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璐宁  关小宏  吴石白 《河北医药》2011,33(18):2794-2795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易发生于足部受力点,如足底第2.3跖趾关节处皮肤或足第1、5跖趾关节受磨处,溃疡可无明显疼痛、深而易出血,  相似文献   

2.
马朋朋  张春林  苏峰 《河北医药》2011,33(15):2251-22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糖尿病足截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103例分为截肢组和非截肢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神经病变程度、足部损害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FBG及HBAlc水平控制不佳、吸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严重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神经病变级别高和足部损伤是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辅助臭氧足疗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传统法,即药物治疗+局部换药;B组传统法+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法;C组传统法+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臭氧足疗法,3组分别对糖尿病足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并比较各组的糖尿病足疗效。结果C组临床症状、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好于A、B组(P〈0.05)。结论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辅助臭氧足疗,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满意,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及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最常见的是溃疡,15%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糖尿病足按其表现,临床上分为六级:0级:无开放性病变,但经检查有明显供血不足表现,例如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部病变(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每年大约有1%的糖尿病病人因此而需要下肢截肢。糖尿病足部病变和下肢截肢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糖尿病足部溃疡 足部溃疡是糖尿病足部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病人发生足部溃疡,足部溃疡久治不愈,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最终导致大约85%的糖尿病下肢截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和周围血管病变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均为足部溃疡的病变基础,但以神经病变和神经性溃疡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与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糖尿病足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最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首要致病原因为糖尿病导致的下肢动脉硬化、内膜增厚,以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下肢远端尤其是足部的缺血缺氧。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快速地恢复足部血流,成为越来越多糖尿病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2]。我科开展经外周动脉介入治疗糖尿病足5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严宇  操炎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7-303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N)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18例T2DM患者进行进行超声多普勒扫描仪检查,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67.2%(205/318)患者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MI)在下肢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艳东  靳翠彬  高红雨  赵静惠 《河北医药》2010,32(20):2827-282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1例,采用Judkin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分为病变组(85例)和无病变组(2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并对每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病史的调查,测定血脂水平。结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6.3±8.7)年、收缩压(138±32)mmHg、舒张压(84±14)mmHg及脉压(46±16)mmHg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2.4±2.9)年、(123±22)mmHg、(79±13)mmH趴(39±12)mmHg)](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脉压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OR=0.14,P〈0.05)、年龄(OR=1.45,P〈0.05)等因素是冠心病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程增加、年龄和脉压增大患冠心病的机会增加,并且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较大。减肥、控制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DM)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合并足部的溃疡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病发生医疗费用耗资巨大,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危害。本院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指导,现将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足护理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展的共同结果。糖尿病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足溃疡。溃疡可以累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缺血可导致坏疽。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截肢率是非糖尿患者的15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呈逐渐增加趋势,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为9.7%[1],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约12%~25%的糖尿病人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2]。本文综合有关糖尿病足溃疡诊治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感染中的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159例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1~5),糖尿病足感染(DFI)组(n=75),非糖尿病足感染(NDFI)组(n=84),记录上述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9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占64.2%,平均年龄(68.8±11.