛、社会支持程度的RA患者乐观心理水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中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建立科学有效、乐观的促进干预渠道和疾病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实施疼痛护理,于实施1周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重度患者生活质量与轻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疼痛程度加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日常活动、睡眠、疼痛、紧张、情绪低落、治疗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还可以减轻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张叶  吴静静  杨莉 《中国药房》2013,(2):100-102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住院费用并预测其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制订、卫生经费的投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的二阶段抽样法,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2009年的数据中随机抽取RA住院患者349例,运用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诊断和成本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用多重线性回归预测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349例RA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9±13.6)岁,其中73.35%为女性。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9d和15.8d。平均住院费用为8521.5元(中位数为6227.5元,四分位数间距:4068.9~10287.3元),其中药品费用平均为4256.9元(中位数为3467.8元,四分位数间距:1756.3~5219.6元),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接近或超过50%。多重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城镇职工的住院费用比城镇居民高24.2%(P<0.05);东部地区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西部地区的患者高26.5%(P<0.05);就诊于三级医院患者的住院费用比就诊于一级医院的患者高62.3%(P<0.001);一类城市患者的住院费用比二类城市和三类城市的患者分别高74.1%(P<0.001)和53.4%(P<0.001)。结论:RA患者的住院费用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药品费用。这些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保"的类型、地区、医院的等级以及城市的等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数字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36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数字健康素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RA患者数字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21.78±8.08)分,其中,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的评判能力均分最低,为(2.71±1.07)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月收入、经济状况、职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频率、每天上网时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是否会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网的RA患者数字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每天上网时间3~4 h、经常使用网络获取疾病信息频率是RA患者数字健康素养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数字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应重点针对文化程度较低、每天上网时间较长、使用网络获取信息频率低的患者进行该病相关健康教育及促进工作,从而全面提升RA患者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2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均获随访0.5~2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分别于入院时和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测定2组患者外周血T淋细胞亚群测定及血清IgG、IgA、IgM的测定值。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年后干预组SF-36两个量表中所有分值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IgG、IgA和IgM的含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免疫功能,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被诊断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则未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①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3±5)分,观察组为(134±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包括:疼痛VAS评分、病程、慢性并发症及10 m步速。结论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包括:疼痛VAS评分、病程、慢性并发症及10 m步速,其中疼痛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研究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协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的促进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询证护理方案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我院中西医结合科9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贯序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临床均给予方法一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执行循证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得分、SAS、SDS及QLQ-C30评分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3.33%,两组治疗前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关节疼痛评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部分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积极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询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关节疼痛程度的缓解,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银质针密集针刺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顽固性关节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66例RA伴有顽固性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质针治疗组,每组133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口服,功能训练。银质针治疗组采用密集型热银质针,中成药口服和功能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法评定疼痛程度,并采用SF-36量表评定生存质量。结果银质针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9.75±8.26)个月,银质针治疗组疗效稳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银质针密集针刺加中成药口服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顽固性关节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12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后12周为开放研究。65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接受12周的阿达木单抗40 mg、80 mg或安慰剂/隔周的治疗,所有受试者在12~24周接受40 mg/隔周的阿达木单抗治疗,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所有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阿达木单抗有利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蒋真  李向培  陶金辉  左婷 《安徽医药》2018,22(12):2350-2353
目的 研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 方法 按入院先后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按出院时总费用分为:A组(<5 000元),B组(5 000~<7 000元)和C组(≥7 000元),比较三组关节症状、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及合并症分布的差异。 结果 A、B、C三组住院费用分别是:(4 328.4±627.2)元、(5 712.9±406.4)元和(10 113.0±3 162.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症状、自身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双手X线积分、治疗方案在三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在C组较A和B组明显增加,病程C组较A组明显延长。A、B、C三组间质性肺病(ILD)的阳性率分别为53.3%,66.7%,93.8%,C组较A和B组均明升高。异常胸部高分辨CT在C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有更多网状、蜂窝、条索、肺气肿、肺大疱,A和B组有更多正常、细小结节、结节、斑片、毛玻璃病变。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除ILD的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在C组分布明显增加。 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ILD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提醒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处理这类并发症(合并症),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RA患者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并比较不同病程、伴或不伴有焦虑或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RA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病程>4年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病程少于4年的患者(P<0.05),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类患者的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感(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6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不伴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患者(P<0.05)。结论RA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一般正常人群,病程长,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方法采用1:1匹配的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各100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危险性增加相关的因素有:阳性家族史、既往结核病史、曾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等。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患者本人对该病基本知识了解甚少、经济困难、药物毒副作用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治疗和多因素相关,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可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崔吉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88-168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危险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3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危险因素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45岁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21.28 ±6.01)分,高于<45岁患者[(16.09±4.15)分,t=3.64,P=0.02];医疗负担由轻到重依次为(12.53 ±2.96)分、(16.11 ±3.42)分和(24.39±6.11)分(=4.02,P=0.01).患者有无合并症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1).对患者抑郁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年龄、医疗负担、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有关(OR=1.26、1.19、1.24、1.12,P=0.02、0.01、0.01).抑郁组巴氏指数、简式评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为(57.19 ±6.27)分、(59.28 ±5.92)分和(21.52 ±4.63)分,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5.46、3.29,P=0.01、0.01、0.02).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抑郁影响因素与年龄、医疗负担、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有关,抑郁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clarithromyci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is was a 6-month, mono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 total of 81 patients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once-daily oral clarithromycin (500?mg) or daily oral placebo for 6 months.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rimary efficacy variable was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ho had a 20%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 criteria (an ACR 20 response) at 6 months.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50% improvement and 70%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ACR criteria (an ACR 50 response and an ACR 70 response, respectively).

Result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ercentage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500?mg clarithromycin met the ACR 20 response at 6 month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received placebo (59 vs. 33%; p < 0.001). Greater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500?mg clarithromycin also achieved ACR 50 responses (34 vs. 10%; p < 0.001) and ACR 70 responses (20 vs. 3%; p = 0.003)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received placebo, respectively. Clarithromycin was well tolerated. There were no dose-limiting toxic effects.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treatment with clarithromyc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rithromycin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rheumatoid arthrit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 155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104例,阳性率67.1%,RF阳性109例,阳性率70.3%;126例非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4.76%,RF阳性35例,阳性率27.8%;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6.6%,特异性为94.8%;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70.8%;抗CCP抗体或RF某一项阳性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75.3%;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5.1%,特异性为99.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低于RF,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7,P>0.05);但特异性高于RF,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0.22,P<0.01).结论 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RF检测一样对RA诊断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CCP抗体的检测对RA的诊断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高征孕妇的焦虑心理状态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为妊高征的心理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以13所医院待产的326例妊高征孕妇作为病例组,按1:1比例选取同分娩地点同期待产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双密顿焦虑量表对孕妇进行测评,采用焦虑自评置表调查陪护的家属,同时调查孕妇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 妊高征孕妇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01)。多元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妊高征孕妇焦虑心理主要受陪护家属的焦虑心理(0R=3,33)、产前检查次数(0R=0.21)、丈夫陪伴(0R=0.36)等因素影响,而正常孕妇则主要与处世态度、婆媳关系以及分娩经历有关。结论 定期产前检查,加强对孕妇及其家属有关妊高征知识的宣教,是干预妊高征孕妇焦虑心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