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12例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9例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相对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易误诊,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鼻腔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杨锁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32-833
目的探讨MM病理特征及组织学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统计分析我科2000年10月--2009年2月确诊的58例MM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58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6岁--78岁,平均年龄37岁。发生部位:下肢42例(其中足部31例),头颈部7例,上肢5例,躯干4例;病史3个月-10个月;首发症状:皮肤溃疡36例,皮肤结节17例,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皮肤MM好发于30岁以上成人,下肢尤其是足部最易发生。无色素的MM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5-118+169
目的 探讨103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并将病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探讨其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烧伤整形科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0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探讨病程与Breslow厚度、Clark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103例患者中男48例,女55例,年龄35~86岁,平均63岁;发病年龄以>60岁者居多,共60例(58.25%)。病程小于5年的共71例(68.93%),其中1年以下者30例,1~3年者31例。多数发生于肢端,共95例(92.23%),肿块体积0.6 cm×0.6 cm×0.3 cm~8.0 cm×7.5 cm×3.0 cm。肿瘤细胞大多数处于垂直生长期,少数处于水平生长期,细胞形态多样;多数患者 Breslow厚度>4 mm,共 39例(37.86%);Clark分级处于Ⅳ、Ⅴ级者较多,共 52例(50.45%)。 共 41例(54.01%)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结论 本组MM发病年龄以60岁以上者居多,病程在5年以下者占大多数,好发部位为肢端,肿瘤细胞形态多样,Clark分级多数处于Ⅳ、Ⅴ级,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例确诊或凝为恶黑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其中13例确诊者和5便有争议的恶黑瘤做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3例确诊者HMB-45染色均为阳性,而S-100染色12例阳性,NSE9例阳性,5例凝诊病例中,3例HMB-45和S-100呈阳性而确诊为恶黑瘤。本研究本次表明HMB-45和S-100蛋白在恶黑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86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6例中49例原发灶在四肢(其中足底、足跟部26例);49例有黑痣史,36例有外伤史;术前诊断溃疡癌变30例,诊断为其他病变51例,只有5例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中上皮样细胞型43例,占50%;病理诊断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者61例,占70.9%.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四肢,尤以足底、足跟部多见.临床易误诊,术前易转移.确诊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mecanon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 ,也可发生接近皮肤的粘膜 ,甚至眼、脉络膜及软脑膜等[1,2 ] 。本文收集我科 1982年至 2 0 0 1年近 2 0年外检 6 5 6 0 0例 ,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4 8例 ,占外检总量的  相似文献   

7.
吴才良  林德广 《西部医学》2003,1(2):122-123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canon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 ,也可发生接近皮肤的粘膜 ,甚至眼、脉络膜及软脑膜等 [1,2 ] 。我科1982~ 2 0 0 1年外检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者 4 8例 ,占外检总量 6 5 6 0 0例的 0 .73‰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4 8例恶性黑色素瘤 ,全部来自外检标本 ,行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制作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 ,其中部分行 Fontana染色 ,个别病例行免疫组织化学 HMB4 5及 S10 0。2 临床资料2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恶性黑色素瘤中 ,男性 17例 ,女性 31例 ,男…  相似文献   

8.