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6±7.4)年,HbA1C水平(7.0±3.9)%;溃疡病程(19.4± 15.0)天,溃疡部位以足趾多见(45.3%);Wagner分级法中以1~2级最多,占28.3% ~ 40.3%;并发症相关病变依次是周围神经病变(52.8%),下肢血管病变(30.8%),糖尿病肾病(20.1%);共检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8.6%;革兰阴性杆菌占41.8%,以大肠埃希菌检出为主占22.0%;DFI组溃疡病程、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FI组(P<0.01),而年龄、糖尿病病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DFI患者病情时,有必要监测HbA1c水平,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踝肱指数(ABI)、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2h PG、TG、ABI、WBC、CRP可能与足溃疡感染的发生有关,可认为是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2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CRP、血脂、血糖、糖化蛋白,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于无病变组(P〈0.05);糖尿病高CRP组较正常CRP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CRP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血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98例为观察组,97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间下肢动脉血管管径狭窄、管腔闭塞、管壁斑块及血流量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显示下肢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管腔闭塞的比例分别为62.24%、74.49%和24.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分别为(6.32±0.55)mm、(4.97±0.82)mm及(1.56±0.32)mm,均明显窄于对照组(P〈0.01)。其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7.9±7.2)mm3/s、(11.8±2.8)mm3/s和(0.9±0.4)mm3/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彩超具有能够准确的评价动脉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康复新液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局部外敷治疗(3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胰岛素加山莨菪碱外敷治疗(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愈合率、足背血流速度及经皮氧分压等情况。结果局部应用康复新液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局部应用康复新液治疗,能够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加速创面修复,有助于糖尿病足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杨敏  宁红  饶友义 《中国药房》2014,(32):3049-3053
目的:系统评价玻璃酸治疗糖尿病足及类似溃疡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SCI,纳入玻璃酸治疗糖尿病足及类似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依照Cochrane Handbook对纳入的研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并通过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软件Rev 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合计6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伤口缩小面积[MD=33.58,95%CI(30.80,36.35),P<0.000]、痊愈人数[RR=1.80,95%CI(1.22,2.65),P=0.003]、溃疡伤口平均愈合时间[MD=-8.57,95%CI(-10.79,-6.35),P<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60,1.54),P=0.86]。结论:玻璃酸治疗糖尿病足及类似溃疡可加快溃疡的愈合,提高痊愈率,且不增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后续的研究需增加对患者伤口修复的预后结局指标,同时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有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分为观察组(并发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110例和对照组(无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2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史、体重指数、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IC),并使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逻辑斯蒂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总结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比、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和踝臂指数是诱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史、HbAlC、三酰甘油、尿酸是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对男性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高尿酸和三酰甘油可以较好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易吉秀 《中国药房》2011,(10):909-911
目的:观察局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36例糖尿病足溃疡1~3级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溃疡面先用强力碘清洁消毒处理,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坏死组织,第2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直接将rhGM-CSF注射剂按5μg.kg-1.d-1沿创面周围皮下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常规消毒清洁创面后,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溃疡面,每天换药1次,2组均治疗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32d(P<0.05)。结论:rhGM-CSF局部皮下注射较常规换药可提高糖尿病足溃疡1~3级患者的总有效率,促进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王晓燕 《中国医药》2013,(12):1721-1723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对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下肢手术并使用止血带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20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1h(T1)、松开止血带后0.5h(T2)、2h(T3)、6h(T4)、24h(T5)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松开止血带后,P(A-a)DO2值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组T0、T4时P(A—a)D02分别为(13.3±8.7)、(24.1±8.7)mmHg(1mmHg=0.133kPa),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3.5±7.9)、(18.5±1.3)mmHg,T4时2组患者均明显高于T0时(P〈0.05),并且P(A—a)DO:糖尿病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氧合指数值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T0、T3、T4、T5时氧合指数值分别为(430±34)、(389±36)、(345±32)、(378±26)mmHg,非糖尿病组分别为(427±35)、(398±46)、(370±43)、(407±36)mmHg,T3、T4、T5时氧合指数值均明显低于T0时(P〈0.05),糖尿病组患者T4、T5时氧合指数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T0、T3、T4、T5时IL-6浓度分别为(2.3±1.3)、(6.9±1.8)、(23.1±7.6)、(10.1±1.8)ng/L,非糖尿病组分别为(2.4±1.2)、(5.7±1.8)、(18.5±7.3)、(8.9±1.6)ng/L,T,、T4、T5时IL-6浓度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4、T5时糖尿病组IL-6浓度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常规应用止血带会导致下肢手术患者肺换气功能损伤,而合并糖尿病会加重对肺功能的损伤,因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断肢再植,器官移植时,一定要先控制好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分类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检测患者血糖及幽门螺杆菌(Hp),胃镜确诊。结果老年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多无明显临床表现,Hp阳性率与一般胃溃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发病与患者糖尿病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在医疗过程中要重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才能减少溃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