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肯定。近年笔者采用体针和眼针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50例住院/门诊患者针刺(主穴:阳白透鱼腰、下关、四白、地仓透颊车、水沟、迎香、翳风、牵正、合谷,配穴:攒竹、承泣、太阳、风池、足三里,均取患侧;合谷取双侧。不能抬眉加患侧旁阳白,恢复慢加双侧足三里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透刺要造成滞针并沿"口歪眼斜"反方向稍加提拉。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33例,好转16例,恢复不良1例,总有效率98.00%(49/50)。[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其治疗方法虽较多 ,而又以针刺最为直接和有效。笔者自 1 999年起以针刺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相关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3 1例 ,女性 1 9例 ;年龄 8岁~ 72岁 ,以 2 4~ 5 0岁者居多 ,平均年龄 3 4岁 ;病程 1天~ 3年。发病原因多因受风、着凉所致 ,少数患者自觉原因不明。 43例患者除口眼歪斜外无其他症状 ,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后疼痛及患侧面部水肿。1 .2 诊断标准 ①有受凉、受潮、吹风史 ,少数患者病前有耳后、耳内及…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类型,其中以面神经炎为临床多见,其发病原因多以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笔者在临床治疗时依据《神经病学》中“针灸宜在1周后进行”的要求,采取在早期只使用TDP灯照射,中、后期再运用针刺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本病8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收集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6岁;病程均在3 d之内;左侧49例,右侧38例;诱因:有吹风、受凉史者51例,其余则无明显诱因。2治疗方法在患者发病的第一阶段(发展期),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急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50例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组,另50例为单纯针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毫针对患者选穴进行针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再接电针轻强度连续波刺激,每次留针30 min。对照组则使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针灸1次,一个疗程10次,持续2个疗程。疗效采用H-B评价系统分析研究与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则分别为3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预后越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提高痊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单双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用针刺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第2-6周用电针治疗,恢复期第6周至半年用患侧面部留针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率为48%,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P〈0.05。结论:分期针刺冶疗本病确能明显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针刺手足阳明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250例,治愈率为80.8%,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具有疏通激发手足阳明经气,改善患侧血液循环和营养障碍,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症是由于风寒外邪入侵面部,或由于内热亢盛筋脉不收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茎乳孔内组织发生炎症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笔者近2年应用针刺得气、辨气、调气理论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选取针刺地仓、颊车穴为主,采用补患侧,泻健侧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全部治愈。提示本方法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6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66例福鼎县医院(355200)卢秀容笔者1979年以来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66例,收到满意效果,兹简述如下。临床资料:266例中男110例,女15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4岁,25~45岁者居多;病程最短2天,最长1年多;风...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科采用辨证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一般资料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其中14~29岁46例,30~58岁18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半年,以7~10天为多,共43例;辨证为外感风寒型49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13例,肝胆湿热型2例。治疗方法1.选穴:主穴取翳风、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太冲;配穴属外感风寒型取风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取太溪、行间,肝胆湿热型取中渚、听会、风池。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1个。将主配穴分为3组,交替使用。颜面部取患侧,远端部取健侧。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瘫以口眼歪斜,肌肤麻木为特征;其病因,主要是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医学认为:面瘫是因正气不足,风寒之邪侵袭而致阳明经阻络气滞血瘀,脉络失营,经气痹阻之故。 相似文献
15.
16.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病初期(1周内),采用循经远取足三里、合谷,并快刺风池,不留针。发病1周后,局部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176例,治愈率为96%。提示分期治疗该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面瘫 ,中医又称“口眼斜” ,现代医学将本病称为面神经麻痹 ,一般认为本病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98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8例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患者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岁 ;右侧面瘫4 3例 ,左侧面瘫 5 5例 ;发病 1~ 7d者 4 8例 ,8~ 15d者35例 ,16d以上者 15例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1d。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的面瘫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突然口眼斜 ,面部感觉异常 ,并有头痛 ,鼻塞 ,颈项不适 ,颜面肌肉抽动。3…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常见病。1 994~ 2 0 0 0年 ,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 2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 0例 ,男 71例 ,女 49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3岁 ,2 5~ 5 0岁 1 0 2例 ( 85 % ) ;病程最短 3日 ,最长 2年。1 .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表现发病突然 ,患者面部麻木、松弛 ,口角向健侧歪斜 ,鼻唇沟平坦 ,患侧露睛 ,流泪 ,不能皱眉 ,鼓颊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1 ] 诊断标准确定诊断。1 .3 治疗方法 取穴 :地仓、颊车、颧、下关、风池、四白… 相似文献
19.
短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门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关于它的治法临床报道很多,本人旨在寻找一种疗效好,见效快,而且病人感觉痛苦小,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短针刺手法为主治疗本病,结果令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将门诊84例周围性面瘫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34例。84例患者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个月。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拟定。2治疗方法2.1观察组2.1.1选穴主穴:患侧阳白,攒竹,太阳,下关,四白,地仓,颊车,对侧合谷。配穴:鼻唇沟平… 相似文献
20.
高嘉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多由于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