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颅脑影像学检查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电图联合颅脑影像学检查诊断为TBM病人45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影像学检查42例,影像异常部位:基底节区28例(66.7%),额叶、颚叶6例(14.3%),合并脑积水26例(61.9%)。CT影像敏感性56.7%、特异性43.7%,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脑膜异常强化、脑室扩张、脑积水等。MRI影像敏感性84.6%、特异性67.6%,影像异常主要表现为斑片、小结节、环状异常信号影、脑膜异常强化等;颅脑MRI优于CT。45例均行EEG检查,正常7例,边缘状态3例(22.2%),异常35例(77.8%)。结论EEG联合颅脑CT、MRI检查对于TBM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与其它颅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难以鉴别,AIDS并发CNM时,脑脊液检查可正常,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漏诊。晚期又缺乏强有力的药物治疗,其病死率和治疗复发率极高。笔者回顾分析了2007-2013年我院1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治经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自1992年6月~2000年10月共收治76 例脑膜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脑膜炎。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其它炎症或占位性病变。本文报告我科遇到的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临床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9、48、5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间歇性头痛,逐渐加重,并呈持续性食欲减退,恶心,有时吐,视物不清,四肢无力,颈强,Gordon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淡黄或稍混浊,细胞数较多,(30~300)×106/L,细菌学检查阴性。CT:病变区脑叶表面不规则低密度影,界限不清。1例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予以手术…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儿科较少见的一种颅内感染 ,因其起病呈亚急性或慢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故误诊及死亡率较高 ,现将我科 1999~ 2 0 0 1年收治的 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患儿 ,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为 3.5岁 ,平均住院 4 8d。1.2 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查体 :脑膜刺激征呈阳性 ,脑脊液检查 :均浑浊 ,压力增高。蛋白 :常在 2g/L ,白细胞总数约在 0 .0 5~ 0 .5 /L之间 ,主要为淋巴细胞 ,…  相似文献   

7.
张利成 《云南医药》2009,(6):683-68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CM),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脑内占位性病变。隐脑误诊率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起病隐袭,病程长,误诊率高,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张兴波  李家斌 《安徽医药》2019,40(9):1032-103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脑脊液(CSF)检查、头颅影像学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头痛(100%),19例(79.17%)出现发热;11例(45.83%)颅内压增高(≥300 mmH2O);16例(66.67%) CSF首次检查示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7例(29.17%)真菌培养阳性,19例(79.17%)送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21例(87.50%)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另外3例(12.50%)重症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三联治疗。最终治愈11例(45.83%),好转2例(8.33%),死亡11(45.83%)例。所有死亡患者均考虑为高颅压致死。结论 高颅压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CSF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诊断较敏感指标,效果优于CSF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脊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8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涂片及荚膜抗原检查资料.结果 首次腰穿脑脊液常规异常60例占72.3%.生化检查中葡萄糖定量异常57例占68.7%,总蛋白质异常66例占79.5%.细胞学异常81例占97.6%,细胞学分析发现隐球菌51例占61.4%.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阳性75例占90.4%.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2+以上)76例占91.6%.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与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细胞学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最低,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可反映脑膜炎症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附3例报告)倪昆华*李成龙*李兆熊真菌性脑膜炎是由真菌侵犯脑膜或大脑实质引起的炎症,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又是常见的一种。死亡率较高易发生误诊。现将1986年以来,我科收治并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无明显恶液质表现,早期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升高,轻度蛋白升高,需多次腰穿检查脑脊液才发现病原菌.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病原菌,应多次作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早期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病程小于10周的关节炎患者102例,正常对照健康人31名。用IIF法检测AKA。结果AKA阳性14例,弱阳性3例,阴性85例。经临床观察.结合X线或其他影像学结果及抗CCP抗体等血清学检查,阳性与弱阳性17例均确诊为RA;阴性85例中,8例为RA,另77例中,8例为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各6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软组织风湿症各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其余50例为未分化关节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阴性。AKA对RA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90.6%。结论测定AKA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有辅助意义,但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查找带有荚膜的新型隐球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隐球菌数量与白细胞计数及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在(10~300)×106/L之间,多以淋巴细胞为主。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和治疗,出现隐球菌先增后减与白细胞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CD4+T细胞则随疾病的治疗逐渐减少。结论:脑脊液中CD4+T细胞可作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法,测定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及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PCT。结果在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PCT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PCT>0.5ng/m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为100%。结论 PCT是一个较好的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法:对15例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呕吐、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其它颅内感染在临床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确诊要靠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法鉴别新隐球菌甚为重要。AMB联合FLU是治疗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葡聚糖对肺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31例(A组)、混合性肺部感染(真菌+细菌)患者15例(B组)、细菌性肺感染患者35例(C组)、健康老年人35例(D组),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和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 A组、B组、C组、D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56.23±11.77)pg/ml(、56.99±12.87)pg/ml(、8.39±2.12)pg/ml(、8.05±2.02)pg/ml。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是早期诊断老年肺真菌感染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丽丽  段永强 《中国药房》2008,19(8):594-595
目的:了解黄石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支原体快速分离、鉴定计数以及多种抗生素药敏于一体的培养法检测UU和MH。结果:在350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检出支原体阳性152例,阳性率43·43%。其中,男性146例,阳性标本52例,阳性率35·62%;女性204例,阳性标本100例,阳性率49·02%,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χ2=6·222,P<0·05)。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大观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4·5%、16·4%、39·5%、44·1%、47·4%、49·3%、52·6%、53·9%、57·2%、74·4%。结论:黄石地区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且女性感染高于男性;黄石地区支原体感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耐药低,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及MRI检查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0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30例肿瘤患者中,单发28例,多发2例;发生于胃22例,小肠8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长径2~19cm,体积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体积较大者密度/信号不均匀,多数伴有坏死、囊变或出血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动脉期显著,坏死、囊变或出血区未见强化。结论 MSCT、MRI对GIST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