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最常见的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指南。方法 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ICU患者感染性标本,菌株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进行试验操作,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分离的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15株占41.2%,鲍氏不动杆菌108株占38.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8株占17.2%;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分别达到61.7%和65.7%。结论医院应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处方水平,改变医院内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革兰阴性菌耐药变迁,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3-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9年共检测出革兰阴性菌32 893株,较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3.9%、21.2%、20.7%、10.6%;历年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9年间耐药率波动在7.3%~20.7%;9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最低,均<0.6%;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最低,在0~2.4%;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在3.9%~19.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在9.9%~34.3%.结论 医院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肠杆菌科细菌仍然保持非常高的敏感性;9年间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有较快增长,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4.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试验,测定1 670株革兰阴性菌对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按NCCLS2002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仅次于亚胺培南,对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相当,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则保持很高的敏感性。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也较好,在院内中、重度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7-2011年医院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采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革兰阴性鉴定卡、革兰阴性药敏卡-143、革兰阴性药敏卡-448,对5745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前8位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菌、流感嗜血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8%、18.4%、9.9%、9.5%、8.3%、6.0%、4.8%、4.3%;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0.5%、肺炎克雷伯菌中占48.0%;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应加强隔离预防,根据药效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目的调查我院3年来医院感染革兰阴性分离菌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WHONET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居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3年间大多数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同时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逐年增多.结论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使用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运用WHONET 5.4和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192株革兰阴性菌中,ICU检出3120株,占30.6%,非ICU检出7072株,占69.4%;检出率较高的4种革兰阴性菌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5.3%、18.1%、17.6%、9.9%,ICU以非发酵菌占优势,排序前4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非ICU则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ICU分离株普遍比非ICU分离株耐药,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0.4%,对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剂耐药率<24.1%,维持低水平耐药率.结论 ICU分离的病原菌以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为主,且ICU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临床治疗应区别对待,加强各区域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RICU中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前瞻性监测2010年10月—2011年10月RICU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 RICU环境中常见革兰阴性菌群主要为非发酵菌群,包括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39.5%、12.0%、9.5%、8.7%及6.3%;最易被污染的部位是床旁桌,占35.4%;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80.0%,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达100.0%;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3%、45.1%,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达到90.0%.结论 应加强对RICU环境中非发酵菌群的定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加强环境的消毒与灭菌,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的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结果 PAE和AB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14.4%~22.2%;SMA对亚胺培南100.0%耐药,PAE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40.0%,ABA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比PAE更严重.结论 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且大部分耐药严重,应注重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0.
医院2006-2008年革兰阴性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3年医院分离细菌4982株,革兰阴性菌2922株,占58.7%,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33.7%);连续3年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79.8%~76.2%),其次是头孢他啶(71.1%~66.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7.6%~68.7%);3年假单胞菌属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40.0%,对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63.0%~67.5%);埃希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3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50.0%;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对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58.5%~76.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好.结论 3年临床分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非发酵菌分离率不断上升,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儿科病房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PI20E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RAPD法排除重复菌株;K-B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儿科病房分离31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克雷伯菌属(49.1%)多见,肠杆菌属(14.1%)、大肠埃希菌(10.3%)、不动杆菌属(6.7%)和沙雷菌属(5.2%)等构成比低。粪便、痰、脓汁、血液标本中细菌构成比分别为56.4%、25.4%、7.7%和5.1%。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儿科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敏感性较差,对头孢唑啉耐药率平均达85.0%,而亚胺培南、头孢西丁、β-内酰胺加酶抑制剂、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和阿米卡星的抗菌作用较强;尿液标本分离菌对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其他部位分离菌高。结论:哈市儿科病房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在治疗中应该考虑细菌的耐药特点与感染类型等,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医院流行细菌谱,回顾主要细菌的药敏结果,旨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2010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各类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使用VITEK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微生物检验中文系统ATBPLUS Ver3.