易恒安 《河北医学》2013,19(7):1078-1080
目的:旨在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对我院收治的1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为CMM的病患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MM其细胞形态呈多样,包含有棱形细胞、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小痣样细胞以及瘤巨细胞等;其排列也呈现多样化,有束状、腺泡状、巢状、编织状、梁状、漩涡状以及弥漫分布。通过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S一100蛋白呈100%阳性;HMB45阳性病患13例(92.9%);Vimentin阳性痛患13(92.9%);NSE阳性病患1例(7.1%)。结论:CMM病理形态以及组织结构均呈现多样性,易出现误判断,需以客观的病理组织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为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原发于足底的恶性黑素瘤临床上少见[1],而有关足底的恶性黑素瘤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我们对13例足底原发性恶性黑素瘤进行了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0~1998年我院经病理诊断的足底恶性黑素瘤共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3~73岁,平均59岁,发生在左侧足底7例,右侧6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足底黑色肿块伴糜烂或溃疡形成。从发病到来院首诊时间为3个月至5年不等。临床诊断:黑素瘤5例,溃疡5例,色素痣3例。1.2 方法 组织标本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抗体选HMB…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法。结果 18例中发生于外阴10例,阴道5例,宫颈2例,阴道宫颈同时存在1例。12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3例,2年3例,3—4年5例,1例存活5年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淋巴结转移者中5例p53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p53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阴性病例高,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再军 《吉林医学》2012,33(8):1578-1580
目的:探讨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AMM)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对7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AMM),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形态学和组织结构特点的观察。结果:肿瘤组织结构上出现束状、巢状、腺泡状、腺样,形态学上出现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横纹肌样细胞、巨细胞、小细胞;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S-100、HMB45、Melan-A阳性,Syn阳性1例,CgA阳性1例,其中1例Ki-67阳性细胞数达10%,CK、LCA、CD68、SMA、CD21、CD34均阴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学复杂多样,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更是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对其诊断进行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所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8.63岁;临床病理学分析发现该8名患者的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100(强+)、Vimentin(强+)、HMB45(强+)、MelanA(强+),CK(-)、LCA(-),Ki-67增殖指数为20%~90%。随访时间1~96个月不等,术后1年、2年、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7.5%、25.0%、12.5%。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症状多样,诊断及鉴别诊断依赖内镜下所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肿瘤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对所有患者建议术后再进行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与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共26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中,男性96例、女性164例,女性发病年龄(44±16)岁,明显高于男性的(32±2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21,P =0.001).男性20岁以前发病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9.6%(38例),女性以40~6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52.4%(86例);最常见病因为垂体瘤及其术后损伤共94例(36.2%),其次为席汉综合征86例(33.1%);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102例),26例患者表现为全腺垂体功能减退;大多数病因导致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均具有特异性垂体影像学表现;误诊率为40.4%(105/260),病因诊断时误诊率为25.4%(66/260).结论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女性40 ~60岁、男性20岁以下者居多,病因以垂体瘤及其手术损伤最多,贫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垂体影像学检查,可做出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为肛管直肠肿瘤中的罕见疾病。我院自1978年10月到1994年10月共收治ARM8例,均经病理证实。男性4例,女性4例,7例接受手术治疗。确诊时即发生远处转移者7例。5例确诊后两年内死亡,2例带病生存,1例随访3月未发现复发。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表明,ARM恶生程度高,转移发生早,预后极差。作者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延长该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晶新  李晓溪 《北京医学》1995,17(6):344-346
分析了由病理检测确诊的51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初诊时的诊断特点,原发于淋巴结以外以胃肠道病变为主的淋巴瘤占27%,占结外淋巴瘤的6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误诊者占80%以上,尤其胃肠型者90%误诊。通过分析可以提高医师诊治水平。尤其目前分科过细的情况下消化科医师应对此症提高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7月~200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诊疗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手术+辅助治疗)和非手术组(单纯辅助治疗).结果 手术组7例病人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22个月;最长存活80个月;非手术组4例采用免疫加中药等治疗,平均存活7个月.11例均获得随访,无失访者,随访时间4~60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治疗以手术根治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为主,非手术治疗生存周期短,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57例原发性胜利膜后恶性肿瘤的病程、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57例中完整手术切除31例,占54.4%,部分切除9例,占15.8%.单纯活检17例,占29.8%。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发病隐蔽,症状不典型,治疗以抹切除为主,强调完整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6例均有脑膜炎表现,3例表现为脑膜脑炎,2例伴脊髓损害,4例伴听神经损害.5例应用米诺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1例应用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膜炎型最常见.来自布氏杆菌病流行区患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考虑鉴别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9.
孙厚亮  张新卿  王姮 《北京医学》2005,27(3):138-140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确诊H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痉挛性截瘫的临床表现;4例(33.3%)曾接受门腔静脉分流术;10例(83.3%)血氨轻中度增高,血氨检测正常者2例(16.7%);10例(83.3%)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结论HM患者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血氨增高可能不是惟一致病因素,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为HM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2-2007年12月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肿瘤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其中中鼻道5例,鼻中隔4例,中鼻甲1例,下鼻甲1例,肿瘤呈黑色或紫褐色8例,呈结节状或菜花状,淡红色表面光滑如息肉状3例;肿瘤触之易出血.结论 本病临床少见,易误诊,应与鼻腔癌、血管瘤、鼻息肉相鉴别.对鼻腔发现的黑色或紫褐色肿物,触之易出血者可作该病的临床诊断,而不必取活检,以免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