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9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6%的护士曾被针刺伤,6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后的伤口,7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危害自己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处理流程,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针刺伤与职业防护的认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我院临床护理人员300人,对护理人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针刺伤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躁动不安、护理工作繁忙所致;注射或是抽血后的处理时发生针刺伤的概率比较大;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工作中针刺伤是可以避免的。结论为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概率,需要针对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相应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护措施与对策,以更好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过去一年里针刺伤状况,以及引起针刺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162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3.9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情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市4家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20名护士中,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合格率为64.54%;认为职业防护非常重要占76.36%;1年内发生针刺伤占85%,次数最多达8次;门诊注射室是针刺伤高发区;针刺伤发生与护龄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以及护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减少针刺伤给护士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并对其提出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内的1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龄、针刺伤次数、针刺伤原因以及伤后处理情况。通过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制定对应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本120名护理人员中共有98名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发生率为81.67%;共发生针刺伤次数341次。护龄较低护理人员的针刺发生率较高,占95.00%;更换针头时的针刺伤比例较高,占26.98%。结论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主要包括等,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后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依从性,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锐器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在这众多的环节中,就更需要注意和防护。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三甲医院610名护理人员关于针刺伤的频率、发生环节、发生原因、受伤部位、发生后处理、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3.28%,多发在处置室整理锐器物品及治疗室加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同时防护意识还相当薄弱。结论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使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器材,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何剑萍 《上海医药》2013,(14):35-37
目的:调查华亭社区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华亭社区护士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由专人负责问卷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过去3年内护士针刺伤发生14人(41人次),占73.7%,原因主要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接受率为84.2%,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62.6%。结论:华亭社区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知识不足,下一步应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管理,减少护理人员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针刺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0%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3],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增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对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针刺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0%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3],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增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对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40名护生和240名临床护士进行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环节、处理措施以及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年级护生(40.0%)、三年级护生(81.3%)、一年护龄护士(66.3%)、三年护龄护士(48.8%)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年级护生(15%)和五年护龄护士(28.8%),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设课程之后。结论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主要因素,医疗锐器的规范使用和处理可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设置系统科学的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本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11年本院在职护士共358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暴露种类均为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6.1%,暴露源中HIV阳性2例,乙肝病人2例,丙肝病人1例。结论护理人员是针刺暴露的高危群体,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本地区3所二级医院的170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结果:121名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71.18%。其中,护生发生率为89%,护士发生率为45.71%。伤后伤口处理仅有21.88%的护士和2.25%的护生规范,受伤后有21.88%和10.11%的护生主动上报。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算器伤发生率高,发生率与工龄,自我防护意识谈薄,缺乏职业安全教育,操作不规范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东部战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东部战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况,科学合理地做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方法 编制战区医院护理人力配置调查问卷,对战区内所有医院(含临床部)护士数量、岗位分布、队伍结构、机动卫勤分队护士情况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等展开调查研究.结果 护士总数稳步增加,实际开放床位与护士总数比为1:0.59,与临床岗位护士总数比为1:0.54;在岗军人护士较少,仅占2.38%,非护理岗位军人护士占实有军人护士31.83%;聘用护士占护士总数达91.54%,管理岗位聘用护士占42.8%,聘用护士已成为战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体力量;护士队伍学历水平提升显著,大专以上学历护士达92.18%,但初级职称护士占92.65%,高级职称护士仅占0.83%,35岁以下的护士占88.74%,工作10年以下的聘用护士占实有聘用护士总数达83.44%,技术骨干力量流失问题严重.结论 结合当前现状,要高度重视军人护士编制的落实,加强文职人员护士和聘用护士的培训管理,打造以军人护士为核心,文职护士为骨干,聘用护士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为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护生对手术室职业防护的认知,为临床带教提供依据,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促进身心健康.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0名实习护生进行手术室职业防护的认知性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的认知比较,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7%对手术室职业暴露认识不足,58.7%自我保护意思不强,48.7%职业防护措施不落实,88.7%认为有必要接受职业防护培训,大部分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护生对手术室的职业防护知识欠缺与学历有关,带教上应严格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根据不同学历因人施教,加强对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加强日常护理行为的督查,予必要心理辅导,实行人文关怀,将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发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职于手术室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名护理人员中存在职业暴露感染24名(40.00%),无职业暴露感染36名(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从业时间、职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感染组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比例高于无职业暴露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都江堰市3家综合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锐器致伤问卷调查,评估消毒供应室锐器致伤发生率及其致伤原因。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91.67%。33份有效问卷中共发生锐器致伤事件88例次,平均发生2.7例次/人,其中28人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前3位为缝针(31.82%)、手术刀片(22.73%)、剪刀(20.45%)。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人员锐器致伤发生例次明显低于未培训人员;低年资人员锐器致伤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年资人员,与工作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消毒供应室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防护知识学习,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对我市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300名临床护士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及工作满意度量表行问卷调查.结果 IWS量表各个维度分值均显著低于理论得分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总得分占期望值的59.64%,收入最低占49%;在离职量表总分中,实际得分总数显著低于理论得分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调查最高指标为离职意愿Ⅲ占65%,Ⅰ、Ⅱ指标值均为55%.根据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离职意愿与互相合作、职位地位、自主性、组织决策、工作任务以及收入等方面均呈负相关联系.结论 医院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物质待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促进护理梯队建设,提高护理人员专业价值,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维护队伍,促进学科建设,降低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增加,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护理管理细节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改进,从而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