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410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25%;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耐药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9.13%;与其相反,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30.00%;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只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为12.04%,同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3.14%、6.2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特别是β-内酰胺类,耐药率>9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仍高达81.1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应完善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加强细菌培养意识,严格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提高医院临床抗感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区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引起医院感染的葡萄糖非发酵菌在老年病区的分布与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从老年病区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915株非发酵菌进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临床感染分布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l915株非发酵菌中铜绿色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70.65%、10.65%、9.14%,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感染。结论 非发酵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且易侵袭老年患者,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实际中应加强对这类细菌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  方法  2017年10月集中采集黑龙江省内11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不同重点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样品198份,其中物体表面176份,医护人员手消毒后采样22份。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K-B法药敏纸片法对检出菌株进行同步耐药性检测。  结果  22份医护人员手样品中未检出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物体表面检出15株,检出率为8.52%(15/176);以鞘氨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栖稻假单胞菌为主,且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硝基呋喃类、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达到80 %。  结论  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耐药明显,应在临床治疗及选择抗生素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Δ1对常见革兰阴性(G-)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7—12月某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送检标本分离的G-菌进行检测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其qacEΔ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收集608株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16株)居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28株)、阴沟肠杆菌(77株)、鲍曼不动杆菌(62株)及铜绿假单胞菌(19株)。5种主要细菌qacEΔ1基因阳性率为62.75%(315/50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qacEΔ1基因阳性率最高(87.10%)。主要细菌中,qacEΔ1基因阳性和阴性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种主要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耐药率均高。结论新生儿病房中分离的5种主要G-菌耐消毒剂基因阳性率高,qacEΔ1基因阳性菌株对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烧伤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质粒传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耐药谱、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以及质粒消除试验研究烧伤病房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R质粒。结果发现,8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74株携带有14.8、13.7,13.4md的质粒占90.24%,其中有44株(59%)还携带有12.2,8.1md质粒。而且细菌携带的R质粒带越多,耐药谱越广。通过质粒消除试验发现细菌的耐药基因多数位于质粒上。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消化前三条质粒出现相同的六条酶切片段,提示这三条质粒出现了传染病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不同来源的革兰阴性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armA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药敏试验对953株不同来源的革兰阴性菌进行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rmA基因,分析armA基因携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846株临床来源革兰阴性菌和107株养殖场来源克雷伯菌属菌株,其中不动杆菌属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达到86.4%(152/176)和89.8%(158/176)。不动杆菌属携带armA基因的比率也最高,达66.5%。养殖场来源的107株克雷伯菌属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以及armA基因携带率均比临床来源高,分别达到74.8%,79.4%和65.4%。256株携带armA基因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5.7%和98.4%。结论不同种属革兰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armA基因的携带率不同,但均表现出armA基因的携带与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提示在革兰阴性菌中armA的检测结果可以预测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相似文献   

18.
Monitoring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gram negative anaerob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TERIAL AND METHOD: Using an agar reference method (Norma M11-A5,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nine antibiotics were determined for 376 anaerobic strains. The following strains were investigated: 254 Bacteroides fragilis group (including 143 B. fragilis), 122 other gram-negative anaerobes (Bacteroides spp., Prevotella, Fusobacterium, Porphyromonas, Suterella, Desulfomonas, Veillonella). RESULTS: In the B. fragilis group resistance rates were: coamoxyclav 2.8%, ticarcillin 27.5%, 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 1.9%, piperacillin-tazobactam 1.9%, cefoxitin 6.2%, imipenem 0.8%, clindamycin 28.3%, respectively.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resistance to imipenem remained low in 2003 and was only observed for B. fragilis. Resistance to clindamycin was maintained around 25%. No metronidazole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but decreased susceptibility was found for B. fragilis, B. merdae and Prevotella, as in 4.3% of gram-negative anaerobes. DISCUSSION: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high resistance rate of gram-negative anaerobes to clindamycin, the efficient activity of imipenem, beta-lactam/beta-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and metronidazole. However, reduced metronidazole susceptibility seems to be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区分常见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感染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血、痰、尿等133份标本细菌培养及患者血清PCT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当血液中能培养出细菌时,G-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38.45±60.30) ng/mL]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4.64±7.8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PCT界值设定为5.61 ng/mL时,其灵敏度为73.70%,特异性为81.80%。痰液及其他标本培养出细菌时,感染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但对于肺部及其他局灶感染,其鉴别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